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媒:自卫队面对10倍解放军有胜算 就怕中国核武

2014年06月24日 10:58 来源:环球网 参与互动(0)

美日军舰紧接解放军赴西太训练

  据日本《追求》月刊7月号(提前出版)报道,原题:《一旦爆发全面战争,日本将无法抗衡中国的人海战术》 文章称,虽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号称拥有230万兵力,但设备老旧、士气低落,精锐的日本自卫队完全有能力抗衡——这种观点可谓根深蒂固,但这只可能是战争初期的情形。一旦陷入持久战,战线拉长,军事专家们就不认为自卫队还能应付的了。

  日本核心目标将率先遇袭

  曾在美国担任海军战略观察员的北村淳给出了如下解释:“当中国攻击日本本土时,首先考虑的是发射搭载常规弹头的弹道导弹和远程巡航导弹。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中方可以在不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实施精确打击,令日本陷入恐慌。”

  文章称,远程巡航导弹的生产成本低廉,以100枚为单位实施连续打击就能实现超越日本防卫能力的“饱和攻击”。据北村介绍,中国已经装备了600到700枚用于地面目标攻击的“长剑”-10远程陆基巡航导弹,以及100枚以上的“东风”-21弹道导弹。未来还可能部署超音速巡航导弹Kh-32。

  自卫队的弹道导弹拦截系统是通过海上自卫队“宙斯盾”舰上发射的“标准”-3拦截导弹在高空先行拦截,如果拦截失败则使用航空自卫队的“爱国者”-3地对空导弹在距离地面较近的区域再次拦截。

  北村还说:“巡航导弹有可能被战斗机或者护卫舰的防空导弹击落,为此必须使用预警机实施24小时巡逻。”

  文章认为,中方可能会试图破坏这一预警体系。而且1000枚以上的远程巡航导弹旨在对日本人形成象征性的心理打击。北村指出:“首相官邸、电视台、防卫省以及以核电站为首的发电站、石油储备基地等等将成为目标”。必须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即在发生全面军事冲突时,东京中心地带将率先起火。

  北村警告说,即便本土受到导弹攻击,也不一定能及时获得美军的支援。

  中国登陆战力可媲美美国

  日本航空自卫队与海上自卫队的战斗力有相当一部分用在了导弹防卫上,对西南诸岛的守卫势必薄弱,也无法阻止对本土的侵略。自卫队一名官员对此问题有着严肃的认识。

  “中国人民解放军拥有类似于美国海军陆战队那样的登陆作战部队,在登陆战中不可或缺的登陆舰数量也紧随美国之后排名世界第二。大小共计90艘登陆舰在运送1.6万人的3个陆战旅之外,还可运送数千军人和数百辆战车。如果再使用用来应对台湾的中小舰艇,则可将数万中国军人一举运送上岸。”

  文章称,通过从乌克兰购买登陆舰、装备水陆两用战车等,中国的登陆战能力正在逐步提升。

  中国军队拥有自卫队没有的水陆两用战车,正在装备中的05式两栖突击车可搭载105毫米火炮,即便是自卫队的90式坦克或10式坦克,其侧面装甲也可能被打穿。此外当中国决定实施此类作战行动时,还将以远程巡航导弹打击自卫队空中力量为前提,可与航空自卫队F-15战斗机抗衡的苏-27战斗机还可对登陆舰实施护卫。想要持续抵御大部队的梯次攻击将非常困难。

  中方或许会在自卫队身后降下3个精锐空降团。如果遭遇这样的夹击,日方势必会陷入更为艰苦的战斗。

  文章称,如果完全从数量上预测胜负的话,相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160万的陆上兵力,陆上自卫队不过区区14万。如前文所述,在东京遭到巡航导弹攻击的情况下想要遏制侵略是非常困难的。

  中国核武器足以令日本就范

  这名自卫队官员指出,当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发生全面冲突时,唯一的有望取胜的方式就是尽早封锁中国的港口。

  这名官员说:“自卫队较之中国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就是反潜作战能力和扫雷能力,如果能够使用水雷在战争早期封锁中国的港口,将不仅能遏制对日本的进攻,还将给依赖于对外贸易的中国经济造成巨大打击。”

  即使面对10倍于自己的对手也有胜算,这不能不说体现了自卫队高超的能力,但如果日本居于优势,危机则会愈发严重。因为中国是有核国家。

  这名官员说:“即使不真的发射,只要用核按钮吓唬一下,日本也不得不就范。在不允许拥核和专守防卫的前提下,花费高额预算部署的拦截导弹多少也能命中几枚,但从成本上讲则是根本无力抗衡的。”

  文章称,一个无核国家在不断扩充军力的中国面前谈论“自主防卫”没有丝毫意义,还是必须加强外交、政治及避免全面冲突的能力。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