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揭秘解放军唯一一名75岁现役军人:不老的征途 (2)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6月03日 10:47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二)

  顾永顺被分配到广州军区军械部检查处当见习助理员。他们一个排的学员就他一个分到军区机关,而且所在地广州是个大城市,大家都说他分得最好。

  十七八岁,谁见了都喊他小顾。小顾经常在军区司令部进进出出,经常跟着处领导下部队。出席一些外事活动时,他总是把胸脯挺得高高的,觉得中国军人不能在外国人面前丢脸。

  参加完广州军区在惠阳举行的一次重大演习后,处里有个助理员找他谈心,说小顾啊,你有什么理想?你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什么考虑?顾永顺说我也没什么大的理想,今后能当个军械检修所所长就行。大尉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啊?顾永顺说,那样的话我所学的东西都能用上了。

  不久,那个大尉被任命为粤北某军械仓库副主任,他通过组织渠道把顾永顺也调来了。他说你不是想当检修所所长么,先到这个仓库当技术员,一步一步来。顾永顺觉得很突然,也只是随便说说啊,怎么他真当回事了?!算算,在军区机关工作才刚刚1年时间啊!那时候的人单纯,不怎么计较个人得失,小顾也就高高兴兴跟着大尉来报到了。这是1957年11月的事,正是满山枫叶红了的时候。

  顾永顺说,随随便便说的一句话决定了他一生的归宿。

  军械仓库刚组建不久。授衔的时候给顾永顺授了个准尉,肩上一条杠。顾永顺也没在基层待过,也不知道基层是什么情况,反正叫他怎么干就怎么干。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只要你肯干就能得到别人的肯定,顾永顺来这里两年就入了党。

  仓库领导都是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革命,不搞论资排辈,顾永顺不到20岁,如愿以偿当上了军械所所长,管30多个人。副所长、两个技术员年龄比他大好多,修理工都是技工学校毕业的。这时顾永顺就找到感觉了,原来在军区机关总觉得自己无所事事,好像白拿工资似的,现在每天早晨从床上爬起来就忙个不停,晚上还要开会,周末也不能休息。

  军械仓库对防火的要求特别高,需要经常清理防火道的杂草,官兵们都是用手拔、用锹铲,工作量大、效率低。顾永顺看不下去了,就想修理所有一定的条件,能不能搞一台割草机代替人工打草?这事琢磨了好久,也没找到个头绪。有一次,他去理发,突然有了灵感:割草机的原理应该跟剃头推剪的原理是一样的。按照这个思路,经过反复试验,他3个月后研究出了割草机,上上下下一片欢腾。这是顾永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发明创造,对他本人的影响超大。也就是说,从此他的奋斗目标改变了方向:从军械检修转到军械制造。

  1958年是个热火朝天的年份。军区号召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仓库的主要业务是收发军械物资,任务一来,大家加班加点昼夜装卸,连卫生所的医生都要参加。一个箱子重108公斤,两个人抬,很多同志手磨破了,手套上沾着血。顾永顺又动开脑筋了:能不能做个码垛机代替手抬肩扛?

  有想法就有办法。他不分昼夜地忙碌开了,一心想通过发明创造,证明自己的能力。到1959年底,顾永顺做成了一个简易但很实用的扣手钩,仓库领导特别高兴,给他书面嘉奖。之后几年,他一鼓作气,搞出了码垛机等多项成果,一下成了远近闻名的技术革新能手。

  (三)

  男大当婚。到1968年, 顾永顺奔30岁了。仓库政委通过广州157医院政治处主任,给他介绍了个学医的对象,就是他后来的妻子黄玉文。

  认识不久,顾永顺调到广东佛冈支左,当军训团的政委。红卫兵揪斗县委书记,要将其定性为反革命分子。顾永顺翻看了一大堆材料,没发现这个县委书记有什么政治问题,感觉也不是什么坏人,而且历史上为革命作出过贡献,就在一次会议上替他说了几句公道话。这下捅了马蜂窝,造反派说顾永顺丧失阶级立场,充当了牛鬼蛇神的保护伞,犯了右倾错误。情况反映到部队,顾永顺被撤销职务,在全直工部通报批评,差点开除党籍。

  那个年代的政治问题不得了。通报发到157医院,亲朋好友都劝黄玉文和顾永顺吹灯,反正身处两地,只见一两次面、通了几封信而已,谁也没把谁裁坏剪坏。黄玉文是个善良有主见的姑娘,虽然接触时间不长,但她感觉顾永顺是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便不为所动。倒是顾永顺很快退回了黄玉文送给他的照片,明确表示不想连累她,让她再找别人。

  黄玉文不说谈也不说不谈,一如既往地和他联系,寻找机会和他见面。就这么交往了1年多,1969年8月,他们结婚了。

  婚后的日子也不好过。顾永顺去广州出差才能见上妻子一面,黄玉文住的是集体宿舍,不可能老把同事赶走他们在屋里团聚吧。一次,两个人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逛,逛来逛去准备去住旅馆,找到一家便宜的,人家说他俩没带结婚证,不让住。到底不甘心,就继续找,又找到个旅馆好说歹说总算让他们住下了。没想到,不一会儿公安民警打电话来了,说你俩没有手续不能在这儿住。顾永顺谈起此事对当时的“管控”钦佩不已,谁告的密呀?不知道。那晚,他们在大街上溜达了一夜。

  1970年以后“解放”一些干部,顾永顺又被叫回到科里。这时候不用天天写检查了,他就利用一切时间继续研制他的第二代、第三代码垛机,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嘛!图纸在办公室画,零件在检修所加工。白天如果有其他工作,他就用晚上攻关,节假日也搭进去了。

  后来新的码垛机研制成功了,用上了,减少了人工作业,减轻了劳动强度。再后来,军区军械部的马部长来检查工作,看到官兵正在装卸,就问:你们这个码垛机这么好用是在哪里买的?战士们说这是我们仓库自己研制的。马部长很惊讶,看了一整天,说你们这个码垛机确实好,简单实用。马部长不仅自己看,还带一帮人来开现场会,结果“顾氏码垛机”批量生产,配发到军区所属的很多单位。

  一个中专学历的人,即使有天大的本事,又能蹦跶出多大的动静来?!多少年来顾永顺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学,而且他学习的目的性很强,用什么学什么。一段时间人人热衷于搞文凭,他却无动于衷。别看他每次填表一直填的是中专,搞科研要用到深奥的微积分、高等物理、机械制造等专业知识,他全都熟练掌握。也就是说理工科大学生、硕士生不懂的知识他懂,难解决的问题他能解决。

  因为忙,也因为分居两地又没有住房,顾永顺两口子好几年没敢要孩子。一直到1974年2月,他们的第一个孩子顾宏屹才出生。儿子50天的时候,黄玉文的产假满了,得上班了。顾永顺在山沟里忙着他那一摊事,也没法管孩子。狠狠心,夫妻俩买了火车票,硬是把小宏屹送到北京的姑姑家抚养。一送就是8年,儿子直到小学三年级才回来。

  (四)

  1978年冬,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发端的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一大批曾经挨整的人迎来了政治上的第二次生命。第二年9月份,部队党委作出决定给顾永顺彻底平反:顾永顺同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没犯任何错误,塞进档案里的“黑材料”全部销毁。

  没有了“障碍”,组织上准备提拔使用顾永顺。若是一般人遇到这样的事,高兴还来不及,可他盘算来盘算去却不想当这个官,担心干行政工作,老要学习、开会、检查、汇报,太牵扯自己的精力。几经权衡,他郑重向上级领导递交了报告,恳请不要任命自己当副主任。报告送上去了,顾永顺又怕他的要求难以实现,于是专程去广州敲开时任某分部部长周金喜的办公室,表达意愿:

  “当官少我一个不算少,搞技术革新多我一个就能多出很大的分量,恳请组织上批准我的请求。”

  周部长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笑着说:“老顾,你可让我开眼了,走后门辞官我是头一回碰到。”

  组织上经过反复研究,最后决定为他们仓库多配一位副主任,这才把顾永顺的思想工作做通。既然有利于推动仓库建设向前发展,那就当这个不大不小、专管科研的官吧。

  过去思想“包袱”很重,而今后顾无忧。正值壮年的顾永顺领着一帮人一鼓作气研制出了液压传动移炮机、三动力码垛机。

  新东西就地使用没有问题,可要让其他单位推广使用就比较麻烦,因为体积太大,行动不便。辛辛苦苦得来的劳动成果一花独放,成了顾永顺的一块心病,他要的是百花盛开。

  唯一的出路是缩小移炮机的体积,缩小体积只能在缩小油箱体积上下功夫。他跑了很多地方考察了解情况,没有经验可循;他翻阅了所有介绍相关机械的图书,根本无路可循。在大孤山送走一个又一个不眠的夜晚,又迎来一个又一个忙碌的黎明,经过上万次反复的运算,绘制几百份复杂的草图,顾永顺终于设计出一种利用油缸中活塞上部空间作油箱,把油缸和油箱融为一体的“套叠油箱”,解决了液压移炮机体积大、重量大的问题。

  1983年,液压移炮机在全军仓库工作现场会上演示,当人们看到只有小板凳那么大的东西,却能把10多吨重的高射炮轻松托起并能行走时,无不感到惊异和钦佩。这项成果后来一举获得国家发明奖,列装全军部队使用。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才能获得比别人多的成功。

  那年,分部党委考虑到顾永顺的身体状况和家庭实际困难,准备把他调回广州市内的一个单位工作,先征求他本人的意见。不能是个地方就去呀!顾永顺是个有想法的人,先利用出差的机会去“侦察”了一番。到现场一看,他发现这个单位是零件库,要搞他的那一套根本施展不开手脚。他犹豫了,不想来了。那会儿,8岁的儿子刚从北京接回广州,妻子劝他说:“我们分居两地这么多年,我也没什么怨言。可你总得为孩子考虑考虑吧,宏屹换了一个生活环境,学习成绩一天一天往下掉,老师说咱们做家长有责任配合学校做好工作。”

  顾永顺思前想后,最后还是婉言谢绝了领导的好意。他对老婆说:“我也爱儿子,我也爱家。可是搬运机械化,我已经搞了这么多年,离开山沟,全家倒是团聚了,我的事业很可能半途而废了,这个损失对部队、对我自己太大了。就像一个人丢了魂,到哪里都没意思了。”

  听了丈夫的话,黄玉文没再说什么,含着眼泪把他送出了家门,送到了粤北山区。

  以后又有多次离开山沟的机会,顾永顺都放弃了。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