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守岛官兵开垦百乡园保给养 官兵从家带肥土改良

2014年01月22日 09:44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守岛官兵开垦百乡园保给养官兵从家带肥土改良
“百乡园”里赤子情。  王森 摄

  “要读透基层这本书,就要走出办公室,到官兵中去。”1月3日,广州军区某海防团政委史日升带领3名机关干部自带背囊,到团里最艰苦的南澎岛海防连接地气,零距离品尝这个0.34平方公里小岛上的“海味”、兵味。

  “土特产”是一包土

  “百乡园”是历代守岛官兵接力开垦出来的,目前已汇集了全国23个省份、百余座乡镇的沃土

  1月3日上午10时,在海浪上折腾了4个钟头后,才听到岸上战友们的欢呼声。船靠岸了,休假回来的连长余仕伟急匆匆地下了船,还没站稳就抱着一个黑色大塑料袋向山腰跑去。听他说那是从家乡湖北随州带回的“土特产”。

  我们跟了上去,到了一堵用石头垒起来的围墙前,只见一扇门上写着“百乡园”,一阵淡淡的土香和蔬菜清香扑面而来,原来是进了菜园子。余仕伟打开塑料袋,把里面的东西全倒在了一块还没有种植的菜垄里,原来竟是一包土。

  这个“百乡园”,是历代守岛官兵接力开垦出来的。每当官兵休假回家,都会从家乡带回肥土改良,目前汇集了全国23个省份、百余座乡镇的沃土。

  翌日,我们和连队官兵一起到“百乡园”搞生产,期间听到深圳籍新兵冼浩文说了一句:“从老家带土多麻烦啊,我给我爸打个电话,让他租条船装上肥土送过来不就得了!”听了这话,六班班长吴宇停下手中的活儿,把几个新兵叫到一起说:“过去给养保障困难,前辈们自力更生建起了百乡园。现在后勤补给越来越好了,咱们这个菜园子的保障功能显得没那么重要了,但大家之所以仍然从家乡带土过来,是因为我们觉得虽然距离遥远,但家乡的土与海防线上的土紧紧相连!”听了班长的话,小冼喃喃地说:“班长,我一定要做一个保卫海疆的钢铁战士!”

  相思豆寄家人

  战友们将相思豆包好留下了地址,托付我们下岛时将南澎特产寄给家人、恋人

  3年前还是连队大学生士兵的吕克非,现在已经是排长了。他的脸上少了些天真和稚嫩,多了些坚毅和成熟,人瘦了但精气神更足了。当年他大学毕业毅然放弃到名校任教的机会,到“风吹石头跑”的南澎当兵,军校毕业又写申请书返回南澎,可这两天为何心事重重?

  一问之下才知道,他失恋了,女朋友说自己25岁了耗不起,让小吕要么下岛要么分手。我们觉得他俩可能是沟通不畅,多打打电话就没事了,他却说:“算了,连队就一部能打外线的电话机,看着战士们排队打电话,我不能和他们抢吧?再说我太爱南澎了,一时半会儿我也不想出岛……”

  小吕的罗曼史战友们很清楚,当初他就是用一盒南澎特产“相思豆”把大学同学追到手的。而现在我们体会到红黑相间的相思豆,分明就是“相爱很甜、相思很苦”。小岛上饱受相思之苦的战友何止小吕一人,已到而立之年的指导员宾军至今还没体会过恋爱的甜蜜,涂锐、彭先锋等老士官上岛10多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家乡的亲人何尝不是时刻在思念着他们呢……

  我们马上能做的就是赶紧为连队多装几部外线电话。史政委还当即给汕头市团委领导打电话,约好春节后举办“鹊桥会”,为大龄青年解难题。次日,我们和连队官兵一起采了些相思豆,战友们将相思豆包好留下地址,托付我们出岛后将南澎特产寄给家人、恋人,祝他们新年好。

  岛上处处是课堂

  新战友来到岛上100多年前外国遗留下的“万国楼”前,沉默了

  6日,天刚放亮,海风徐徐,朝霞艳艳,连队官兵军容严整地排列在升旗广场上,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说是广场,其实不过300平方米,是官兵们“搬”掉一个小山包后平整出来的。鲜艳的国旗映着海峡中冉冉升起的红日,让我们心中充满自豪感。此刻我们才真正理解南澎官兵自勉的三句话:“越是艰苦越要奋力拼搏,越是寂寞越要热爱生活,越是偏远越要心怀祖国。”

  上午,余连长带着新战友到岛上100多年前外国遗留下的“万国楼”前,介绍了自家航道却让他国收税的那段屈辱历史,指着墙上解放南澎岛留下的累累弹痕讲述惨烈的战斗过程……新战友都沉默了。

  岛上教育资源丰富,“万国楼”、解放南澎烈士群雕、励志石刻、坑道工事等都是官兵受教育的课堂。通信员小刘反映,这样搞教育不像在教室里抄笔记那么枯燥,在这里讲历史、评时事、讲战斗精神、讲身边的典型,更能激起官兵心底的共鸣。

  带着问题返航

  看着岸上逐渐模糊的身影,回想这10天的所见所闻,我们找到了机关干部服务基层、服务官兵的方向和方法

  9日,小雨,海面风力7-8级,阵风9级,海浪3-4米。风很大,感觉能把人吹走,连队不得不调整上午的训练计划,组织军事理论学习,下午风没有减小,又只能在室内搞专业训练。

  晚上看完新闻联播后,文书跟我们聊了起来,说冬天这样的日子最难受,影响训练不说,光伏电站还不能发电,蓄电池两天就用光了。岛上没电的晚上应该很难熬,每个冬天会有多少个漆黑的夜晚呢?正在庆幸还能用两天电时,突然灯灭了。以为是电路故障,问了水电工才知道是他把电停了,原来为了保证通信和监控设备时刻保持正常工作,在还没有天晴时,战友们宁愿不用电,也不能动用蓄电池里一度电。

  连队本来还有一台发电机,前段时间坏了。海岛潮湿,发电机容易出故障,连队电工也没经过专门培训,不会修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们马上和保障处联系,商量解决的办法。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向战友们了解连队存在的问题,以及官兵生活上的困难,我们记满了几页纸。

  12日,风浪终于稍小了一些,转眼在小岛蹲点已有10日,趁着上午的好天气,船早早地来了,带来了给养,两名外线兵、一名熟练电工也来岛上装电话和维修发电机了。我们带着那几页纸的问题和官兵的托付返航了。看着岸上逐渐模糊的身影,回想这10天的所见所闻,我们找到了机关干部服务基层、服务官兵的方向和方法。(蒲天龙 肖得志 王森)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