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红军长征中的文化名人:完成首部长征亲历回忆录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4月28日 11:00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在万里长征路上,迈着坚定步伐执著向前的既有党和军队的领导人,也有普通的战士;既有伟大的女性,也有年迈的老者;更有当时已负有盛名的文化名人,正是他们以亲历者的眼光和笔触彰显了长征的文化价值,强化了长征作为政治转折和军事改变的历史意义,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树立了光辉的人格典范。

  “诗人、战士、共产主义者”——冯雪峰

  冯雪峰(1903—1976),浙江义乌人,1921年加入文学团体晨光社。1922年与应修人、潘漠华等友人组成湖畔诗社。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1931年,任“左联”党团书记、中共上海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是左翼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与鲁迅、茅盾等人并肩战斗。冯雪峰曾在其编辑的《萌芽月刊》上发表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和殷夫的《小母亲》,后来,为披露左联五作家被捕遇害的消息,署名“蓝布”在《文艺新闻》第三期上发表了《在地狱或人世的作家?》。为纪念“左联五烈士”,又以左联的名义编辑出版了《前哨》“纪念战死者专号”,报道了五作家被杀害的消息,并以主要篇幅揭露了国民党“文化围剿”政策的残酷性和反动性,他在《前哨》上发表短评《我们同志的死和走狗们的卑劣》。1932年,冯雪峰担任中共上海中央局宣传部干事和中国著作家抗日会执行委员。1933年,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后调往中央苏区工作,任中央党校教务主任。1934年参加党的六届五中全会,当选为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任中央苏区党校副校长。中央红军长征,他任红九团地方工作组副组长,1935年任干部团上干队(上级干部队)政治教员,上干队为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前,红军大学和地方干部学校(原为中央党校)的一部分合编而成。冯雪峰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在长征途中,他靠着自己的双脚,拖着瘦弱的身体,边行军边进行教育宣传工作,坚持走完了漫漫长征路,胜利到达了陕北。

  1936年4月,中共中央派他作为中共中央特派员去上海,负责整理、恢复、重建上海党组织和做国民党上层及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这期间,冯雪峰找到鲁迅后,有过多次长谈,沟通了中国共产党与鲁迅的关系,使鲁迅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了解。冯雪峰将从鲁迅处得来的方志敏烈士的信抄送给党中央,将烈士《可爱的中国》和《清贫》两篇文章的手稿托人妥善保管。抗日战争期间,冯雪峰被国民党逮捕关押在上饶集中营等地,经受了两年的牢狱之灾,但他坚贞不屈,坚持狱中斗争,后经组织营救出狱,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以个人身份做统战工作。解放后,冯雪峰曾先后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上海市文艺工作者协会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鲁迅编刊社社长、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等职务。在“反右”和“文革”期间,境遇坎坷,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冯雪峰一生著述颇丰,所涉题材多样,有杂文、小说、诗歌、寓言、电影剧本、文学评论、译著等多种,主要有诗集《湖畔》(与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合著)、《真实之歌》、《雪峰的诗》;杂文集《乡风与市风》、《有进无退》、《跨的日子》;寓言集《今寓言》、《雪峰寓言三百篇(上卷)》、《雪峰寓言》;论文集《鲁迅论及其他》、《过来的时代》、《论民主革命的文艺运动》以及《回忆鲁迅》、《鲁迅的文学道路》等鲁迅研究著作。冯雪峰是优秀的文艺理论家、作家、诗人和鲁迅研究专家,为中国革命文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