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军战略传播的变化:从态度转变到风险防范

2014年07月22日 15:03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曾经,美国国防部出于对“安全和技术限制”的考虑,切断了个人使用国防部计算机网络与社交媒体网站的联系。然而几年后,美国国防部却决定让军方的非涉密网络接纳包括“脸谱”和“推特”在内的流行社交网站。随后,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研究局(DARPA)决定开发“社交媒体战略传播”(SMISC)项目,预计将在2016年左右研发完成。美军对新兴技术的敏感性和将其转化为战争能力的主动性,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从态度转变到风险防范

  2010年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提出,为推进包括“普世价值”在内的美国战略利益,美国必须开展更为有效的“战略传播”。美军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社交媒体正在成为普遍的政治和社会活动的工具,制订考虑社交媒体影响的战略将是未来作战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2010年2月美国国防部出台了《基于互联网能力的负责与有效使用》备忘录,授权许可军方进驻重要的社交媒体网站,将社交媒体纳入美军组织文化。美中情局前局长迈克尔·海登在接受采访时说,像中央司令部这样利用社交媒体发动信息战,是美国军队和情报部门的优势。

  为防止社交媒体对关键信息的泄露,美军设置专门机构进行风险预防和教育培训。“军事网络风险评估小组”负责监控官方、非官方社交媒体网站,看它们是否包含“有害”信息,如泄露官方文件、个人联系信息、武器和军营地图等。美军方认为,相对于在工作用电脑上禁用社交媒体,对军人和家属进行培训更加重要,这样他们就会知道何种信息可以在互联网上披露,哪些不得发布。美国军方规定军人及其家属应该记住两个基本原则:确保行动安全和遵守军事司法统一法典。美军还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其中包括国防部及各军种部颁布的《基于互联网能力的负责与有效使用》《社交媒体官方使用标准化操作程序》等政策性文件。

  战略传播的技术支撑

  与社交媒体有关的软件开发和项目研究给美军使用社交媒体提供了技术保障。美军正在研发可以通过使用虚拟在线身份影响互联网对话并传播亲美言论的软件,这种软件可以让一个人控制遍布网络世界的10个“马甲”,从而使美军能够秘密操控社交媒体。中央司令部从圣迭戈的Ntrepid公司采购了价值270万美元的软件。据军方的采购文件称,该软件将使一名操作员操作多个不同的网上身份,产生与美国军方毫无关联的假IP地址,然后使这些地址看上去是来自于世界不同的地方。

  为了加强对社交网站的掌握,美国情报单位开始向一些专门研发监控软件的企业提供资助。“可视技术”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其研发的软件每天能处理100万条网上聊天信息,中情局希望借助这款软件密切监控外国的社交网站,以便从中发现可供利用的信息。2011年7月14日,DARPA公布了“社交媒体战略传播”项目,该项目有两个目的:一是帮助美军更好地了解在美军部署地域网络社交媒体上实时发生的热点事件,发现和跟踪社交媒体热点话题传播全过程。二是帮助美军在社交网络上实施大规模的媒体宣传战。DARPA预测该项目在2016年左右能够研发完成。

  未来战略传播利刃

  通过社交媒体,美军可以开展大规模的舆论战、心理战和公共外交等战略传播活动。美军中央总部“真诚声音行动”的网上舆论战项目的创意正是出自美军“反暴乱行动”专家、前任中央情报局局长彼得雷乌斯上将。目前,“真诚声音行动”的范围已大大扩展,不仅包括伊拉克,还针对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中东多国,旨在同当地的极端主义思潮争夺舆论阵地。美军在全球多地均有部署,通过军人使用社交媒体的行为实现美式价值观的全球覆盖。美军开展“全军外交”,号召官兵利用社交媒体讲述“自己的故事”,使世界更好地了解美军,宣扬战争的正义性和合法性,消除世界对美军军事行动的种种质疑,提升美军软实力。另外,美军还利用社交媒体及时搜集情报,实施准确打击。美军专业人员常常潜伏到社交媒体中,与基地分子对话,窃听情报。

  在推进社交媒体的使用方面,美军非常重视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美国防部文件指出,实现社交媒体的战略性传播需要下属各相关部门的相互协作。美军还十分注重与社会组织、服务商及相关人员合作。美军指出,军队与学术界和产业界的联系将会比以往更加重要。利用社交媒体与恐怖组织在网络空间作战,对于五角大楼来说是其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从美军将社交媒体拒之门外,到进行政策审查,再到大胆使用,不难看出美军对于社交媒体战略传播价值的重视。(焦新平)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