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空军歼击机女飞行员用扫帚当驾驶杆练习(图)

2014年11月05日 08:56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人物依次为:叶诺男 高溥宇 许 勤 郎金燕(图片提供:岳德沉 图片合成:钟德强)

  与歼击机这架洋溢速度与激情的铁翼飞鹰相比,这群入伍前还抱着毛绒玩具睡觉、看到蟑螂尖叫的姑娘们,还是显得十分柔弱。

  不过,柔弱只是表象。“我们就当‘女汉子’!”这铮铮之言伴她们斗困战苦,在一条血性磨砺之路上摸爬滚打。

  2008年8月,空军从15万多名应届毕业女高中生中选拔出33名歼击机女飞行学员。在空军航空大学的4年里,她们完成了近百门基础理论、航空理论课程和初教机训练大纲规定的飞行内容,经历了空中跳伞、野外生存等课目训练。接下来,她们转进空军某飞行学院,通过1年的高教机飞行训练,16名佼佼者成为我军首批具有工学学士和军事学学士双学位歼击机女飞行员。

  2013年6月,佩戴着空军中尉军衔的她们,步入了更高阶段的改装训练。在沈空航空兵某旅,她们首次挑战超音速飞机,坚持所有课目均按大纲上限完成,并取得了改装课目全部优秀,比预期改装时间缩减近30%等骄人成绩。

  空军成立纪念日前夕,记者走到她们中间,在倾听一个个励志故事中,感受她们柔肩变铁肩的成长历程。

  许勤——

  求质变,勇于无悔付出

  许勤终于笑了。2013年8月4日,她的名字留在了沈空航空兵某旅的史册上。在当天的处置特情考核中,许勤以该旅成立以来最高分斩获全旅第一名,成为新纪录的创造者。

  其实,许勤并非天生的强者,她曾在第一次全旅考核中排名靠后。但她对胜利的渴望格外强烈,“只要能够取得胜利,吃再多的苦、受再大的罪,我都在所不惜!”

  晚上,在其他姐妹休息后,她常常一个人在飞行准备室学习到深夜;为了纠正飞行动作,她用扫帚当驾驶杆,练习推拉杆动作,有时为了保持好一个姿势,一固定就是十分钟;为了准确判断出飞行着陆时的下滑点,她一次次顺着楼梯观察高度变化,提高着陆时目测的准确度……

  “付出了,却失败了,说明你付出的还不够!”许勤激励自己说。那段时间,她每天要多默画1张数十公里的地域半径图、1张空域地标图、1张座舱图。由于持续高温,她所驾驶的某型战机座舱温度超过40摄氏度,但她还是宁肯再累一些儿、多热一会儿,也要多飞一会儿。

  高溥宇——

  遇困难,敢于首个亮剑

  今年5月9日,新机型改装训练的首次夜航单飞,高溥宇有一种“盲人过河”的感觉。三分之二的夜航空域在山区上空,没有明显灯光。

  上面浩渺星空,下面漆黑一片。曾经走夜路都害怕的高溥宇,独自驾机飞行在这茫茫夜空之中。她利用仪表参数判断和保持飞机状态,圆满完成夜空中的各项指令性飞行动作,成为同批飞行员中第一个完成“夜空巡逻”的女飞行员。

  5月17日,在云中密集队形编队训练中,旅长詹宝增发出“英雄帖”:谁敢跟着我飞?

  当时气象条件极为复杂,整个航线全部在云层,易生飞行错觉;密集编队,间隔距离仅有十米,对于超音速飞机而言,这简直就是“贴着飞”。

  难?谁都知道难!但高溥宇第一个站了出来。旁边有姐妹拉她的袖子:“别逞强了,跟丢了长机,你可就抬不起头来了。”高溥宇当时没吱声,事后跟姐妹们说:“越危险的地方越能锤炼血性胆气,越难受的时候越能提升飞行技术。”

  长机起飞!僚机起飞!

  只见经验丰富的詹旅长接连穿云,聪明的高溥宇利用长机在风挡框上的投影位置紧随其后。每一次操纵都必须精确到米秒,每一个动作都不能差之毫厘,胆魄、意志、技术每一秒都在接受考验。

  突然,一个向上跃升,编队穿出云层,此时她与旅长已“斗”了22分钟。塔台指挥员、飞行大队长桑苗不禁竖起了大拇指:“别说高溥宇只是一个新员,就算是一个老飞行员,在这种条件下也很难这么长时间不被旅长甩掉,她飞得真好!”

  叶诺男——

  淡生死,甘与危险作伴

  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每天和危险作伴。

  叶诺男,以一名经历过空中特情的飞行员身份,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不怕死”。

  “发动机不正常震动!”2013年11月15日,叶诺男驾机进入一转弯后,飞机罗盘仪表突发故障。首次遇到真实的空中特情,说不紧张是假的。叶诺男双手紧紧地握住驾驶杆,一边保持飞机状态,一边向指挥员报告。新飞行员遇到空中特情,危险系数自然加大。地面指挥员为叶诺男捏了一把汗。

  由于正确处置,战机安全着陆。叶诺男说,能处理好特情,源于多次模拟特情处置训练。为了让飞行员在遇到特情时坦然应对,飞行部队会专门组织偏差和特情处置的课目训练。飞行员往往在未知的情况下,被设置一系列特殊情况。叶诺男经历过多次这样的考验。

  血性背后有理性。叶诺男不惧危险,靠的是平时训练中的心细如发。战机座舱内上百个仪表参数、功能和位置,叶诺男烂熟于心;每次飞行的几百个操纵动作和程序,叶诺男记得丝毫不差;近百个空中特情处置方法,叶诺男倒背如流……叶诺男坦然面对生死,靠的是对祖国的那份忠诚。

  郎金燕——

  为祖国,要做上膛子弹

  从高空一眼望下去,别说靶心处的彩旗,就是地靶也难以寻觅。这靶如何打?

  今年5月28日,姑娘们第一次驾驶超音速战机实弹打地靶。清风掠过,一架战鹰破云而出,俯冲地面,寻找目标,下降高度锁定地靶,一串航弹呼啸而出,直取地靶靶心,彩旗应声即倒。中了!塔台观看的姑娘们欢呼雀跃,先前失利的男飞行员却面无表情:不过是运气好点罢了。

  一语未毕,战鹰趁势而起,匀速划过,再次锁定目标,扣键击发,又一面彩旗应声而倒:还是靶心!

  掌声不断,精彩继续,战鹰接着腾空而起,再次寻找目标。呼啸俯冲,一串炮弹打出,彩旗还是应声而倒!连续三发皆中,还是运气吗?男飞行员们一个个竖起了大拇指。

  这个云端神射手不是别人,正是郎金燕。第一次打地靶就三发三中,让她一下子“名声大震”。没想到旅长却在问她:“胜得了男飞行员不等于胜得了敌人,如果明天打仗,能不能上战场?”

  这一问,把郎金燕问醒了。此后,她把每一项训练的标准都定格在能打胜仗上。每一次地面准备,她都是细之又细;每一次空中飞行,她都是瞄准最高标准。课目越来越难,郎金燕却飞得越来越有感觉。领导评价她:对每一个动作的作战运用价值都“吃得很透”。

  “我要做一颗上了膛的子弹,时刻准备为祖国去战斗!”郎金燕对记者说这句话时,表情严肃、目光炯炯。(本报记者 李开强 通讯员 房磊磊 岳德沉)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