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中国首批进藏雷达兵安葬世界最高人控雷达站(图)(3)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3月18日 11:09 来源:中国军网空军频道 参与互动(0)


张在安的老伴李祝兰在甘巴拉阵地。(张民-摄影)


2013年8月2日,老兵全家在甘巴拉阵地与官兵合影。(刘入菁-摄影)

  沿着父亲当年的路,带父亲重返极地

  “父亲,我一定带您回西藏。”张军握着父亲渐渐冰凉的手流泪发誓。同时,早早叮嘱年近7旬的母亲做好准备。

  2013年7月,儿子张儒鲲高考一结束,张军便通过多种渠道联系到驻藏空军雷达某团,表达了父亲想魂归雪域的愿望。得到团里的支持后,立即带着全家老少7口,带着父亲的骨灰,从安徽蚌埠自驾出发,沿着父亲弥留之际口述的当年行军路线奔赴世界屋脊。

  从西宁一路向西。途经格尔木,翻越唐古拉山,穿越藏北重镇那曲、当雄、羊八井……穿越荒凉寂寥的戈壁,翻越高寒缺氧的雪山,张军的思绪穿越到51年前:“我的父亲,一个20出头的雷达兵,从江南水乡来到青藏高原,他当时想了些什么?他会想到他将在西藏服役20年吗?会想到他将与爱人长期两地分居吗?会想到他既见证不到两个儿子出生的喜悦,也无法在父母弥留之际于身边尽孝吗?20年,每次回到高原,由繁华回到荒凉,他是什么心情?”

  他不知道答案。父亲在世时,喜欢说他的艰苦经历,时常有些豪言壮语,但很少说起内心的感受。

  跋涉数千里,一家7口于7月底抵达拉萨。驻藏空军雷达某团政委杨寿保带着老兵全家参观了团荣誉室和老兵生前多次跟家人提到的老团部。当家人提到老兵希望把骨灰撒到曾经战斗过的边防部队的遗愿时,团领导深受感动。考虑到张在安当年参与了甘巴拉阵地的勘测和建设,在团里当参谋长和副团长时又多次上甘巴拉雷达站指导工作,在有生之年又对甘巴拉雷达站表现出极度关注,当即决定把他的骨灰葬在世界最高人控雷达站,完成老兵的夙愿,也让张在安的忠魂成为官兵戍边卫国的永恒激励。

  8月2日,团政治处薛仁宾副主任、保卫股长赵兵兵陪同张在安全家向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阵地进发。

  山路险峻,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张军脑海里回响着父亲弥留之际的口述:“我们背着干粮和水一步步登上山顶勘察阵地,由于长期脚趾要使劲扒着地面,大脚拇指头的指甲都脱离了肉,直到现在也没恢复成正常的样子……”

  张军热泪长流,内心充满了神圣。一路上,回味着父亲曾经的一言一行,咀嚼着一名老军人的无私情怀,更体会着一位严父留给全家的精神财富。

  “父亲如果知道他能长眠在这里,一定会认为这是部队给予他这个老雷达兵的至高荣誉。”二儿子张民,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生、某知名房地产公司总建筑师,至今说起来,语调仍如甘巴拉激越的风:“我想,我们选了一块世界上最好的墓地。父亲的最后几年,时时挂念这片神奇的土地,但因为病痛折磨,他无法回到拉萨。现在,他留在这里了,背靠阵地,有官兵陪伴,静看祖国大好河山,他可以慢慢回忆了……老兵不死,父爱如山。”(刘入菁、特约记者胡晓宇)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