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川藏兵站部某团以实战任务为牵引提升部队战斗力

2014年07月09日 09:47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近年来,有的汽车部队保安全像“紧箍咒”一样束缚着官兵思想、捆住训练手脚。战斗力标准定在哪儿,决定着车轮子转动的方向——是消极保安全,还是敢于担当、全速驶向战场。千里迎风雪,征战在奇路。川藏兵站部某汽车团用川藏线上开展实战化训练的行动,为我们做出了有力回答。

  从一趟跑10余天到49小时05分——

  西部奇路创造运输速度新纪录

  “令你部汽车四连,紧急驰援驻藏某边防部队一批战备物资,限于63个小时内沿川藏线运达……”

  4月28日凌晨5点,川藏兵站部某营区军号声骤响,汽车兵们跑步进入“战位”。点火、挂挡、起步,一支由45台车组成的钢铁长龙快速集结完毕。

  “出发!”随着团长黎建国一声令下,满载战备物资的车队疾风电掣般驶出营区。这条运输线全长1600公里,要翻过21座海拔4000米以上高山,跨越14条波涛汹涌的大河,在平均海拔3500米、空气含氧量不足内地60%的川藏线上连续行驶60余个小时。

  同样的距离,运送同等物资,过去车队要整整跑12天!遇上风雪天、泥石流或塌方等情况,时间更长。

  “快些,再快些!”车过二郎山,四连连长李强掐表一算:通行时间比平时缩短了一半还多。上士陈宝文告诉记者:“虽然已经跑过近百次的川藏线,可车队从来没有跑过这么快。过去带队干部强调最多的就是控制车速,慢点、再慢点。”

  车过折多山路面大面积结冰,为节省时间,官兵们涉险开进。“有飞石!”行至牛塔沟,雨点般的石头从两侧山上滚落下来,尽管及时发现,41号运输车挡风玻璃还是被砸出一个拳头大的洞。连长李强果断决定:拉大车距,快速通过。

  4月30日上午10时,四连车队行至海拔4000多米的色季拉山,暴雪突降,车队陷入茫茫雪海之中。

  现场指挥的指导员任义踏着积雪从队尾赶到队前,组织官兵破冰开路。只见他钻进遇险车驾驶室精确控制油门和刹车踏板,点火、挂挡、起步,一点点地将汽车倒离悬崖边沿。经过1个多小时艰苦奋战,车队安全通过色季拉山。四连最终抵达预定地域,比规定时间提前一个小时。

  “令你部汽车三连49小时内将一批战备物资火速送达某边防部队……”时隔7天,第二道战斗命令下达到该团。

  三连官兵面临的条件更加苛刻:沿途不得组织宿营、不得设置临时停车点、连队自行负责车辆技术保障。距离同样、物资同重,但所用时间少了14个小时,每台车配两名司机,人歇车不歇。

  这是一次强行军。5月9日凌晨2点,车队行至海拔4000多米的海子山,主驾驶员已经连续驾驶21个小时。暴风雪呼啸而至,路面积雪达一尺多厚,分不清哪儿是路,哪儿是沟。

  “车队停下,就地休息。”团政委米应聪带着官兵走进刺骨的风雪中,让寒冷驱散睡意。小憩还不到10分钟,车队再次出发。5月9日上午8时车队行至高尔寺山,由于路面湿滑,车队必须一次性通过。然而前方道路受阻,被堵在半山腰的地方车辆无法起步。

  “下车铺防滑沙!”50分钟后,一条长约6公里的简易土路铺设完成,受阻地方车辆和车队顺利通过湿滑路段。三连全装准时准点到达指定位置,创造了49小时05分“川藏线军事运输的新纪录”。

  从“安全运输线”到“战场生命线”——

  在思想交锋中破除观念束缚

  川藏公路,最大海拔落差超过4500米。60年前,川藏兵站部因路而生,60年间该部先后有660人牺牲在这条“生死线”上。

  正因为险,“安全运输大于天”这句话早已深深地烙在每名川藏线汽车兵的心里。从2004年开始,川藏兵站部实现了进藏运输连续9年零亡人,这个团已经实现连续12年零亡人。他们创造的“营为梯队、连队行车、日行两站”的运行模式,作为部队安全运输成功经验,被写进有关文件里。

  全长1600公里的川藏线,该团完成一次单程运输任务需要10余天。虽然“生死线”成为“安全运输线”,但作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一旦有战事团队能按时把物资送达指定地域吗?

  今年4月,成都军区指定该团建制连首次担负川藏线快速运输实验实兵演练任务。受领这一任务,团领导既觉得光荣又倍感压力:今年,川藏兵站部将迎来组建60周年和川藏线通车60周年。

  “实验肯定要冒风险。但今天保安全,战时就不安全;今天不闯,明天说不定就会砸牌子!”团党委“一班人”研究决定:实验就是打仗,只有保证实验过程真实,才能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打造过硬的“战场生命线”。

  他们选定两个建制连队作为实验分队。其中,四连首日运输时间设计为21个小时;三连单日最远机动距离超过850公里,远远超出全军汽车分队三级公路机动全天550公里最快纪录。

  从“保”战斗力到“创”战斗力——

  突破只能发生在实践之后

  5月14日,担负第二实验分队任务的三连返回驻地,至此两个连队不仅全程安全,还完整全面获取两套实战数据。

  这次实战化训练探索,给该汽车团带来的转变和突破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带车上线的团长黎建国感慨:“汽车部队的战斗力就是运输支援保障力!这个战斗力保是保不住的,只有不断地去‘创’!”

  闯险关但决不蛮干。此次实验过程中,成都军区联勤部军交运输部、川藏兵站部派出指导小组,全方位调查分析川藏线道路现状、人员车辆编配情况、勤务保障能力等多方面数据,并利用执行进藏运输任务契机邀请院校专家联合制订“实验分队运行保障计划明细表”等多个方案。

  翻阅这份75页的方案记者看到:在行车运行图上,每个加油站、临时停车点、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危险地区,都有明显标记。就连车队到达每个点位时间,方案都精确到了分秒。

  这次实验训练为该团探索“运训一体”的训练保障模式,推进公路快速机动保障常态化运行积累了有益经验——

  以往,车队通常由连长、指导员统一组织指挥,如今化整为零的班组模式,每个小分队、每辆运输车都是一个独立作战单元,既能协同作战又能单独执行任务;过去执行“营为梯队、连队行车、日行两站”的组织模式,如今变为“化整为零、班为单位、昼夜行进”……

  川藏兵站部政委翟风竹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滚滚车轮碾碎了官兵头上的‘紧箍咒’,部队突破了传统训练理念、指挥模式,官兵突破了生理极限挑战,虽然过程很痛苦,可部队战斗力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记者 薛 仁 特约记者 南近辉 通讯员 余 均)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