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郑成功水师本质是维护海上贸易军事力量

2014年08月04日 09:04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开栏的话

  中华民族是最早利用海洋的民族之一,然而令人扼腕的是,明代中叶以来,就在世界进入大航海时代和西方建立海上霸权之际,明清等封建王朝却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导致综合国力日渐衰落。120年前的甲午之殇,更是生动地告诉我们:面向海洋则兴、放弃海洋则衰。

  今天,我国作为拥有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的海洋大国,海洋事业发展得怎么样,海洋问题解决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到民族生存发展、国家安危兴衰。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习主席深刻指出,实施这一重大部署,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此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甲午年·中国海疆行”专栏,与读者一起走近那浩渺无垠的蔚蓝,去回溯历史、审视现实、展望未来,共同聆听建设海洋强国的铿锵足音。

  它,曾经向海而兴,满眼皆是“涨海声中万国商”的荣华;

  它,曾经背海而衰,在“片板不许下海”禁令中一片疮痍;

  潮起潮落,漂泊着这座千年古城的盛衰荣辱;经年不变,是世代相承亲近大海的“文明基因”。

  今天,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机遇前,这座沉寂已久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重新起航、逐波深蓝,在辽阔海天间实现复兴梦想。它的名字叫泉州——

  昨日辉煌,马可波罗笔下东方第一大港

  苍翠刺桐树,遍植泉州城。

  作为泉州的象征,刺桐树不挑剔环境,生命力顽强,这犹如泉州人的性格,“勇于闯海,开门是龙”。当年,“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就是从刺桐树开始认识泉州的。

  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馆员黄皓婧告诉我们,元二十八年,入仕元朝的马可波罗,奉命护送阔阔真公主出嫁波斯伊儿汗国。当时,他率领庞大船队从泉州港出海,在游记中写道:“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于此,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

  相较近现代以来的沉寂,泉州当年的辉煌“的确难以想象”。这座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千年古城,立州建制于唐,兴盛于宋元。泉州边检站政治处主任赵良红介绍说,元代时,泉州对外交往已达99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梯航万国、舶商云集的东南重镇,贸易吞吐量与埃及亚历山大港并驾齐驱,堪称东方第一大港。

  历史的足迹依然可寻。位于泉州西北郊的九日山,古老蓊郁,林木葱茏。这里,是联合国考察认证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的市舶司所在地。宋元时代,远达东南亚、阿拉伯、非洲各地的海舟巨舶,起航之前都要先到此祭祀海神、祈求顺风,并时常以石刻碑文铭记。

  作为九日山文管所原所长,胡家其老人熟悉山上的每一方祈风石刻,“山上现存77方石刻,宋代61方,元代6方,明代9方,清代1方。这些数字的变迁,也能折射出泉州的兴衰沉浮。元末的战乱和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让这座曾经的东方第一大港,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可惜啊!”胡家其手抚石刻,幽幽一叹。

  海禁之害,繁华之地沉寂数百年

  泉州依海而兴,良港众多,海域面积和土地面积几乎相当,海岸线更是长达541公里。正是由于对海洋的高度依赖,以及受倭患袭扰严重,因而极早就催生了泉州人的海防意识。

  泉州市博物馆里,至今还保存着泉州籍名将俞大猷的著作《洗海纪事》。小心翻阅这本泛黄的古籍,昔日的战火硝烟仿佛重现。从书中可以看出,这位战斗在抗倭一线的名将,很早就设计了一整套“御海洋、御海岸、御内河、御城镇”的多层次海防战略,他更是提出,“倭贼之来必由海,海舟防之于海,其首务也。”

  昔日的海防设施,今天依然留存完好。在泉州惠安县东南海滨,耸立着赫赫有名的崇武古城。这座丁字形石砌古城,兴建于1387年,是明政府为抗击倭寇,在万里海疆修筑的60多座卫所城堡中仍保存完好的一座。

  “‘崇武’乃崇尚武备之意。”讲解员出生娥介绍说,“崇武古城现有15000多居民,姓氏超过百个,他们都是当年戚继光麾下抗倭将士的后人。数百年来,崇武古城见证了中国海防的变迁,在南关城墙上,至今还能看见1938年5月17日日本侵略军战舰炮击留下的弹孔。”

  手抚着岁月斑驳的城墙,拾级而上,强劲的海风迎面而来,这里也是我国东海南海气象分界线所在。“这里离台湾只有97海里。”驻守在此的大岞哨所指导员张亚平说。

  正是由于与台湾的紧密联系,泉州人很早就认识到了台湾之于中国的重要性。清代,针对朝廷有人主张“弃台”的言论,著名的泉州籍将领施琅奋笔疾书《恭陈台湾弃留》。他在文中疾呼,“台湾一地,虽属外岛,实关四省之要害”“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

  历史的兴替发人深省。泉州市博物馆陈列部负责人吕睿告诉我们,当年,明朝以倭患严重为由,实行海禁政策,下谕“禁濒海之民私通海外诸国”,要求“片板不许下海”,崇武等卫所也成为执行海禁政策的工具。顺治十八年,清廷又颁布“迁界令”,强迫海边居民内迁30至50里,泉州沿海一带被夷为废墟,归于沉寂便是数百年。

  “明清两朝的海禁政策,不仅对福建的海洋事业构成了极大的伤害,更是把中国的国运推到了逆历史潮流而动的状态。”福建学者苏文菁感慨地说。

  名将辈出,艰难萌发的海权意识

  流连于散布在泉州的众多博物馆,我们惊奇地发现,郑成功、俞大猷、施琅……这些中华民族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海上名将,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泉州人。

  令人唏嘘的是,海上名将辈出的背后,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宛若流星的海权意识和海权实践。

  “海权,是一个国家运用军事手段对海洋的控制力。海权诞生有几个要素:要面对海洋,有出海口;生存必须依赖于对外贸易,不会做生意的民族不会有海权;对外贸易必须经过海洋。”著名海洋学者倪乐雄研究认为,“中国的海权意识,比西方晚了两千多年,而且只有在东南福建的海商那里,才有海权意识和海权实践的发生。”

  “其实‘郑成功’是个十分丰富的符号,除了大家惯知的‘民族英雄’外,还可以从航海家、海商的角度来理解他。”苏文菁介绍,“明末清初兴起的郑氏航海集团和海商集团,表现出了一切早期国家资本主义商业文化的特征。当年,郑氏海商集团在商业上采取了‘海陆十大商’分工合作的经营方式。‘海五商’是设在厦门及附近各地的‘仁、义、礼、智、信’海商机构;‘陆五商’是指设在浙南地区的‘金、木、水、火、土’陆上采购团队,对外贸易的范围遍布东南亚各地。”

  “郑氏集团是中国古代最典型的海上‘军事—商业复合体’,其水师从性质上说是一支维护海上贸易的军事力量,从最初的武装商船发展成规模巨大的海军,这和古代希腊乃至近代英国发生的情形十分相似,它的生存状态、经济运作和社会功能,同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水师有质的区别。”倪乐雄教授说,“中国古代类似郑氏水师这样的强大舰队,大多不是在同对手的决战中消失的,而是被农耕社会自身对海军天然的‘排挤性’给毁灭的。这一现象也说明,农耕民族和农耕社会缺乏发展海军持续而根本的动力,因为持续的航海贸易是发展海军最根本、最强大的动力。这一点,对我们今天很有启发。”

  向海而兴,“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让梦想重燃

  生活在海边的民族,最懂得海的启示。在海禁、海患中沉寂数百年,渐渐为人所淡忘的泉州,在改革开放后,重新放眼向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向海而兴。“今天的泉州,到处都是海的气息。目前,年吞吐量过亿吨的泉州港,已开通外贸航线30多条,与美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等2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海运往来。去年,泉州的进出口贸易已经达到291亿美元,这其中有55%是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泉州市发改委综合科科员李程,是土生土长的泉州人,他告诉我们,“泉州的海洋经济发展迅猛,除了传统的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水盐业,现在,临港工业、港口物流业、滨海旅游业等产业后劲十足,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业等海洋新兴产业,更是风头正劲。”

  5218亿!这是泉州在2013年的GDP总值。“这其中很多都是面向海洋的实体经济,民营企业十分天下有其九。”李程介绍,在巴西世界杯期间,安踏、特步、361°等泉州本地的体育用品企业,几乎“占领”了央视体育频道,“这些企业的负责人,爱拼敢赢、重商务实,‘海味’十足,很多都是当年来泉州做生意的阿拉伯人后裔。”

  发展方兴未艾。联合国考察认定,泉州是无可争议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去年,正是凭借这一点,泉州成功当选中日韩首届“东亚文化之都”。

  “对泉州来说,‘海上丝绸之路’不只存留在历史之中,它是鲜活的、跃动的,古往今来,虽历经磨难,但传承从未中断。”李程动情地说,“今年以来,围绕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泉州积极响应,申请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以文化引领、经贸合作、互联互通、互惠互利为主线,以实现政策互通、道(航)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为主要目标,大力先行先试,努力担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试验田。”

  “爱拼才会赢”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正是源自泉州。今天,重新拥抱大海的泉州,正在追波逐浪,创造新的荣光。

记者 宋 歆 朱 达 通讯员 李庆军

  资料图片:洪燕森提供 美术制作:苏 鹏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