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工程大学在汝河战斗遗址教学 讨论战斗力标准

2014年04月29日 09:30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信息工程大学在汝河战斗遗址教学讨论战斗力标准
 在汝河战斗遗址现地教学。夏 晏摄   

  写在前面

  春暖大地,芳草萋萋。4月上旬,带着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成果,信息工程大学团以上领导干部和教研室主任理论读书班,分两期开展“挺进大别山、重走长征路”主题实践见学活动,追寻能打仗、打胜仗的历史源泉。

  “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大别山区,是土地革命时期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和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是解放战争刘邓大军千里跃进的主阵地。置身红色沃土,他们围绕“如何落实战斗力标准”“人才培养该如何定向”等课题,实地开展讨论,从传统精髓中获取精神营养,从联系实际中汲取强军力量。

  信念无敌:打赢之弦绷心间

  历史回眸:1930年6月,鄂豫皖边区召开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宣布成立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成为当时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4月1日,河南省新县的英雄山下,信息工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举行。

  练兵先练将,育人先育魂。“这次依托红色资源,实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就是为了把强军目标学习贯彻引向深入,树立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的鲜明导向。”该校领导在仪式现场介绍。

  穿越时空,走进历史。革命博物馆的件件展物,让读书班成员感叹不已:战争年代,正是靠着“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先锋”的大别山精神,革命先辈不仅在大别山区建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还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传奇。

  大别山红色传奇,成为战斗力标准大讨论中热议的话题。

  该校三院一教主任胡斌从小在新县长大,此次随队在家乡见学讨论。他深情地说,从1927年黄麻起义至解放战争结束,新县先后有5.5万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成长起93位开国将军。他们那种坚贞不渝的报国信念,正是我军强大战斗力的源泉。

  巍巍大别山,见证信念如磐。104岁的老红军、老党员罗明榜,曾跟随部队三爬雪山、三过草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加过大小几百次战斗,五次中弹七处负伤,九死一生。在与读书班成员交流讨论中,他说:“当时只有一个信念,就是铁心跟党走、一心打胜仗!”

  信念无敌。老人的话,久久回荡在大家心中。

  画外音(信息工程大学人文社科教研室主任卢晓莉):周恩来曾说:“军人如果丧失了敌情观念,那就要犯很严重的错误。”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军人心间都要时刻紧绷打赢这根弦。心里装着敌情,脑中想着打仗,才会真正把战斗力标准立起来落下去。

  作风无形:征途漫道从头越

  历史回眸: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奉命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9月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

  4月2日,在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的银杏树下,读书班成员在开始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前,唱起了熟悉的歌曲:“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斗转星移,古老的银杏树依然生机勃勃。80年前,在这里率先唱起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伴随着红军将士的足迹唱遍全国。

  讨论中,读书班成员、学校政治部宣传处处长李杨,提起了在何家冲纪念园看到的一组数字:红二十五军历经数次鏖战,人数从出发时的2000余人发展为3000多人,是长征中唯一一支增员的红军部队。

  “对中国革命有大功”,毛泽东曾这样赞誉红二十五军的长征。李杨深有感触地说,这个载入史册的“大功”,源于用铁脚板丈量漫漫征途的意志和作风,是过硬战斗力的体现。作为新一代军人,更有责任传承这种优良作风,在强军征程上再建新功。

  作风无形,行动有声。站在红军长征出发地,刚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该校研究所副所长季新生,不由回顾起带领团队15年来的攻关历程。他说,攻关历程犹如科研领域的长征,只有瞄准服务新质战斗力生成,才能不断抢占军事领域的高峰。

  画外音(信息工程大学政治部主任谢贻平):恩格斯说过:“如果说军队改革有一个核心的话,那么这个核心就是从根本上提高战斗力。”战斗力建设水平的提升,是我们今天面对的新“长征”。着眼战斗力标准,培养未来战场能打胜仗的学员,需要院校工作者日日为继树立好作风,在率先垂范中夯实强军之基。

  英雄无畏:狭路相逢敢争锋

  历史回眸:1947年8月,刘邓大军在挺进大别山途中强渡汝河,杀出一条血路,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成功实现了千里跃进的战略意图。

  4月7日,该校第二批读书班把战斗力标准大讨论的课堂搬到了战斗遗址。他们在刘邓大军强渡汝河渡口所在地,全神贯注地听着战例教学讲解。

  “当时敌方炮弹不时在汝河两岸爆炸,飞机在天空盘旋,照明弹一颗接着一颗……”当年为刘邓大军当过向导的88岁老人朱全在,回忆当年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狭路相逢勇者胜”。如今,刘伯承当年下达作战命令时的这句名言,就镌刻在岸边石碑上,成为我军战斗精神的历史见证。讨论现场,军事教员邹永初的点拨一语中的,引发大家共鸣:“刘邓大军之于整个解放战争所体现的大局观念和勇于担当意识,是我军打胜仗的重要法宝。”

  引发官兵共鸣的,还有王大湾会议。强渡汝河后,针对部分人员产生了畏难怕苦、怕打硬仗的倾向,刘伯承、邓小平及时召开了旅以上领导参加的王大湾会议,深刻剖析问题,为打开大别山斗争局面统一了思想。这次会议,也被军史称为解放战争时期的“古田会议”。

  转变,从“头”开始。在会场旧址的讨论中,读书班成员对照能打仗、打胜仗要求,向自己思想认识开刀,剔除院校不是部队、打仗离我们还很远,未来战场只是鼠标键盘之间对决等模糊认识,思考和筹划进一步强化战斗精神培育,使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向实战聚焦。

  画外音(信息工程大学政委王义):刘伯承在王大湾会议上形象地讲过一句话:“‘勇’字是戴在男子汉头上的一顶花冠。”顽强血性和战斗精神,是军人的“花冠”,也是强大战斗力产生之源。今天,领导机关应率先戴起“花冠”,树牢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在强军实践中勇当先锋。(记者 滕晓东 特约通讯员 杨克功 杨 森)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