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军医肖颖彬:以“用心”换取病人的“放心”

2014年07月09日 15: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军医肖颖彬:以“用心”换取病人的“放心”
肖颖彬对病人总是充满耐心。 郝鸿博 摄
手术结束后,小憩一下。 郝鸿博 摄

  中新网重庆7月9日电 题:军医肖颖彬:以“用心”换取病人的“放心”

  作者 陶社兰 陈建南 郝鸿博

  来自贵州的18岁青年田文浩,出生4个月,被查出患有严重先心病。8个月时,一场成功的手术,把他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当别人问起他是哪里人时,他总是说:“我是重庆人。因为,是新桥医院的肖主任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田文浩所说的“肖主任”,是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外科主任肖颖彬。看着眼前这个健康活泼、专程赶来重庆看望他的孩子,肖颖彬的脸上露出和善、欣慰的笑容。

  从医35年,肖颖彬带领科室,救治了3万多例病人。今年50岁的他,是中国著名的心脏病专家,曾获得第13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心血管外科最高奖——中国医师协会“金刀奖”等众多荣誉。

  “我是一个军人,军队哺育了我,我该做的,也是唯一的,就是用自己的医术拯救更多的患者,还他们一个健康的体魄。”肖颖彬说。

  以“用心”换取病人的“放心”

  下午4点,肖颖彬才匆匆地赶到采访现场。他刚刚结束一台手术,还穿着白大褂,甚至连午饭都没吃。看到一些曾经的病人在等着他复查,一落座,他就掏出听诊器,忙着看病历、听诊。病人心疼他,给他端来点心和茶,但他完全顾不上。

  70岁的李渝玲是肖颖彬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病人。15年前,生命垂危的她,是被抬着送进新桥医院心外科的。肖颖彬带领医护人员马上为她进行了会诊,并主刀做了急诊手术。手术非常成功,不久她就康复出院了。

  肖颖彬一边听诊,一边用重庆话和李渝玲聊着。15岁从老家河南到重庆读书,肖颖彬早已把这里当作了他的第二故乡,把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重庆人敬重他,把他选为“重庆直辖10年建设功臣”,给了他“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等荣誉。

  “病人将唯一的那颗心脏都交给我们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认真对待他们?我们要以‘用心’,换取病人的‘放心’。”肖颖彬说。正是这样的用心尽心,赢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资料显示,目前在中国,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民众健康的“头号杀手”,患者超过2.3亿,每5人中就有1人患心血管疾病,平均10秒就有1人死亡。

  临床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是每个医生都能当外科医生,不是每个外科医生都能当心外科医生。这说明心血管外科是临床医学中风险最高、挑战性最大的科室之一,被形容为“在刀尖上跳舞”。在肖颖彬的心中,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无论什么情况,他都不放弃不抛弃。

  2000年8月,医院收治了一对出生47天的连体男婴,他们胸腹相连、肝脏、心脏等多器官融合,这种连体儿分离手术全世界仅成功了2例,国内尚无先例。肖颖彬和有关科室的专家一道,苦战12小时,成功闯过了心脏剥离、肝脏分离和胸腹闭合等难关。这一消息轰动了全国,此后又成功完成了2例连体儿分离手术。3对孩子的家长为了表示感谢,都给孩子取名为“新新”和“桥桥”。

  对病人永远充满耐心

  肖颖彬的头发有点自然卷,戴着眼镜,说起话来慢条斯理,一副温文尔雅的文人模样。他对病人永远充满了耐心、用心,难道他就没有发火的时候吗?

  当然不是。

  有一次,在为一名1岁多的先心病小男孩手术前,肖颖彬感觉需要垫高孩子的腿部,才能方便手术操作,于是他便请护士去找一个体位垫。护士在手术间巡视了一下,没有找到合适的体位垫,情急之下,顺手拿起手术台边患儿换下的病号服,卷成圆筒状,准备垫在孩子腿下。

  肖颖彬看见后,马上制止了她,要求她去别的手术间找一个体位垫来,口气有些急促。一向温和谦逊、平易近人的肖颖彬,这次的严厉态度,让护士一时难以接受。

  手术完成后,肖颖彬第一时间跟护士解释:“手术中出血较多,如果你用病号服来垫在病人身体下,难免会沾染到血迹,病人出手术室后,他的家人看到衣服上的血迹,会感到亲人受了很多苦,会很心痛的。不过我当时性急了点,话说得有点重,请你原谅。”一番话说得护士又惭愧又感动。

  在肖颖彬的心中,挽救病人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他说:“患者把生命交给了我,我就要对患者的生命负责,对军医这个称谓负责,而不是考虑个人的名誉、前途和其他……”

  心外科护士长刘晓莉与肖颖彬共事快30年了,在她的记忆中,肖主任从未完整地休过一个周末或节假日。每天凌晨1、2点钟,在监护室里,都会看见肖颖彬挨个病床察看病人。每次来了重症急诊患者,就算是深夜,他都随叫随到。

  肖颖彬说,心脏手术与一般外科手术不同,往往要和时间赛跑,病人等不起,哪怕一秒钟都很重要。“稿子可以重写,图纸可以重画,心脏外科手术绝对没有重来的机会,因为生命不可能重来啊!”

  35年未收过一个红包

  从医35年,肖颖彬没收过一个红包。从上任第一天起,他就将红包、回扣等不良行为定为科室“红线”和“高压线”,不可逾越。他记得,还是在读大学时,一位10年前的病人专程来看望他的老师。老师对他说了一句话:你是希望过10年后让病人感恩你,还是让人家10年间都骂你?

  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了肖颖彬的脑海里。“病人看病本身就要花很多钱,而且很多人还是借钱来看病的,怎忍心要他们的红包?那我会心不安的。”他说。

  刚当主任不久,一天肖颖彬正准备下门诊,一个老人怯怯地来到面前,希望给他的小孙子看病,但来晚了,没有挂上号。肖颖彬马上把他们请进诊室,为小男孩做了检查,确诊孩子需要手术后,安排他们住进病房。查房时,肖颖彬看到爷孙俩吃的是酱油拌米饭,没有一点菜。就这样,老人还悄悄塞给肖颖彬200元钱。手术做完后,肖颖彬把钱退给老人,并从家里拿来鸡蛋给孩子增加营养。

  孩子出院时,老人订做了一面锦旗。肖颖彬说,买锦旗的钱是你们的生活费,为什么不用这些钱给孩子买一些营养品呀?老人说:“你们治好了小孙子的病,又对我们这么好,我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你们,心里过意不去啊。”

  “一面锦旗,少说也要一、两百元,这些钱可能就是好多贫困患者几天的饭钱。收下它,他们就要饿几天肚子了。”肖颖彬说。

  从此,心外科把“不准接受病人送的锦旗、牌匾”也作为硬性规定。在护士站,他们设立了一个“爱心箱”,大家平时有了零钱,就投进去,作为资助贫困患者的“基金”。钱虽然不多,至少能为一些患者解决饭钱、路费。

  肖颖彬千方百计为患者着想,赢得了信赖与爱戴。科室设了一块“意见墙”,现在却成了“感谢墙”,上面贴满了各种笔迹或者打印的感谢信。

  肖颖彬说:“判断一个医生好不好,要看他对待病人的行为。手术刀,从其金属质地上来说,是冰冷的,但握在医生手里后,就应该用心去把它攥热。手术刀要挽救人心、更要温暖人心。”

  梦想着攻克心脏疾病的难题

  从医35年来,肖颖彬做了成千上万例心脏手术,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然而,他的父亲却因为心脏病而去世,这成了他心中最大的遗憾和永远的痛。

  谈起这件事,肖颖彬语气哽咽了,眼眶里泪光闪闪。

  说起来,当医生的最初动力,还是来自父亲。父亲是一名乡村代课教师,十几岁时就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看着父亲遭受病痛折磨,肖颖彬决心长大后做一名医生,治好父亲的病。1979年,他考上第三军医大学军医系。大学5年,他40多门课程全优,毕业时考取了胸心外科的硕士研究生。

  肖颖彬深知,刀靠磨,钢靠锻,手术技能全靠练。于是,他利用一切机会练习外科基本技术,在腿上缝裤子感受缝针的准确性。先穿3条裤子缝,再是两条,最后是关了灯穿单裤缝,练得腿上伤痕累累,手上磨出血泡。后来又在柔软易破的餐巾纸、小白鼠花生米大的心脏,甚至在细若游丝的鸡爪血管上练,终于练就了娴熟的缝合技术。32岁时,他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心血管外科主任。

  2003年,父亲病重,肖颖彬把他接到重庆。手术前,他犹豫再三,心情忐忑。因为不愿把责任推给别人,他最后决定自己为父亲做手术。1年后,肖颖彬去美国学习心脏搭桥手术,刚到不久,父亲突然病重住院。是回家照看父亲,还是继续学习?考虑到搭桥手术是科室急需引进的先进技术,学习机会又十分难得,肖颖彬在痛苦中选择留下。没想到,父亲却猝然离世。

  如今,功成名就的肖颖彬仍未停下脚步,他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梦想着建成一个全世界最大、最先进的心血管外科中心,让病人不再苦苦等待;梦想着破解心脏的奥秘,攻克心脏疾病的难题,让民众永远摆脱心脏疾病的折磨。(完)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