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解放军海军副司令:还北洋海军将领公正评价(6)

2014年03月17日 15:4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邓世昌绝非“虚假典型”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是北洋海军将领中著名的民族英雄。但就是对这样一位将领,时下也有少数人提出质疑,认为邓世昌是后人搞“虚假宣传”的产物。其主要质疑有四:

  一是对邓世昌治军严格提出质疑。有文章认为邓世昌对下属十分苛刻、严酷;还有人说邓世昌在北洋舰队中是事故率最高的一位管带,不配做“民族英雄”。

  应该承认,邓世昌不是完人,他有缺点。在封建旧军队中打骂士兵是普遍现象,舰队即将开战之际,面对存在的纪律松弛、斗志涣散等问题,采取非常手段整肃军纪实属正常,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责。

  而对于事故率高的问题也应客观分析,北洋海军成军仅6年,驾驭的又是代表当时科技水平的新式战舰,在官兵素质尚不高的情况下,事故隐患在所难免。邓世昌自投身北洋舰队后事事争先,频繁执行各种任务,而执行任务多、干事多者,事故概率自然会高。对此,不应以偏概全。

  二是对邓世昌驾舰撞击“吉野”提出质疑。有人认为,“致远”舰速度不及“吉野”,“以慢撞快”非常盲目;还有人强调,在蒸汽铁甲战舰的时代,使用撞击战术很不科学。

  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其一:当时日舰正以优势兵力和火力形成对旗舰“定远”的围攻,形势非常危急,邓世昌此举可吸引敌舰、减轻旗舰压力;其二:撞击战术在当时仍有一定适用性,“致远”舰舰首下方就有为实施撞击而设计的冲角,当时“吉野”在纵队队列之中不便机动,又正好处于“致远”舰首正横位置,“致远”是以截击态势冲向日舰,一旦撞上可收重创敌舰之功效;其三:“吉野”具有侧舷速射炮的火力优势,正横向是其发扬火力的最佳方位,“致远”试图撞击“吉野”,迫使其转向,可直接降低其火力效果,有利于改变北洋舰队的不利态势。由此可见,撞击“吉野”并非盲目之举,而是试图以重伤之舰为战局作出最后一搏的英勇选择。

  三是对“致远”舰的作战准备提出质疑,认为很可能是日舰炮弹命中“致远”引爆舰上鱼雷。有人进一步称,北洋舰队接战前要求各舰将鱼雷弃海,以免中弹引爆,而“致远”舰由于故障无法将鱼雷投出,恰恰就是这枚鱼雷最终造成“致远”沉没,由此推论邓世昌对作战准备要求不严、不细。

  这一指责既不真实,也不专业,所谓“弃投鱼雷”是杜撰的。常识告诉我们,舰载武器不仅有鱼雷,也有炮弹,如果怕鱼雷引爆就将鱼雷卸掉,怕炮弹引爆就将炮弹卸掉,岂不可笑?

  四是质疑邓世昌究竟是“坠海”还是“跳海”,认为以“致远”庞大舰身,只要邓世昌坚守岗位就不会坠海,由此推断邓世昌是在舰沉之前为求生而跳海,其“英雄”称号名不副实。

  其实,要分析清楚这些问题并不困难:其一,“致远”舰幸存官兵都是随“致远”舰沉没落水的,如果邓世昌真想求生,那他完全有机会随众接受其后赶来的鱼雷艇救援;其二,包括洋员和日方目击者在内的亲历者多方证实,“致远”在中弹发生大爆炸后迅速沉没,当时“致远”舰官兵纷纷坠海,在舰桥上指挥的邓世昌为什么会例外呢?其三,邓世昌早就下定了以死报国的决心,其英勇行为不是一时冲动。丰岛海战后,他就激励全舰官兵:“设有不测,誓与日舰同沉!”黄海海战时,邓世昌见“定远”危急,高呼:“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遂率舰冲向敌舰。有人主观臆测地将他说成是“出于政治需要的虚假典型”,是极不严肃的。

  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北洋海军官兵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批优秀的军人,他们绝大多数治军勤勉,刻苦学习西方海军建设经验,努力钻研海军技战术。他们在甲午海战中视死如归、英勇杀敌的壮举和宁死不屈、自杀殉国的崇高民族气节,都是不可更改的历史事实。120年过去,逝者已去矣,生者当自省。今天,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客观评价北洋海军官兵,还他们以公平,还历史以公平,这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大义。(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 丁一平)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