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解放军新装备零部件通用不佳 工具箱内扳手50多种

2014年09月18日 11:31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一线调查

  小扳手带来大烦恼

  盛夏,济南军区某机步师修理营上士汽修工姜良龙和几名战友格外忙碌,他们正忙着革新一种多功能扳手——可适用8种不同号型的螺母。

  “现在执行一次应急抢修任务,需要携带的扳手型号太多、太杂,这种集成扳手如果革新成功,能有效提高抢修速度。”姜良龙对记者说,随着装备更新换代,维修工具箱越来越臃肿。

  前年,上级配发了4台野战抢修方舱,工具架上塞得满满当当,就像一个五金杂货铺。

  顺着姜良龙手指的方向,记者在维修方舱里看到:维修箱组有30多个,区分为扳手类、电工类等12个类别,光扳手类就有满满4箱子。记者随便打开一个扳手工具箱,尺余见方的箱子塞进了50多种大小、型号各异的扳手。

  “有时候抢修一台车辆,光是往返方舱翻找工具就要10多分钟,浪费的是时间,损失的可是战斗力!”姜良龙形象地打了个比喻:“就像医生做手术,急救中哪能到处翻找手术刀?”

  “很多信息化程度高的精密部件,都有专用的维修工具,这也是造成扳手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一级军士长、军械修理技师杨伟感同身受:“某型步战车上,有近20多种零部件配发专用维修工具,导弹发射器、导航系统等对工具精密性要求更高。”

  杨伟入伍13年,干了10年军械装备维修,几十种型号不同的扳手他能一摸准。可是,如今样式越来越多的小扳手竟成了他的“心病”。一次演练,一台步战车突然趴窝,仔细一查,是机油滤清器堵塞,偏偏配套的专用扳手没带,仓促之间他用普通扳手凑合了一下,结果受到了惩罚:工具不匹配,力度把握不准,导致阀门漏气。

  那次保障任务,让杨伟有了“痛的领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演练时维修工具能多带一个就尽量带上,万一正好用上呢?”

  基层心声

  问题需从“根上”解决

  “以前,背个作业包,几把扳手、钳子就能搞定绝大多数故障,现在,一手提着一个工具箱都不够用。”基层官兵的牢骚话,实际上是一种期盼。

  采访中,许多基层官兵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

  期盼装备科研单位和厂家在研制生产中能打破行业壁垒,进行技术规范,统一通用零部件的规格标准。该师保障部领导告诉记者,一台主战装备囊括通信、火控、防护等几十种技术设备,由十多个厂家共同生产组装,某型步战车底盘有3种15根传动轴,其中连接部位的螺母、铆钉号型就多达13种。

  “基本上,一个厂家一个标准。”保障部领导说:“一台装备、哪怕一个子系统内部尽量统一轴承、螺母的规格,就会极大减少更换扳手次数,修起来速度要快很多。”

  不仅是扳手,其他维修工具也有类似情况。新装备信息化含量高,可由于生产厂家不同,导航设备、数传终端、火控系统……每一个系统都自带检测仪器,一个装甲修理工要带上10种以上检测仪,才能确保万无一失。一级军士长、修理技师高振彪告诉记者:“其实很多检测仪器工作原理大同小异,区别在于芯片的程序不一样,如果能研制出芯片集成、功能合并的菜单式万能检测仪就好了。”

  战场抢修快捷高效,才能确保装备随时能“满血”上战场。在和基层官兵交谈中,记者深深感到,要确保修理工轻装上阵,需要从“根上”解决问题——从顶层设计出发,规范相关装备零部件技术标准。(苟向久 李连军 特约记者 梁申虎)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