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小嫦娥”测控通信副指挥长:飞控人的信仰密码

2014年10月31日 00: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小嫦娥”测控通信副指挥长:飞控人的信仰密码
    中国探月工程第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返回在即,图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专家在做最后动员。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 摄

  中新网北京10月30日电 (姜宁 祁登峰)30日是“小嫦娥”地月之旅的第七天,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里,科技人员日夜坚守在各自岗位上,牵引“小嫦娥”飞翔在回家的路上。安全、顺利、正常、良好、精确,这是记者跟踪采访时,飞控中心科技人员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这些也一路伴随着精彩的地月旅行。记者在飞控大厅采访到了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测控通信指挥部副指挥长、中心党委书记林玉南,讲述“精彩”背后的故事。

  记者:飞控贯穿整个任务,在大家看来是一项压力极大的任务,您认为完成任务主要靠的是什么?

  林玉南:我们中心自96年组建以来,18年时间,圆满完成了四次无人飞行、三次载人航天飞行、三次交会对接任务及三次绕月探测的飞行控制任务,历次任务的圆满完成,都得益于我们有一支敢于创新、技术过硬的科技队伍,这支队伍概括起来有两个特点,年轻化、学历高。我们的科技专家、技术骨干平均年龄都在33岁左右。研究生学历以上的占中心整个人才队伍的70%。

  航天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一项充满活力、充满挑战的事业。我们有经验丰富、身经百战的老专家,更多的是一群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年青人。14年前,在执行神舟一号任务时,我们中心一线参试人员平均28岁,今年执行“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时,年轻人也达到80%,技术骨干平均年龄是33岁左右。

  记者:这些任务的青年人群体已然成为中心的一张标识性“封面”,这张“封面”最大的内涵是什么?

  林玉南:在任务中他们是业务骨干,在家庭中也是“顶梁柱”,我感到,这支年青的科技群体是一支勇于创新、善于攻关的年轻群体。从载人航天到深空探测,我们突破的几十项关键飞控技术,十余项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次任务,我们又突破了四项关键飞控技术,成为护航嫦娥回家的重要基石。

  他们是一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年轻群体。绝不能让飞行器带着问题上天是我们工作的信条。每次任务我们都会准备很多故障预案,仅在这次任务中,我们就制订了70多套方案预案。他们是一支矢志航天,无私奉献的年轻群体。他们的心里热爱这份事业,并且甘为这份事业奉献一生。可以说,选择了航天,就选择了付出;选择了飞控,就选择了守望。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中心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他们是中心最大的财富!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记者:您能谈谈中心在培养人才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吗?

  林玉南:这些年,我们注重通过重大任务来锤炼人才,给年轻人“压担子”,通过实战来深挖他们的潜能,加速他们的成长。这次任务中,很多重要岗位,比如轨道计算、遥控发令、指挥调度等岗位,都是年轻人担当主岗,他们都干得很出色。有的人一毕业就参与了重大任务,经过几次历练,很快成为主岗、骨干。

  另外,我们还依托博士群体,打造高层次创新团队,比如,每年举办一次博士论坛,给科技人员提供一个技术交流的平台。

  还有,我们先后与清华、北航联合开办工程硕士班,并派遣了近百人出国交流、留学,对优秀人才实行“四优先”,即优先资助开展课题研究,优先送学深造,优先承担重大项目研究,优先推荐使用。

  事实证明,我们这些举措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中心近几年先后取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近300项。在历次重大任务中,取得了高精度轨道机动控制、月球卫星精密定轨等几十项自主创新成果。

  记者:在北京中心采访,看到很多灯箱、标语,都具有浓郁的航天文化氛围,尤其是“团结协作、集智攻关、开拓创新、拼搏奋进”这四组词出现的频率很高,这其中有什么深刻的寓意吗?

  林玉南:这四个词正是我们的“飞控精神”,是对我们飞控人最真实的写照。它是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在航天测控通信领域的继承和发展、发扬与光大,是对中心“使命、创新、求实、奉献”核心价值理念的延伸,它诠释着飞控人的志向与理想、追求和梦想。这16个字,是我们紧贴中心任务,对多年沉淀的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的理性总结,它生动代表了我们飞控人的价值判断、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与中心核心价值理念共同构成了中心飞控文化。

  记者:作为飞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是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完成重大任务中培养飞控精神的?又是如何以文化“软实力”提升科研试验能力的“硬实力”的?

  林玉南:中心执行的任务都是国家“天字”号工程,政治影响大,科技含量高,风险程度高,备战任务是一个异常艰辛的过程。如果没有一种精神,一种信仰的支撑,飞控人不可能完成任务次次圆满。飞控精神正是我们完成任务的信仰密码,是中心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十分注重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一是坚持把文化工作与中心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激励功能。每次重大任务前,我们通过重大任务组织“誓师大会”、重要任务进行战前动员,以及签发动员令、颁发岗位任命书等形式多样的仪式教育凝聚力量,让他们在一次次严肃庄重的仪式活动中接受教育、净化心灵、升华思想、提高境界,确保任务再重压不倒,技术再难挡不住,环境再苦催不垮。

  二是坚持把文化工作与科技人员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聚力功能。我们举办的运动会、拔河比赛等活动,和其他单位并无二样。但是,我们不仅仅只是为了丰富科技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目的是让他们感觉到那种万众一心的气势,以此培育科技人员团队协作的意识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三是坚持把文化工作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行为引导和心理疏导功能。特别是近年来中心多任务并行开展,密度之大前所未有,难度之高前所未有。紧张的工作带来的精神压力,如得不到及时缓解,久而久之有些人就会出现心理失衡、行为失控等现象。我们每年会邀请地方的知名心理专家为一线科技人员进行心理疏导训练,缓解参试人员的心理压力,让大家精神饱满,轻装上阵。(完)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