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抗战老兵忆西安防空:射击日机尾部保证阵地隐蔽

2014年09月03日 16:41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李景荣老人

  在距离西安不远的泾阳县芦家村,93岁高龄的李景荣老人是这个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老人豁达的性格令人羡慕,但在他的内心深处真正想与人分享的并不是他对人生的豁达,而是那些他记忆深处的抗战岁月。

  那时候

  日本飞机天天来西安

  时间回到1942年,彼时刚刚20出头的李景荣在泾阳农村正是壮劳力。但在那个民不聊生、全国多数城市被侵华日军占领的时期,每一个热血青年都有保家卫国、参加抗日的热情。李景荣在家中亲戚引荐下从泾阳来到西安,在陕西防空司令部高射机枪营参军入伍。

  这个营当时的职责是负责西安的防空任务,李景荣参军后成了一名高射机枪操作手。他所有关于抗战的故事和记忆都发生在这个防空营里,其间他经历了日军对西安的数百次轰炸。警报声、轰炸声和侦察机的轰鸣声是他对那段特殊时期最难忘的记忆。

  在老人的口述中,那段尘封的历史被一点点撩开面纱。老人清楚地记得,陕西省防空司令部高射机枪营在战时的主要任务是驻守在西安周边的几处交通要道周围,每天按时将苏式高射机枪搬出来,大家在阵地上守着,只要听到防空警报响起,就开始瞄准天空,一旦发现能够达到机枪的射程时就立刻汇报给上一级长官,随时准备开枪击落日军飞机。自己所在的连经常在灞河大桥和如今省政府所在的皇城周围换防,保护西安上空的安全。

  当时,为了占领西安,侵华日军使用的战术就是对西安进行不间断地轰炸,日军的飞机从山西起飞后,大约只要1小时就能飞抵西安上空。常常是1架或者3架侦察机在西安上空轰鸣一阵后,就会有编队的多架满载弹药的轰炸机开始在西安上空或者交通要道附近投弹轰炸。久而久之,士兵们只要听声音就能判断出来的是侦察机还是轰炸机。“轰炸机因为要携带大量弹药,飞行时的轰鸣声比侦察机要大很多,飞行高度也比较低,更容易接近高射机枪的射程,轰炸机来的时候也是我们最紧张的时候,要一刻不停地盯着飞机,随时准备射击。”李景荣说。

  防空警报一响

  百姓进防空洞 当兵上阵地

  但真正能开枪射击的机会并不常见,老人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苏式高射机枪的射程是平射6000米,高射3500米,而日军侦察机一般的飞行高度从瞄准镜上测出的数值都在6000米以上,这意味着不够射程根本不能开枪。

  为了能抓住为数不多的机会击落敌机,高射机枪营的士兵日常训练就是瞄准、擦枪和无弹射击。常年过硬的训练,练就了老人一手好枪法。在李景荣大儿子李转社的记忆中,以前生产队有枪时,他父亲端起枪说打哪就打哪,准得很!老人则笑着说:“最遗憾的是没有亲手击落一架日本飞机。”

  虽然没有亲手打落一架敌机,但李景荣无数次目睹了日本轰炸机在西安上空的恶行。尽管已经过去60多年了,如今93岁的老人对防空警报声仍记忆犹新。

  “每一次警报声响起就会有人因为日军的轰炸丧命。”老人回忆道。后来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西安市民的安全,往往是日军的飞机刚从山西或者河南起飞,军队的雷达系统发现信号后,西安城的上空立刻就会拉响防空警报。1个小时的警报当时给很多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争取了宝贵的逃生时间。“只要警报一响,即使军人不穿军装也很容易分清楚老百姓和当兵的。老百姓都往防空洞跑,我们营的人不论正在做什么,第一反应都是往阵地上跑。”李景荣比画着说。

  当时的日军飞机在执行轰炸任务时,往往是3架飞机为一个小队,9架飞机为一个中队,单独来的往往都是侦察机。苏式高射机枪的瞄准镜里能直接显示出飞机距离地面的高度值。根据作战经验,高射机枪的操作手都清楚,射击正在运动中的战斗机时不能迎面打,这样会让飞机看见机枪阵地,很容易暴露目标,阵地也会遭到毁灭式的打击。老兵李景荣至今还记得射击飞机时必须要有角度的射击,基本都是向飞机尾部射击,这样既能实现精确打击又能保证阵地不被发现。

  泾河桥上空

  曾目睹击中日军侦察机

  大概是1944年的事,当时李景荣所在连队换防到灞桥驻守,为了切断西安通往外地的交通要道,日军的轰炸机隔三差五地就会来灞桥附近轰炸,看见什么就扫射什么。有一次他们眼看着日军的侦察机扫射灞桥,当时灞桥上还有火车正在通行,日军的子弹和炮弹就追着火车跑。这些现在想来只可能在电视剧上见到的画面,就是李景荣曾真实面对的战争。

  为了避免被轰炸,此后火车从灞桥上通过时,只要听见警报响就停下来不走了,等轰炸结束后才会正常行驶。部队驻守灞桥时,高射机枪营的士兵就会住在一侧桥头旁的庙里,有时飞机追着火车打时,营房也会被袭击,士兵们眼看着子弹扫射着砖头乱飞的场景似乎也是家常便饭。

  一挺苏式高射机枪当时需要8个小伙子一起抬才能挪动,一挺高射机枪当时的配置是100发子弹,弹药箱需要4个人一起抬。营房一般距离阵地几百米左右,一个班负责操作一挺高射机枪。因为武器的射程原因,士兵们平日里总是眼巴巴地看着日军的飞机在上空造次而无奈地选择沉默。

  但在93岁的李景荣回忆中,亲眼目睹战友击中日军侦察机的画面是战争年代最开心的记忆。那天来的是一架侦察机,在泾河桥附近执行侦察任务,飞行员可能不了解情况,想更清楚地侦察到我军的布防,就降低了飞行高度。高射机枪营驻守泾河桥的连队抓住了这个机会,开枪击中了敌机。当时李景荣所在的连队也在附近驻守,他和战友眼看着战友开枪击中了敌机。至今那架被击中但是未能击落的侦察机一直是老兵李景荣和他的战友们心中的遗憾。

  每一次面对空袭

  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李景荣和战友们是在阵地上听到了日本投降的消息。

  大家开始拍手、拥抱、大笑,商人们在自家店铺的门口一挂接一挂地放鞭炮庆祝。整个西安城都笼罩在鞭炮声和大家相互问好的笑声中。那种发自肺腑的高兴之情老人至今还记得,他说:“那年月当兵的太苦了,我们在阵地上驻守时,大家聊的话题多是牺牲后请活着的人给家里捎句话——我们是抗日英雄。每一次面对空袭,我们营的官兵其实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大家常说,每一次上阵地我们穿的衣服就是‘老衣’,吃的饭就是‘献饭’。”话至此处,老人用干枯的手在脸上抹了一把,想必心中一定是五味杂陈。

  日本投降后,据李景荣回忆,当时陕西防空司令部高射机枪营共有五六百人。他所在的班有14个人,分别来自安徽、河南、湖北、四川、陕西等9个省,而陕西籍的只有他一个人。当兵5年后,上级军官问有没有想回家的士兵,想回的就可以回了,不想回的可以留在部队。李景荣他们班的战友都选择了回家,李景荣也是从那个时候退伍回到了泾阳县芦家村。

  抗战的日子李景荣在心中似乎一刻也没忘记过。至今,老人都为他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而自豪,他说:“我就是一个抗战老兵。”

  文/记者 张佳 图/记者 窦翊明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