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一名中国士兵的价值追求

2014年02月07日 20: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一名中国士兵的价值追求
陆军第13集团军某陆航旅一级军士长芮银超。 高效文 摄
芮银超正在为机务人员现场解难答疑。 高效文 摄
芮银超正在飞机驾驶舱测量电路。 高效文 摄

  中新网成都2月7日电 题:一名中国士兵的价值追求

  作者:周锐 彭小明 贾鹏

  在翱翔天际的战鹰里,看不到他的身影;在身着光鲜飞行服的队伍里,没有他的名字,确将人生最宝贵的25年献给了一个个“铁疙瘩”,他就是解放军陆军第13集团军某陆航旅一级军士长芮银超。

  记者在机降场第一次看到芮银超时,很难将眼前这位满脸污垢的“邋遢”战士与官兵们口中的“兵王”结合在一起。

  当兵第二年,原本准备报考军校的芮银超被团里点名抽调去担任新兵班长。几个月下来,他所带的班夺得“流动红旗”最多,战士个个总评优秀。次年,再次被指定为新训骨干最佳人选,又一次失去考学复习的机会。

  正当芮银超暗自神伤时,部队传来好消息:从优秀士兵中选拔一部分人提干。经过层层考核,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位列提干候选对象榜首。然而,由于前一年的提干对象严重违纪,军区取消了当年芮银超所在单位的提干指标。第二年,当他再次作为提干候选对象推荐上报时,却被告知超龄了。

  当不了将军,那就成为将军手中的一把利剑。芮银超将自己最初的梦想从当军官悄悄改成了当一名优秀的特设技师。从那以后,芮银超默默在一架架“铁疙瘩”内外忙碌着。

  “干得再好也不过是个兵,你就没考虑转行?”很多人不解地问。

  “要是人人都想着在前台露脸,幕后的工作谁来干?”芮银超快人快语。既然不能亲自驾着战鹰在蓝天翱翔,那就保障好战鹰安全,让战友代替自己去圆梦。

  芮银超的工作就是每天反复地检查直升机内外的30多项仪表设备,每次写上10多页的工作笔记。寒来暑往,单调、劳累的机务工作,让芮银超从从大哥变成了大叔,从风华正茂变成了满头青丝,但他仍日复一日地提着工具箱奔忙于机翼之下,乐此不疲。

  “我一定要驾驭这些铁疙瘩。”从那时起,这种意识就在芮银超的心底悄滋暗涨。

  “一年站,两年看、三年围着转,四年磕磕绊,五年才玩得转”。这句机务岗位上的顺口溜,形象的阐释了机务专业学习的不易。对于只有初中文化芮银超来说,电工学、高等数学、逻辑电路等业务知识都如同“天书”一般。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让芮银超犹如装上了马达的机器,充满了无穷的动力。

  2002年10月,部队引进一种新型直升机。为检验高原飞行效果,部队提出在西藏试飞要求。由于飞机还没正式交接,我方决定将试飞直升机分解拆散后运到西藏。芮银超负责协助俄罗斯人员组装这架直升机。

  组装过程中,俄方专家一会让芮银超装尾掌,一会又让他装天线,接着又拿指示灯让他安装,结果,一系列刁难并没有难倒芮银超,他全都一一娴熟地安装完毕。“一个人把机械、特设、无线电的活全都干了,而且没有丝毫差错,他到底是干什么的?”俄方专家好奇地发问。当翻译告诉他们,这个小伙子只是一名普通士兵时,他们都惊呆了。

  这些年,芮银超不止一次的向外国专家叫板。每一次,他都以精湛的技艺让外国专家记住了一名中国士兵的名字——芮银超。

  “芮银超来了没,看见放飞单上写着芮银超三个字,心里就会吃下一颗‘定心丸’。”有30多年飞行经验的藏族飞行员多么秀坦言。

  2001年7月,一架飞机起飞前几分钟,保险电门突然一声异响。声音虽小,但却没能逃过芮银超灵敏的耳朵。经过检测,初步判断是尾梁舱一处导线短路所致。他手中拿着工具,口中含着手电筒,1.83米的个子爬进了直径不到1米的尾梁舱。故障排除后,近乎休克的他再也没有力气退回货舱。战友们用绳子将其拖出,发现他嘴唇发紫、满脸发白,全身像是被水浸过一般……

  一次执行任务期间,气温骤降,哈气成冰。原本被安排住帐篷的芮银超放心不下停在野外的直升机,抱着被子住进了直升机货舱。为防止直升机线路被冻坏,他将褥子、大衣包裹在直升机最脆弱的几个部位,自己仅裹着一床薄薄的被子。第二天,战友驾着战鹰出色完成了任务,但芮银超却因重感冒病倒了。

  特设专业最多能干到四级军士长,2003年送走退伍的战友后,芮银超惘然若失,就这样走了,对得起部队多年的培养么?躺在床上的芮银超一跃而起。他将以前写下的工作心得、记录的故障笔记统统找了出来,一本一本过,逐条逐条筛,将故障按系统分门别类地整理,并附上自己的经验和建议。

  初稿出炉后,芮银超把它拿给分管机务的副团长把关。2004年3月,副团长去北京开会,随手把芮银超撰写的《某型直升机疑难故障排除汇编》带到了北京。

  “太好了,就是它!马上通知他来负责编书!”我们正准备编发相关教材,几名陆航部首长细心翻看后,欣喜若狂。

  受命赶赴北京,经过3个多月的挑灯夜战,当500多页的书稿编写完成时,芮银超的体重下降了10多斤。最终,书稿全票通过鉴定会,以标准教材的形式配发到了全军陆航部队,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

  20多年来,芮银超先后带了400多名徒弟,其中33人成为特设师,8人成为技术骨干,50人立功受奖,还有2人走上了领导岗位。

  “将这些技能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别人。你就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很多人不解。“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我的技术都是部队这个舞台给我的,就像儿子回馈母亲的养育之情,根本不需要讲任何价钱,也不会有丝毫保留。”芮银超笑着说。(完)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