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抗战老兵回忆修工事:机枪藏鸟窝防日军注意

2014年09月03日 16:45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93岁高龄的沈侠农和妻子的合影,他们背后的婚纱照是在1947年拍摄的

  日本全面侵华那年,16岁的沈侠农正在上海读初中。家国蒙难,他不得不中断学业走上抗战之路。回忆起抗战的风风雨雨,他感慨地说:“我当时也没想到,这仗一打就是八年。我当时还想着,仗打完以后,回去继续上初三呢。”抗战结束后,沈侠农收获了爱情,而且与老伴厮守至今,如今他们的婚姻已经走过了67个年头。回忆从前,沈侠农依旧家国情浓。

  1937年7月7日晚10时,日军向卢沟桥上中国守军开枪,并炮轰宛平县城,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发动侵华战争。

  当时,沈侠农还在上海一所学校上初中,得知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中国人决不为日本人做事”。原来父亲年轻时在江南造船厂当高管,因为不愿帮日本人造船,带领一家回乡种田。沈侠农决定中断学业,向外婆借了4元钱,瞒着父母从家里跑出来,踏上了从军报国之路……

  年少从军立志报国

  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南京进入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日子,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屠杀。屠杀的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让所有中国人感到深深的愤怒、屈辱。

  16岁的沈侠农中断学业后流亡到宁波,在沿海一带做宣传工作。在得知南京大屠杀的消息后,沈侠农和当时所在的剧团人员当即决定,走上街头,为抗战做宣传,唤醒国人。后来,沈侠农一直跟随剧团演出,回想起那段岁月,沈侠农老人强调:“那个时候,苦啊!我们在浙江慈溪县把寺庙作为临时演出地点,又是做演出,又是贴标语,那个时候20个人一个月只给60块钱,只给了两个月,后面没经费了,当时大家没办法了,只能自行解散了。”

  剧团解散后,上海局势复杂,沈侠农已经回不去了,当时年轻气盛的他做出决定:“去黄埔军校,继续抗战,为国杀敌。”

  发誓要建最好的防御工事

  1938年4月7日台儿庄战役中,第五战区广大爱国官兵的浴血奋战,共歼灭日军精锐部队二万余人,极大地鼓舞了全民族的抗战精神。这一战,同时也鼓舞了沈侠农,这一年,沈侠农正式成为黄埔军校16期工兵科学员,一年后,1939年沈侠农毕业,被分配到新组建的陆军工兵第六期一营当排长。

  当时,沈侠农所在的部队先后担任长阳、贺家坪、秭归、泄滩及兴山大峡口等地防务,身居抗战二线的他,痛恨日本人的在华行径,发誓一定要建筑最好的防御工事,为战士杀敌提供最好的环境。

  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发布文告,正式向日、德、意宣战。1942年夏天,当时沈侠农所在的团部两个营在鄂西参战,沈侠农安排建造一座跨度约8米的木结构桥梁,短短一周之内就将桥梁建好,沈侠农说:“我们干活时经常要去前线侦察敌情,透过高地远眺宜昌,看到大好河山被日本所占,再想到百姓受尽苦难,我们恨不得把敌人全杀光!”

  机枪藏鸟窝 干活御敌两不误

  1943年4月30日,经过多日的不断激战,日军损失巨大,于是日军把作战目标转向常德,企图歼灭我六九两战区的主力,并牵制增调中国驻印远征军的力量。当时,沈侠农从鄂西调到湖南桃源郑家驿工兵团,到任后,全营正调往湘黔公路官庄北侧界亭驿构造防御工事。

  常德会战开始后,中国守军只有8500多兵力。日军重重围困,战士们缺粮又缺弹药,守军伤亡8000人,500残军依旧艰苦奋战一个多月。敌军损失也很惨重,不得不狼狈撤退。当时,日军进攻常德20多天还未拿下,但是部分主力却占据了桃源,给在常德的中国守军造成了压力。

  据沈侠农老人回忆,当时桃源到沅陵县约140公里的湘黔公路,只有他们一个营的工兵,他们一边要驻守在公路沿线防止日军偷袭,一方面还要在军事要塞建筑防御工事,工作量特别大。为了干活方便,同时不引起日军注意,沈侠农想出来将机关枪这些重武器藏在树上的鸟窝里。“敌人来了我们就打,敌人走了我们就干活,非常灵活。”沈侠农说:“当时工程持续了两三个月,我们打退了敌人好几次的进攻,同时也建好了坚固的防御工事,遗憾的是这些工事没有派上用场,常德就失守了。”

  急中生智阻止日军反攻

  1944年侵华日军先后发起了对中国平汉铁路南段、粤汉铁路中段和湘桂铁路沿线的进攻,并“期望借此鼓舞士气”。

  长沙于6月18日下午失陷。日军沿湘江东岸突进,6月23日进抵衡阳近郊,并继续南进,牵制衡阳外围的中国军队,以孤立衡阳。衡阳在中国守军坚守47个昼夜后失陷,敌军又集结兵力向邵阳方向进犯。

  当时,沈侠农奉命将邵阳城东青龙桥爆破,以阻止日军前进,此时最大的难题是炸药不足,沈侠农回忆道:“当时全连官兵都十分着急,情急之下,战友发现了原来敌军遗弃的迫击炮弹,引爆器全坏了,我让他们把这些东西全部搜集起来,随同炸药装在药室上,然后堆土分成土堆状,增强炸药的填塞效能,弥补了炸药量不足的困难。”

  接到命令炸桥时,敌军距离邵阳只有五公里。“把桥炸了以后,轰隆的声音几十里路以外都能听到,很多门楼、房子都震倒了,我们走路都要捂着脸,倒着走。”沈侠农说,“当时的心情感觉比打了胜仗还要开心。”沈侠农和战友们以优异的表现阻止了日军前行,保护了邵阳百姓的生命安全。

  1945年,日本气数已尽,但仍垂死挣扎。据沈侠农回忆,当时为了保卫芷江空军基地,美国派出工兵科姆少校和白拉克上尉等人,配合沈侠农对沿线的路基和桥梁进行爆破,防止日军偷袭。在爆破一座多跨桥时,沈侠农却发现一条带有雷管的助爆导火索还在燃烧。“当时我急忙用简单的英语向美军上尉要了刀,迅速在雷管前端割断了导火索,割完以后,我把东西拿给他看,他连连向我表示感谢。”沈侠农回忆说:“当时如果没有及时发现那个雷管,我们两人不死也会受到重伤。”后来美国上尉还把自己的工兵领章和上尉肩章送给了沈侠农,并亲自挂在了他的衣领和肩上。

  不久后,沈侠农听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我们激动坏了,大家都喊中国万岁!放鞭炮!”现在回想起来,老人仍忍不住激动地说,“小日本终于滚回家了!我们胜利了!”

  结婚67年几乎没吵过架

  八年抗战中,能够让沈侠农坚持下来,除了坚定的抗战信念外,还有千里之外女友的鼓励。原来,沈侠农在小时候就跟他的表妹“指腹为婚”,原本一句玩笑话,不料在抗战期间,这位懵懂的表妹一心想了解抗战前线的事情,于是与沈侠农开始了鸿雁传书。慢慢的两位年轻人在书信中建立了感情,沈老说:“当时打仗的时候,每次看到她的来信,我都感觉心里暖暖的,做事也有干劲了。”

  1947年,已经是上尉军衔的沈侠农终于在昆明见到了分隔八年的表妹,不久后两位年轻人就结婚了。“那时候我们真的是一见钟情,没想到时隔八年老沈变高了变壮了,人还特别帅!”回忆起那次见面的情景,沈侠农的爱人戴奶奶羞涩地说。

  戴奶奶说,年轻时的沈侠农脾气暴躁,遇事容易着急,而她却一直用温柔来化解。“当年她一直鼓励我,让我好好干,早日把日本人赶出中国。”沈侠农搂着老伴,亲切地说,“当时,幸亏有她,日子才有了盼头。”

  67年的婚姻生活,两位老人一直相敬如宾,墙上的结婚照就是两人多年的爱情见证。问起老人们幸福的秘诀,戴奶奶一脸幸福地说:“我们两个很少吵架,也不计较什么钱,也不喜欢和别人争,年纪大了,脾气就更好了。”

  如今沈老已经是93岁高龄,膝下已经儿孙满堂,和青梅竹马的戴奶奶生活在一起,老人戎马一生,谈起现在的心愿,老人说:希望子孙后代能够记住这段历史,感恩生活,更希望世界和平共荣。

  文/图 记者杨明 实习生赵园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