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军报谈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可向慕课要军事效益

2014年07月01日 10:41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前不久一位部队主官曾这样说道:当前制约部队战斗力生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广大官兵对信息化装备了解不够,掌握不透,没有能够真正熟练掌握手中武器。究其原因,主要是学习不够,能力不足。装备列装后,官兵往往只能跟在厂家技术人员身后学几天,通常尚未学精学透,就不得不面临独立了解装备熟悉装备的挑战。那么如何解决基层官兵难以学习掌握信息化装备知识,熟练信息化武器的难题?笔者想到了向慕课要军事效益。

  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近年兴起并迅速在全球高等教育引发风暴的全新教学模式。它基于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包括学习进度管理、实时在线交流等在内,覆盖教学全过程的新型教育革命,可谓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并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的必然“产物”。201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最早创设慕课,目前美国一些慕课平台已汇集了百余所世界一流大学的众多优质课程,全球学生人数已突破了550多万。我国北大、清华等高校也相继加入“慕课”平台。随着全球慕课教育“风暴式”发展,处于变革和转型期的我军也需要直面这种新挑战,以加快培养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新型军事人才。

  慕课教育平台提供的是世界一流教学资源,参与慕课是破解官兵科学文化素质与打胜仗要求不相适应的“良药名方”。当前,我军部分官兵科学文化素质与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客观而言,要想让这部分官兵全部重新走进课堂也不现实。而慕课,则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良药名方”。军事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速度和力度直接关乎战斗力,慕课的全球化趋势和开放性,可以促进军事人才培养的先进性,改变传统军事教育 “一人学战,教成十人”的低效层级传递教学,使之与世界一流军事教育处于同一“起跑线”。对于军地通用通识知识,军队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接受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不必通过传统教育方式疲于追赶;对于军事专业知识尤其是信息化知识,由全军院校“名师”和部队实践“名家”提供的网络课程,将破除军队教育资源上的障碍。官兵可以与“名师”“名家”直接“对话”,有针对性地提高军事素养,积淀生成战斗力的知识基础。

  慕课教育方式的灵活方便,便于官兵自主学习,大幅提高教育效率。在知识更新折旧率很高的信息时代,难以脱产的官兵开展慕课学习是适应信息化战争对知识要求的必然选择。“教得其道,则士乐为用;教不得法,虽朝督暮责,无益于事。”慕课的免费理念和在线学习技术的成熟运用,为官兵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慕课15分钟左右的“微”课时、知识要点式的“小”教学内容和趣味盎然的授课方式,契合了官兵工作训练任务繁重、学习时间碎片化和网络学习环境诱惑多的实际。官兵可以通过对慕课的选择性自学,真正理解掌握有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慕课是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新助推器。慕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军队训练效益具有“里程碑”意义。官兵在“线上课堂”学习有关慕课内容后,再在“线下课堂”和教员互动、解惑答疑,参加讨论、启发思辨。这种“先个人自学、再集体研讨”的教学新模式,有助于加深官兵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其深度自主学习能力、思辨分析能力,以及根据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恰恰是军事教育迎接信息化战争挑战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慕课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官兵一专多能。据果壳网针对中文慕课的调查发现,慕课用户中68%的人会选择两门以上的课程。当相应的课程学习结束后,人员素质也呈几何式提高。如果我军教育开展慕课,那么可以想见,在兴趣引导下,官兵跨领域跨专业学习会“蔚然成风”。这将有力推动 “一专多能”士兵和“通才”军官的培养,进而适应信息化战争对军人提出的多专业、多层面知识结构要求。

  发展慕课这种教育模式,也有利于军事教育重新定位。慕课课程的丰富和教学功能的分化,将推动军事教育改革深化,促使军事教育更加注重系统性、研究性和实用性。慕课教学模式,有利于军校突出军事新知识、新领域以及热难点问题的相关教学,借助慕课教学模式尽快提高官兵打赢能力。(孙 剑 郎丹扬)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