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汕头警备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治军之要在得人

2014年06月30日 11:21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汕头警备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治军之要在得人
    照片:汕头警备区每季度都会组织为期一周的机关业务技能强化训练。图为机关干部进行手工标图作业。  张海燕摄

  前往被广州军区表彰为“人才队伍建设先进单位”的广东省汕头警备区采访,记者有几个没想到——

  没想到优秀军事人才这么多。近年来,警备区先后有9人被评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优秀参谋长”“优秀参谋人员”,45人受到军区以上表彰。

  没想到官兵奉献精神这么强。所属海防团驻扎南澳岛,岛上高温高湿高盐,交通不便,全年风力6级以上的天气有200多天。环境虽然苦,近5年来却无一名干部主动要求转业。

  没想到干部管用风气这样正。该警备区既有海防部队又有人武部,还有干休所,干部类型多样,教育管理难度大。然而连续多年,没有一名干部违规违纪。2010年以来,调整使用干部270余名,上下反映好,没有一封告状信。

  记者不禁感叹:这里堪称一方蓊郁的人才“生态林”。

  人才“生态林”是怎样形成的?很多官兵告诉记者:警备区党委思路清、作风正,人才建设的方法活、办法多,营造出人才队伍健康成长的好环境。

  端正风气就是培育“元气”

  2010年初,汕头警备区政委胡世军刚刚走马上任,便迎来一道“考题”。

  上级机关有人私下打来电话,点名道姓要求提拔某位人武部副部长。这名颇有“背景”的副部长也公开扬言:“不仅要提拔,而且要到条件最好的人武部当部长!”

  放下电话,胡世军深感这是一个“烫手山芋”:这名副部长在警备区当年组织的12次军事训练考核中,竟然请了7次病假。全区40多名团职干部民主测评排序,他位居倒数第一。

  “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淮南子》中“天下三危”的警句言犹在耳,胡世军下定决心:绝不能因为上级机关的一个私人电话,就将选人用人的原则抛置脑后。他带着政治部主任、组干科长和干部干事,同这名副部长进行集体谈话。一条条干部任免政策的宣讲,一项项标准条件的对照,让这名副部长羞愧难当,知趣地打了“退堂鼓”。

  最终,这名副部长不仅未能提拔,当年底还被安排转业。此后,在干部任用问题上,说情电话渐渐销声匿迹。

  用人是一个单位风气建设的“风向标”。如何让“热点问题降温,敏感问题脱敏”,一直是警备区领导思考的课题。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在警备区,人人都知道胡世军有个“三不准”:官兵任何人不准到他家里去;任何人到他办公室不准提包;任何人不准托司机转交东西。

  为践行自己的“君子一诺”,即便是电闪雷鸣、刮风下雨的深更半夜,如果有紧急机要件需要处理,胡世军也会亲自赶往办公室,而不让机要参谋进家门。

  坚守原则就是坚守组织威信,端正风气就是培育部队建设的“元气”。

  近年来,警备区干部任免全部按照“岗位公开、实名推荐、民主测评、军事考核、任前公示、组织任免”的“六步法”严格推进。提拔使用的干部,没有一人是不够条件、半路杀出的“黑马”。

  用人的“第一标准”是能打仗

  今年3月,海防团参谋长岗位出现空缺,合适人选有5人,其中不乏任正营时间长达5年以上的干部。应该用怎样的标准选将?到底谁会胜出?

  结果有些出人意料:任职时间最短、年龄最小的“80后”干部蒲天龙脱颖而出,走上团参谋长岗位。

  之所以“出人意料”,是因为这次选拔没有搞“论资排辈”。但是,蒲天龙的胜出又完全在情理之中:曾在广州军区组织的军事比武中夺冠,多次出色完成上级赋予的重大任务,先后荣立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

  “用人必须打破资历观念,开掘人才潜能。”警备区司令员谢豪生告诉记者,“党委选人用人,要始终坚持打赢能力这个‘第一标准’,将具备打仗能力和潜质的干部用到重要岗位上来!”

  无独有偶。海防团副参谋长蒋兵喜的上任也颇出人意料,甚至带有“逆袭”的味道。

  这是因为,蒋兵喜原是南澳县人武部政工科长。在一些人看来,“到了人武部,不要想进步”。可蒋兵喜为何能被从人武部重用到作战部队,而且从政工岗位转到军事岗位?

  原来,蒋兵喜不仅有过警备区机关作训参谋的任职经历,还曾在广东省军区基础课目大比武中夺魁。2012年省军区举行城市民兵防空实弹战术演练时,他带领民兵防空兵分队往返300余公里,出色完成任务,受到上级表彰。

  一次次“打赢能力”的精彩呈现,让这位训练骨干进入警备区党委选才用将的视野。今年3月,警备区党委果断地将蒋兵喜用到了指导谋划军事训练的重要岗位上。

  今年6月5日深夜11点,南澳岛夜色如墨,海面上涛声如雷。警备区司令员谢豪生带着警备区参谋长、作训科长,考核海防团基层连队夜训情况。记者在现场看到,警备区政治机关全程追踪,记录各级干部的考核成绩和表现。

  “每次重大活动、军事演习和军事考核,都是警备区党委考察干部的最好契机。”面对记者的疑惑,谢豪生解释道。

  精心设计人才成长“路线图”

  担任某海防团政治处主任刚满两年的杨华没有想到,今年3月,他会被调到警备区机关出任组干科长。

  杨华的成长经历,就是一份“组织设计”的人才成长“路线图”:从地方高校特招入伍15年来,先后经历了新兵连班长、排长、宣传股干事、指导员、政治协理员、保卫股长、政治处副主任、主任、组干科科长等9个岗位的历练。

  谈起组织的关爱,杨华感慨万千:到新兵连当班长,弥补了“兵之初”这一课;到条件艰苦的南澎连当指导员,强化了坚定信念、扎根基层的意识;当政治处主任,培养了组织谋划能力……

  一棵树苗能否长得粗壮高大,离不开土壤和阳光雨露,也离不开园丁的修剪和栽培。人才成长恰如树苗成材,同样需要组织培养。

  过去,警备区党委强调“强什么用什么”,如今则突出“缺什么补什么”。

  2007年9月,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的高材生陈鹏宇,没有料到自己会被分到地域偏远、条件艰苦的南澳岛,一度情绪低落。

  警备区党委在耐心解开陈鹏宇心结的同时,对这名特殊人才的成长格外关注,专门召开会议研究,为其量身订制成长“路线图”:

  针对他身上书生气有余而虎气不足的短板,先后让他去海防二连和特务连当排长,在火热的基层连队加钢淬火。

  其后,让他出任海防团宣传股干事,积累机关工作经验。不久,又安排他到连队担任指导员,在基层主官岗位上扎实摔打磨砺。

  政治岗位上磨砺成熟,又将他调入警备区任参谋,熟悉军事训练工作。

  期间,警备区党委考虑陈鹏宇学的是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让他领衔完成“海防部队人员管理系统”“海岸(岛屿)防卫战斗军地联合实兵演习评估系统”等一系列信息化软件的研发攻关。

  不到7年时间,陈鹏宇便由一位稚气未脱的国防生成长为军政兼通、指技合一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整个警备区最年轻的正营职干部。

  岗位大交流引发“头脑风暴”

  虽然已经过去了一年,但回忆起当初从军务科参谋提拔为宣保科长的经历,孟海中仍然感觉工作“跨度”之大,有点像坐“过山车”。

  孟海中是司令部优秀参谋,连续4年荣立三等功,提拔使用人人服气。但2013年3月,警备区党委一纸命令让他“耍起笔杆子”,却出乎不少人意料。

  记者了解到,这种看上去不合常理的“跨界交流”,在警备区几乎年年有。今年3月干部调整时,类似的“大换岗”就有10余例:

  林晓军从人武部副部长换岗为海防团政治处主任,贺连璞从人武部政工科长换岗为海防团政治处副主任,陈坚从装备参谋换岗为组织干事,王骏从作训参谋换岗为保卫干事……

  论及推动岗位交流的初衷,胡世军坦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才使用也是如此。与其让干部在同一岗位重复工作、原地徘徊,不如给他全新的岗位接受挑战,激发其潜能。”

  换岗交流既考验党委班子的识人眼光和用人魄力,更是思想解放的风向标。回首近5年来的探索,胡世军不无感慨:每一次岗位交流,都要冲破思维惯性的阻力,都会在警备区上下引发一场“头脑风暴”。

  5年前,岗位交流的序幕从基层连队拉开:警备区警备纠察连连长卢伟、海防三连连长郭海峰、高炮连连长陈鹏均改任指导员,南澎连指导员许中钦则改任连长……

  这一当年在许多人看来颇像“地震”的人事变更,带来的是干部队伍的活力迸发。换岗干部能力普遍得到提升,80%被提拔使用。

  当初一方试验田,如今盛开满园花。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警备区部队先后有20多名干部调入广州军区、广东省军区等机关工作。汕头警备区成了名副其实的“育才基地”。

  相比人才涌现的显性现象,其隐性意义更为深远。警备区党委深刻认识到:干部换岗,交流的不仅仅是工作经验,更有思维视野和发展活力。

  采访结束时,记者见到广东省军区首位出国留学的军事学硕士——汕头警备区作训科正营职参谋邓剑。军旅生涯11年,邓剑已先后在船运中队、某海防团司令部、保障处、人武部政工科、警备区作训科等多个岗位“跨界锻炼”。

  如今,能力素质全面、已列为副团职后备干部的邓剑,正面临新的发展契机:警备区党委已郑重向上级机关推荐交流使用这一人才。(彭延虎 本报记者 严德勇)

  抓人才就是抓战斗力

  ■汕头警备区政治委员 胡世军

  当前,一些基层单位对人才建设存在认识偏差,认为培养人才是上级的事、院校的事。人才是强军兴军之本,人才培养各级都有责任。基层部队领导必须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战斗力”的理念,做好人才建设这篇“大文章”。

  做好这篇“大文章”,要有献身党的事业的大忠诚。只有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才能用坚强的党性匡正选人用人的风气。面对诱惑与干扰,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较真碰硬;要充分考虑部队建设需要和群众意见,不因人设标准,不搞迁就照顾;要鲜明树立“优秀者优先,有为者有位”的导向,让那些德才优秀、实绩突出的干部不用找、不用跑。

  做好这篇“大文章”,要有随时带兵打仗的大担当。军队生来为打仗,军人生来为打赢。师旅团处于备战打仗第一线,更应把战斗力标准立起来,坚决克服“反正不打仗、用谁都一样”的错误观念,切实把时刻想打仗、确实敢打仗、真正能打仗的干部用到合适岗位。否则一旦打起仗来,就要付出惨痛代价。

  做好这篇“大文章”,要有让人人都出彩的大胸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应坚持把岗位作为培养人才的最佳舞台,量身打造成长成才的“路线图”,创造公平干事的平台、公平竞争的机会;坚持不拘一格用人才,既要用其所长,更要补其所短,提高综合素质;坚持人尽其才,通过换岗交流盘活人才资源,让官兵在最适合的岗位发挥最大潜能,创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