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中国军队援非抗击埃博拉 彰显大国责任感

2014年11月17日 09:01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尽管对中国肯定的声音占了多数,但仍有一些媒体发出刺耳的声音。《印度时报》以泛酸的口吻写道:“为了不丧失非洲的业务,中国开始向埃博拉肆虐的西非地区派遣医疗队”,文章称,在非的很多中国公司不愿意将工人撤回,认为这样会触发痛苦的连锁反应,伤及当地经济和正在运作的项目。

  美国《赫芬顿邮报》称,多年来中国在西非一直追寻自己的发展模式。中国投资数十亿美元发掘西非矿产资源,并帮助西非修建道路和基础设施,“但这或许会恶化埃博拉疫情,因为森林砍伐使得受感染的动物会更容易与人类接触”。文章称,尽管中国目前为埃博拉出资超过1亿美元,并成为其数额最大的一笔海外人道主义援助,但“中国的援助与美国相比微不足道”,并称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只将其0.4%的海外援助划分至人道主义领域,一些西非人认为这些“远远不够”。

  中国社科院非洲问题专家贺文萍1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西方对中国援助的一些评论十分荒谬。中国医疗队去非洲并非仅为救治当地的中国人,而主要是帮助当地人。在疫情暴发初期,一些西方媒体仅仅用援助资金的额度去衡量一个国家援助能力的多少,这是非常片面的,除了钱,中国还有医疗队在当地。与一些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并没有完全撤离在利比里亚的务工人员,这在心理上也给当地人以支持,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国家并非完全沦为疫区。况且,中国的援助是一批接一批、根据疫情的不断变化给出的,积累起来的钱和人力物力也不少了,“美国当时承诺的金额其实国会还没批准呢”。

  世界卫生组织(WHO)14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疫情已造成至少5177人死亡,感染及疑似病例达14413例。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3国为核心疫区,此外,塞内加尔、尼日利亚、马里、南非、西班牙和美国都因发现过确诊病例而被WHO记录在案。

  据多哥《共和国报》16日报道,埃博拉疫情成为澳大利亚布里斯班G20峰会的话题之一。美国呼吁IMF将核心疫区3国的债务豁免1/5,多哥总统福雷则代表西非国家呼吁G20为应对埃博拉疫情多做贡献,包括经济、医疗资源和医疗及预防专业知识的帮助。

  贺文萍说,由于连年战争,利比里亚的经济、医疗条件都非常落后,有资料称利比里亚的医生只有50多名,虽然这个数字不一定准确,但该国缺医少药确实十分严重,该国培养的医疗人才也大多流失海外。中国解放军医疗队此行可谓任务艰巨,条件艰苦。

  法国BFM电视台报道称,1976年埃博拉病毒的联合发现者之一、伦敦热带医学学院主任皮奥特13日说,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在非洲工作、生活,把病毒带回国的可能性无处不在。

  据了解,中国迄今累计向西非疫区国家提供四轮援助,总值达到7.5亿元人民币,其中前三轮总值2.5亿元人民币的援助已经全部到位。

  除了援助利比里亚的163名解放军医疗队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移动实验室第二批检测队员也在15日抵达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中国驻塞拉利昂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邹小明1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加上之前抵达的先遣组成员,新一批检测队成员达到近80人。

  “目前塞拉利昂埃博拉疫情仍很严重,东部地区情况好转,但国家西部和北部地区疫情仍未得到控制,疫情的拐点尚未出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批移动实验室检测队前方工作组副组长高福15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检测队首批工作人员圆满完成了任务,在工作中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两批工作人员的交接工作已全部结束。”

  13日,中国针对西非埃博拉疫情推出的公共卫生师资培训项目正式在弗里敦启动,首批25名塞拉利昂学员开始接受有针对性的培训。中国公共卫生师资培训队队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晓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专家计划在4个月内为塞拉利昂培训近4000名社区管理人员和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以帮助塞方人员控制疫情蔓延。”据了解,中国总共计划为西非疫区3国和周边国家培训近万名医疗护理和社区骨干防控等人员。

  国防大学军事问题专家许森16日对《环球时报》说,国际上对解放军不太了解,其实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军队“走出去”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参与当地的医疗救治,这是我军的传统。比如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就曾赴亚太和拉美多个国家,不仅救治当地病人,还培训了一批当地医护人员。因为军队反应速度比较快,对突发疫情有承担能力。此次埃博拉疫情形势严峻,解放军医疗队赶赴利比里亚,是雪中送炭之举,彰显了中国的大国责任感。

【编辑:刘艳】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