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指挥员演习时有“拐棍” 评论:花拳绣腿无用处

2014年04月28日 10:02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提 要:没有不等不靠、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缺少知战思战、真打实备的务实作风,必然对“拐棍”恋恋不舍。

  二炮某部在驻训中,一改过去吃住由训练基地统一保障的做法,不接市电、不引自来水、不用外来保障。主动甩掉“拐棍”,尽管一时走得磕磕绊绊,但在贴近实战要求的同时,也真正摔打了部队官兵。

  一个人拄着拐棍不可能做到疾步如飞,一支部队拄着“拐棍”也不可能赢得胜利。然而,现实中拄着“拐棍”上战场的现象并不少见:新装备列装后,长时间离不开工厂或研究所的专业技术人员;部队演习时,指挥员离不开机关写好的稿子、备好的台词、编好的脚本;拉练或驻训时,部队自我保障能力弱,不符合战时保障的要求。

  今天舍不得“断奶”,明天就会“挨饿”。长期拄“拐棍”,部队必然会失去全面摔打、自我提高、培养人才等机会,到了真刀实枪、生死较量的战场,很容易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拄着“拐棍”上路,看似稳妥,实则不妥。有了技术专家的支持,官兵固然可以在驾驭装备时轻车熟路,甚至借助“拐棍”能够取得不错的训练成绩。但到了战时,还能靠专家来“救急”吗?指挥员在演习时有了“拐棍”,看起来计划周密、行动顺畅,实际上是花拳绣腿、毫无用处,并会因此失去对战场的感知判断和决策能力。

  是“借梯上楼”还是“造梯登高”,是善用“外脑”还是依赖“拐棍”,是一个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问题,更是一个作风问题。“拐棍”现象背后,是打仗心态弱化滋生的依赖心理。没有不等不靠、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缺少知战思战、真打实备的务实作风,必然对“拐棍”恋恋不舍。好比孩子学步,起初可能因为放开父母的手而摔跤,但怕摔跤就学不会走路。从不会到会、从不精到精,离不开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当我们下决心扔掉手中“拐棍”,请走训练场上的“保姆”,必然能够收获到能力提升、素质进步的喜悦。(济南军区某装甲团 袁华伟)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