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将军卸任后仍“赶考”:心想该为部队留点啥(图)

2014年05月16日 08:58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将军卸任后仍“赶考”:心想该为部队留点啥(图)
书法 连俊义
上图:黄学禄在查阅资料。  袁中建摄

  他不是党史军史专家,撰写的百万余字的党史大书,为何能让逄先知、李慎明等17位权威机构的著名党史军史专家一致“点赞”,甚至“眼睛泛潮”?

  一位年逾古稀连电脑打字都不会的退休老人,究竟有何魅力,居然使梁彦平、房萍、王保成等一大批部队基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和万余名官兵甘当他的“粉丝”?

  一位平日里生活非常简朴的退休老人,却将全部稿费捐助给革命老区,为当地群众修公路、建小学、盖敬老院。究竟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支撑他做出如此慷慨之举?

  这一切,都得从他写的4本书说起。济南军区原副政委、有着55年党龄的黄学禄中将,退休12年来,满怀对党的无限忠诚,以坚韧的毅力,先后撰写出《与思想政治工作者聊天》《看家本领不能丢》《人生有价值》《千秋功业》等4本专著,为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奉献余热,在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被人们誉为坚守精神高地为党传播正能量的“不老松”。

  初夏时节,记者走近黄学禄,聆听他的躬耕心语,感悟他不凡的精神世界。

  传播光荣传统 传授看家本领

  一生一世坚韧奋斗励后人

  2002年元旦刚过,黄学禄接到免职命令。老伴董家芝格外高兴:忙碌了大半辈子的老黄总算可以歇一歇了。

  没想到,黄学禄早就对退休后的生活另有打算。命令宣布后的第3天,他便将老伴、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召集到一起,道出了自己酝酿已久的“宏伟蓝图”:潜心写一本符合时代需要、符合官兵需要的好书。

  起初,老伴出于心疼劝他别自讨苦吃。黄学禄解释说:“我平生没有其他爱好,就是对书有感情,在工作岗位上主要精力用于抓工作,没有太多时间看更多的书,退休后最大的优势就是有时间和精力看书。读点书,写点东西,不能让脑袋闲着,人有点事干才充实,对身体也有好处。”

  写本啥书呢?联想到每逢老兵退伍时,他们或给连队留一面旗、送一本书,或最后打扫一次卫生、站好最后一班岗,黄学禄禁不住问自己:我这个有着46年军龄的老兵,该为部队留些什么呢?深思熟虑后,他对身边人说:“我干了40多年政治工作,为什么不把积累的宝贵经验写成书奉献给官兵呢?”

  黄学禄走下领导岗位时,正值我军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发生历史性变革,大学生干部正逐渐成为基层干部的主体,他们普遍缺乏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为了传承我党我军思想政治工作这个“看家本领”,这位年过花甲的老将,以笔为戈,在新的战场上重新披挂出征。

  尤为可贵的是,黄学禄没有把自己既往的讲话材料、研究文章简单汇总,而是重新立意、另起炉灶,挖掘规律性内容,精心筛选了“树立终身学习观”“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情感沟通”“突出文化价值”“走进网络空间”等20个时代热点话题,之后深入到100多个连队调查研究,历时2年多完成了《与思想政治工作者聊天》一书的初稿写作。

  为了检验书稿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他又深入49个团以上单位作了43场辅导报告,累计行程6000多公里,直接听课人数达3.2万人。每到一处,他都现场征求意见建议,对书稿反复修改完善。

  “正式开讲之前,我先给战友们讲个‘无字家书’的故事。一位战士当兵10多年,总共收到老父亲寄来的家书近百封,却没有一封是有字的……”2004年4月,黄学禄在某摩步旅为官兵上感恩教育课时的开场白,让台下的官兵瞪大了眼睛。

  他接着讲到:“春天,不识字的老父亲会在信封里夹一片嫩绿的小麦叶子或是一朵金黄的油菜花,那代表家中小麦长势很好,油菜也不错;秋天,信封里夹有几缕玉米缨或是几片棉花叶子,表示种了什么新作物;寒冬来临时,父亲会用未曾握惯笔的手画一件只有儿子才能看懂的棉袄,那是在嘱咐‘天冷了,快加衣’……”

  台上,将军越讲越动情;台下,官兵边听边抹泪。这样的感人场景,当年夏天在济南军区很多基层部队上演。10年后的今天,记者再次翻看当年授课后的座谈会记录本,虽然字迹早已发黄,留言也变得模糊,但字里行间依然透着基层官兵对黄老书稿和授课的热烈追捧。此后,他创造的“聊天式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迅速风靡军区基层部队。

  近50万字的《与思想政治工作者聊天》一书付梓后,深受官兵喜爱,并荣获第六届解放军图书奖。几年后,黄老在此书的基础上,着眼时代特点,精选出10个重大现实话题,将它改编成《看家本领不能丢》一书。该书和其后写就的《人生有价值》一书,作为凝聚共同理想的“大众读本”,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作为重点图书推荐给全国各省“农家书屋”。

  2011年底,“全军优秀政治指导员”房萍时任某通信总站八连指导员。当时,连队战士小何因入伍前痴迷网络,入营不久便写了退伍申请,声称自己“有心理疾病”“这叫网瘾,戒不了、治不好!”一度犯难的房萍想起黄学禄书中有心理疏导的专章阐述,便拿出来细细品读,很快便找到了“对症之药”。在随后的工作生活中,房萍按图索骥,因势利导,有意识地鼓励小何发挥特长,为连队制作网页、动漫,帮小何摆脱对网络的依赖心理和“破罐破摔”的逃避心理。慢慢地,小何变得乐观向上,后来还成了训练标兵。

  谈及此事,房萍感慨地告诉记者:“黄老的书就是我们无声的‘指导员’。它教会了我如何与战士做心灵的沟通、思想的触摸和零距离的握手,为我后来总结‘阳光带兵36法’提供了许多启示和借鉴。”

  2012年盛夏,已是73岁高龄的黄学禄,乘船颠簸6个多小时,来到渤海深处某海防团炮兵一营,向驻守这里的“渤海第一哨”官兵赠送《看家本领不能丢》《人生有价值》两本书。在这里,“全军优秀大学生干部”、团政委梁彦平见到了久违的老首长,开启了两代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之间的第二次对话。梁彦平十分感激地紧握着黄学禄的手说:“老首长,当年就是您给了我一把打开战士心灵之门的金钥匙!”

  8年前,时任指导员的梁彦平正为政治教育课堂上战士精力不集中的现象而苦恼,恰遇黄学禄来岛上课。听罢,梁彦平愁云顿消:“老首长上课,笑话里有道理,故事里有哲学,道理中有知识,听后令人豁然开朗。思想政治工作确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是没有学头,而是很有钻头。”后来,他结合实践苦心研读黄学禄的几本著作,最终成为闻名全军的优秀大学生干部,并一步一步成长为团政委。

  退休不褪色 离岗不离党

  一生一世坚定信仰写忠诚

  如果说写作《与思想政治工作者聊天》对“老政工”黄学禄来说还算驾轻就熟的话,那么创作《千秋功业》对黄老来说,则称得上是“攻坚之战”。

  并非党史军史专家的黄学禄,缘何偏偏痴迷党史军史?面对不少人疑惑的眼光,黄学禄总会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透彻感悟作答。而每当说到动情处,他都禁不住潸然泪下。

  1938年,黄学禄出生在大别山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很小时就失去双亲。是党和群众的关怀让他不但没有挨饿受冻,还上了学、参了军。1956年入伍后,黄学禄就奔赴朝鲜,也是最后一批撤回国内的志愿军战士。后来,他又参加了甘肃平叛、西藏平叛等重大军事行动。期间,他入了党、提了干。

  “进了党的门,誓做党的人,党的恩情咱一辈子都不能忘。”正是怀着对党深厚的感恩之情,黄老下决心再写一本全面系统、真实准确反映我党我军光辉历程的书,以教育和激励后人。

  人已古稀年,走笔写春秋。老伴董家芝告诉记者,为了写好这本书,这几年黄老几乎废寝忘食,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书店和图书馆。有时候为了想一个观点彻夜难眠,有时候半夜几次爬起来,将想到的一个句子记到本上,生怕早晨起床后忘记。为确保书稿内容准确翔实,他查档案、跑书店、进图书馆,请教国内著名党史军史专家和领导同志100多位,查阅历史资料上千万字。

  长期伏案工作,让黄学禄的身体严重透支。2012年6月,因为过度劳累他胃部大出血。送到医院后,光血就输了1200毫升。住院第5天,他就戴上眼镜在病床上写起了书稿。后来因为在病床上写作实在不方便,病情稍有好转他就坚决要求出院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年笔耕不辍,2013年底,百万余字的《千秋功业》终于写成。随后在北京召开的专家评审座谈会上,得到了来自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等权威机构的17位著名党史军史专家的高度评价。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欣然作序,称赞该书是“一部导向正确、事实准确、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的党史教科书”。该书出版后,很快被济南军区部队和10多个县市党委列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辅导教材。

  在老人书房里那一大摞读者来信中,有一封是某旅战士小周写来的:“入伍前,我在一家网站当编辑,为增加点击量,时常断章取义截取一些党史小故事,望文生义制作吸引眼球的标题。时间长了,似乎感觉不到党的神圣和伟大,当兵两年自己是全连唯一没有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战士。今年春节期间,旅里下发了《千秋功业》一书,我一口气读完后,被深深震撼了。不久我便向连队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凭借出色表现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讲信仰,不但要理直气壮,更要鲜活巧妙使人解惑。”在某团采访时,一连读了3遍《千秋功业》的大学生士兵马文星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从新中国成立后的10张考卷到4条重要启示,全书真实记述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辛历程,热情讴歌了中华儿女气壮山河的民族精神,生动展现了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经验智慧,最后引申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定会实现中国梦。”

  “挥将日月长明笔,写就雷霆不朽文。”采访中,黄学禄深情地对记者说,“历史不能假设,但可以回眸。它永远是深植于心灵的根,永远是激荡使命的魂,永远是联结传统的血脉。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让年轻人懂得信仰的力量。”

  爱党爱国爱人民 忧党忧国忧自己

  一生一世坚守底线葆本色

  泉城济南,英雄山上,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济南战役中,革命先烈浴血奋战,上千忠魂埋骨青山。

  “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每天清晨,黄学禄都要沿着山间小路转转圈、散散步。眺望一眼山下的宁静繁荣,凭吊一下长眠于此的先烈英灵,每至此时,戎马一生的他心里总是感到很淡定很踏实。

  前些年,谈及如何拉拢腐蚀党员领导干部时,社会上曾流传这样一句话:“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黄学禄听后总是哈哈一笑:“照此说来,我可真是‘金刚之身、五毒不侵’了。”因为黄老既不会打牌玩麻将,对钓鱼打高尔夫等也没兴趣,除了读书、看报、写文章,就是偶尔在自家小院里种菜养花。

  平日里,黄学禄崇尚简单自然、知足常乐的生活,一辈子节俭惯了,吃饭总是粗茶淡饭,穿的衣服没有一件名牌。他常对身边人说:“我们这些退下来的老同志,享受的待遇不低了,有钱花,有饭吃,有房住,有车坐,子女也都有自己的工作,要那么多钱干嘛?”

  黄学禄有3个儿女,儿子是军区报社的普通编辑,小女儿是某部机关的一位普通助理员,甚至机关不少人都不知道他们有个中将父亲。

  “最委屈”的是大女儿黄萍。前些年,在某部文化工作站上班的黄萍,因编制体制调整组织上拟安排她转业。毫无思想准备的黄萍急得实在没有办法,这才赶到济南向父亲开口“求情”,希望他出面打打招呼,黄学禄最终也没松口。女儿既委屈又无奈,只能洒泪而去。如今已转业多年的黄萍早就理解了父亲的苦心,她对记者说:“转业是组织需要,我们不能因为一点私事,坏了父亲坚守了一辈子的底线和规矩。”

  “作为退下来的老同志,我们不仅要爱党爱国爱人民,还要忧党忧国忧自己。其实,忧党忧国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一种深爱,忧自己同样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爱护。”聊起这些陈年往事,黄老动情地说,不要认为退下来的人无职无权,就不会犯错。要守住晚节、葆住本色,首先要管好自己,不干预工作上的事,不做违反组织原则的事。一句话,就是要发挥余热,不要发挥余威。

  桑榆未晚霞满天,赤心犹存报乡里。黄学禄的老家在大别山革命老区,那里山清水秀、风景怡人,盛产茶叶和美玉,但黄学禄不恋山水不玩美玉,心里只牵挂着大山深处的孩子们。

  2009年秋,黄老接到老部下余英禄的电话,邀请他到自己退伍后创业10多年经营的黄柏山林场看看。这天,望着满山20万亩密密匝匝的林木,还有山顶建起的几栋新农村居民楼,平日里不苟言笑的黄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当看到破旧的小学校舍七零八落分散在各个山沟里时,老将军的心倏地紧了起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要帮帮山里的孩子。”

  很快,他自己先捐出10万元稿费,然后动员企业家资助。两年后,一座全县海拔最高、距离县城最偏远但又最宽敞明亮的山区小学——黄柏山希望小学落成了。从此,周围七里八村的130多个孩子再也不用翻山越岭,在透风漏雨的破房子里上课了。

  这些年,黄学禄奔走呼吁社会各界援建革命老区,先后为家乡修了2条致富路,建成3所希望小学,还有1所希望小学和1座乡村敬老院正在建设中。那年春天,黄学禄到信阳驻军调研时,与当地领导谈起地方经济发展话题,他建议修1条环南湾湖公路,这样既可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又可以带动沿湖5个乡近8万群众致富。地方领导听后既赞成又感动,表示愿意积极配合。这条路在黄学禄的协调下,经地方主管部门考察立项,投资开工。

  如今路修好了,山里的茶叶运出来了,湖里的鱼儿卖出去了,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乡亲们对记者说:“黄将军帮我们修的不仅是条致富路,更是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记者 赛宗宝 特约记者 魏 国 李东星 李 亮)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