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军报:按照强军目标要求培养新型高素质政工人才

2014年05月14日 10:08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为政之要,首在得人。培养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是当前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指导,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强军兴军、关键靠人才的指示,有效提高军事斗争政治工作准备质量效益的紧迫课题,同时也是我军部队和院校一项共同的艰巨的使命任务。

  实现强军目标需要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

  重视政治工作必须首先重视培养政工人才。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我军拥有一大批思想觉悟高、实践经验丰富、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政工人才,他们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中,在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各个阶段,自觉肩负使命责任,充分发挥了我军政治工作的巨大威力,为党和军队的伟大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历史和现实经验证明,政治工作是我军克敌制胜,成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重要法宝。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对培养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坚持我军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地位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更强。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决定了政工干部培养的根本方向,就是必须紧紧围绕“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这一普遍性要求,进一步加强政治素养、理论素养和战略素养的培养,尤其要强化政治定力和免疫力,增强政治意识、政权意识和使命意识,使培养的政工人才善于从政治高度熟练地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确保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迷向、不丢“魂”、不失控。

  军事素养的标准更高。强军的目的在于胜战,能打胜仗是指战员素质的核心。对政工人才培养而言,就是要使所育人才拥有较高的军事素养,主动“思战”、“谋战”、“胜战”,既有组织开展政治工作的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具备深厚的军事素养,“军政兼通、军政兼优”的综合素质过硬。此外,还能够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扎实有效地指导和开展“三战”训练演练,充分激发官兵的战斗精神,锤炼过硬的战斗作风,确保政治工作始终围绕“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真抓实干、高效运转。

  作风形象的要求更严。强军目标强调“作风优良”,这就要求政工人才培养中必须把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等基本特点作为着眼点。勤“政”务实,就是要培养勤勤恳恳、孜孜以求的精神状态,练就组织开展政治工作时“实、细、新”的耐力和韧性。敢于担当就是能够紧紧围绕战斗力标准,对于做好政治工作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面对政治工作中的现实难题,知难而进,主动作为,积极研究探索具体对策。清正廉洁就是要培养自我严格要求、坚持原则讲诚信、模范带头形象好等素质,能够以自身良好形象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权威性、感召力、凝聚力。

  院校要在培养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中有更大作为

  革命战争年代,通过战争学习战争、掌握战争规律是我军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但从黄埔军校、抗日军政大学、美国西点军校等国内外著名军事院校来看,院校系统的军事教育渐渐受到重视,占据主流,并被纳入军事人才培养的大战略中。特别是在和平条件下,没有现实的战争实践,院校人才培养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培养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就必须紧紧围绕强军目标,紧贴强军实践,着眼政工人才的特点,不断推进院校教育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充分体现使命担当。

  创新育人理念。树立“择优择重而为”的培养理念,以战斗力为标准,充分发挥院校的育人优势,坚持打仗需要什么样的政工人才,院校就培养什么样的政工人才,部队政工人才需求什么就培养什么,做到仗怎么打、人才就怎么培养,形成人才培养全程动态的呼应机制。树立“着眼学员职业素养养成与发展”的培养理念,以促进军人职业生涯发展为主线,实施职业精神、军政技能和个人发展的一体化培养。树立“致力于提升学员核心能力”的培养理念,把握军事任职教育的根本职能和价值取向,把学员适应战场、胜任岗位的核心能力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

  优化人才培养目标。紧紧抓住听党指挥这个根本,扎实搞好理想信念和军魂教育,确保培养的人才头脑中深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子、深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根子、深扎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子,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紧紧围绕能打胜仗这个核心,强化所育人才的职能意识,增强“硕士博士首先是战士”、“学员教员首先是战斗员”的思想,大力培养适应未来信息作战、联合作战,适应岗位任职需要的新型政工人才。紧紧扭住作风优良这个保证,围绕提高军事职业素养、务实作风和创新能力,切实抓好学员作风建设和日常养成,确保组织纪律严明。

  构建新型育人体系。加强构建“举旗铸魂”课程体系。育人之道,铸魂为基,着眼政工人才的特点,突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实践、优良传统、党史军史等内容的学习,致力于在追根溯源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回答现实问题中强化政治定力、在培塑铸魂能力中提升理论素养,确保学员在关键时刻旗帜鲜明、政治合格、行动自觉,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全面构建“强能制胜”课程体系。强军之道,打胜为要,要把“为战教战”作为政工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围绕提高能打仗、打胜仗的本领,强化政治机关日常业务、战时政治工作、基层政治工作指导与开展等业务,广泛采取案例教学、演练教学等实践性教学形式,优化联合作战政治工作课程,突出作战理论、外军联合作战教学研究,切实让学员在实战氛围中学会战略思维、磨砺战时政治工作技能,培塑战之必胜的过硬素质。积极构建“职业养成”课程体系。兴军之道,作风为基,要紧盯政工人才的军政素养,特别是战斗精神的培育,注重在近似实战环境中摔打磨砺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战斗意志和战斗品质,构设起由管理工作、文化活动、人文修养等课程构成的育人“大”格局、大体系,把政工人才培养纳入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文化塑人等综合育人的全过程。

  下大力改进创新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培养的形式与方法

  围绕强军目标,培养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树立什么样的战略思维,具备什么样的战略视野,决定人才培养的路能走多远、登多高、抵达何处。因此,必须积极拓展育人视野、拓宽培训途径,确保政工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的有效落实。

  加强顶层设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健全完善与军队职能任务需求和国家政策制度创新相适应的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以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为牵引,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军队干部体系”。我军政治工作与社会联系的程度很深、领域很广,素有战斗队、生产队、工作队等优良传统。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培养,除借鉴外军好的经验做法外,还可结合我军政治工作和政工人才成长规律,形成一套全军统一、规范的政工人才培养培训方案,确立一套系统、科学的政工人才任职资格认证体系,并明确具体的衡量指标。同时培养过程既要把好“入口关”,更要设计好“出口关”,使政工人才的个体都能清楚自身发展路径,增强发展动力。

  建立健全联合培养机制。积极开展与作战部队和兄弟院校之间的联教联训,是培养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的有效渠道。部队和院校之间要加强协作,在总部的统一部署和规划下,区分阶段性培养任务,编写规范教材,统筹教学内容,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才联培。要大力增强人才培养的衔接性和连贯性,充分发挥院校、教导机构、培训基地师资力量雄厚、信息交流广泛、人才知识密集等优势,以学院教员为主体,以军种院校专家、一线部队领导为补充,以部队实装演训与院校模拟演练为支撑,实现院校与部队、课堂与战场的“无缝对接”,促使政工人才在学习培训中熟悉作战要素,掌握基于信息系统的联合作战政治工作开展程序。此外,还要充分发挥联演联训作用,广泛开展院校与一线部队的交流合作,采取聘请教官任职、选派教员代职、安排学员实习等形式,使各类政工人才在军事实践活动中得到实战或近似实战的锻炼提高。

  完善换岗锻炼制度。一名高素质的政工人才至少应该具备中高级院校受训、不同军种和岗位任职代职、组织或参加联合作战训练及非军事行动,以及与外军进行联合演习、军事交流、学术研讨等相关经历,这些经历可以帮助政工人才在实践中锤炼综合素质,精通诸如联合作战政治工作、战时政治工作等业务。因此,需要逐步疏通和拓宽机关部队院校之间、军兵种之间、军政后装之间政工人才交流的渠道,构建一个由低到高、渐进发展,具有连贯性和阶段性的人才成才路径,对任职年龄年限、经历阅历、文化程度、身心素质、专业资质等作出具体规定,使干部逐职级历练、逐岗位过关,实现复合发展。

  走开多级培训路子。要积极探索适应继续教育需要的体制框架,增加院校、部队各类政工人才的进修机会。进一步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严格落实岗前必训要求,拟使用到各级主官、机关部门领导等关键岗位的政工干部,必须有基层军政主官、机关任职经历并参加过院校系统培训。鼓励在职干部进行知识补差和技能补训,特别是对于文科背景出身的政工干部来说,要为他们创造条件学习军事高科技知识,以弥补综合素质存在的短板。(张本正 薛保国)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