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揭秘:俄向北极拓展千余年 苏联时期获重大突破

2014年11月18日 10:28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俄罗斯环境部长顿斯科伊不久前表示,俄计划明年春季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申请,要求拓展俄在北极的边界,将120万平方公里区域纳入俄版图。从历史上看,俄罗斯向北极地区的拓展行动持续了1000多年,历经两个高峰:一是18世纪前叶对北极的大规模勘探;二是苏联时期在北极航线上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可以说,在北极开疆拓土,是俄罗斯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夙愿。

  彼得大帝:北极扩张奠基者

  俄罗斯对北极的探索行动最早可以追溯到1032年,当时一个名叫诺夫哥罗德·尤勒布的人乘船向北航行到喀拉海,而喀拉海正是北冰洋的一部分。从那以后一直到17世纪,俄罗斯在白海沿岸的居民——波莫尔人沿北冰洋海岸线探索,最远抵达鄂毕河和叶尼塞河,并在曼加泽亚建立贸易基地。而西伯利亚的哥萨克人为了搜寻猛犸象牙、海象和皮毛,也于1644年抵达科雷马河。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俄罗斯对北极的勘探主要是民间自发行为,成果也比较零散,转折点出现在彼得大帝登基。他为俄罗斯向北极的扩张做出两大贡献:首先,他创建一支海军,并将其投入北极勘探活动;另外,他筹建俄罗斯科学院,为北极勘探做好了人才及智力上的准备。

  彼得大帝对自然科学有浓厚兴趣。他曾与德国著名科学家莱布尼茨数次会面,有一次,莱布尼茨向彼得大帝提出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在欧亚大陆的东北角和美洲大陆的西北角,是否存在一个陆地通道?现在我们都知道,这两块大陆之间隔着白令海峡。但当时的科学界并不能确认这点,莱布尼茨认为,这个问题至关重要,甚至关系到人类的起源。因为当时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起源地可能是美洲,后来通过欧亚大陆东北角和美洲大陆西北角的陆上通道遍布到全世界。

  这个问题也令彼得大帝着迷,他在1719年派遣两名科学家向沙俄帝国的最东北角进行探寻,试图找到答案。可惜这次科学考察以失败告终。彼得大帝仍不死心,1724年,他下令组织第二次大规模科考,目标就是探明欧亚大陆最东北角和美洲大陆西北角之间是否存在陆上通道。可惜,在科考队筹备期间,彼得大帝于1725年去世。这次科考活动于1728年正式展开,持续到1730年。在俄罗斯海军服役的丹麦人维塔斯·白令驾驶船只从堪察加河出口北上,一度抵达北纬67度,但未能继续往前抵达美洲大陆西北角。这次科考描绘出西伯利亚东北沿岸的地理图,令俄罗斯能够实际控制的疆域向北大大延伸。白令是第一个穿越亚洲与北美洲之间海峡的人,因此该海峡后来被称作“白令海峡”。

  第三次北极大科考收获丰富

  1732年,女沙皇安娜命令进行第三次北极大科考,俄罗斯科学院全力协助。这次科考共有3000多人参与,主要目的是一方面寻找通往美洲西北部和日本北部的航线,另一方面勘察俄北极领土上的动植物及矿藏情况。白令和俄航海家奇利科夫是这次科考的负责人。

  这次大科考收获巨大。通过这次科考,俄罗斯勾画出本国北冰洋沿岸大部分领土的地图,科考队总共勾画了62张巨大地图,才把探查结果全部描绘出来,至此,俄罗斯地图中北极领土原先空白的一大片,终于被画出确切信息。

  通过这次科考,俄罗斯还发现了阿拉斯加及其附属岛屿。1741年7月15日,奇利科夫率领的船只在茫茫大洋上发现一座小岛,他两次派人上去探查,结果派去的人一去不回。最终奇利科夫觉得有些邪门,拔锚而去。他不知道,他发现的正是现在阿拉斯加东南的威尔士王子岛,他派到岛上去的人,就是第一批在北美大陆西北角登陆的欧洲人,尽管这些欧洲人下落不明。而7月16日,白令和他的船员们也看到陆地,还看到陆地上一座高耸的山峰。但急于归国的白令很快就调头西返,他当时不知道,自己发现的正是现在的阿拉斯加,那座山峰正是圣埃利亚斯山。阿拉斯加后来一度被纳入俄罗斯帝国版图,可惜1867年被卖给美国。

  拯救“切留什金”号

  第三次北极大科考后,俄罗斯在北极的开拓步伐有所减缓,直到苏联时期。1920年3月,苏俄成立“北方研究及贸易考察队”,后来又改组为“全联盟北极研究院”,开始向北极派出科考队。1926年4月15日,苏联宣称东经32度04分35秒到西经168度49分30秒之间的所有北极陆地都属于苏联领土。此后,苏联在北极掀起新一轮拓展浪潮。

  奥托·施密特就是当时在北极拓展中做出贡献的杰出代表。1932年,他带领船员驾驶“西比利亚科夫”号完成一个季节内穿越东北航道的创举。穿越北冰洋从欧洲直抵亚洲,一直是许多欧洲冒险家的梦想,长期以来一直有人试图开辟穿越北冰洋的东北航道。但北冰洋大量的浮冰对木质船是致命威胁。1878年,瑞典人曾首次穿越东北航道,但花费数个航海季才完成航行。1932年,施密特仅用一个航海季完成整条航线,在当时引起巨大轰动。

  随即,施密特又带领船员驾驶“切留什金”号再度试图穿越东北航线,想证明这条航线在商业上的可行性。不过这次行动险些酿成大祸。执行此次任务的“切留什金”号完全不适合在北冰洋内航行。这不是一艘破冰船,外壳也比较薄。后来有人猜测苏联之所以派出这艘船,是因为这艘船足够大,而且造价便宜。

  1933年7月12日,“切留什金”号出发,到了10月中旬,这艘船就被困在北冰洋的坚冰之中。船员们决定不弃船,留在船上等待坚冰融化。但到了1934年2月,坚冰开始将船只外壳挤压碎裂。船员们不得不撤离“切留什金”号,走到北极坚冰之上。“切留什金”号随即沉没,105名船员中,有一人不幸罹难。但幸存船员面临极为凶险的自然环境,如果得不到帮助,也将全部丧生在北冰洋。船员们只能在冰原上建立“施密特营地”,等待救援。

  最终,苏联当局决定进行空中营救。根据指令,“施密特营地”内的船员们先用冰铲、铁撬清理出一条简易跑道。1934年4月13日, 6名飞行员驾驶飞机在浮冰上降落,救出104名幸存船员,完成航空史上的壮举。飞行员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此事引起巨大轰动,苏联国内对北极科考的热情被点燃。国际间的赞誉声也接踵而至,施密特甚至应邀去美国进行巡回演讲。

  此后,施密特及其同事完成一系列北极科考活动,包括在北冰洋的浮冰上建立第一个科考站——北极1号。1937年5月,施密特及其同事首次在北极浮冰上建立气象观测站。1937年6月8日,苏联飞行员科察科夫成为第一个穿越过北极上空的飞行员。

  二战爆发后,苏联对北极科考的热情似乎有所减弱。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也一度是有心无力。但进入新世纪后,俄罗斯对北极再度展现出野心勃勃的兴趣。目前,俄罗斯在北极的科考站已有32座,几十名探险家进入过北极,他们甚至将国旗插在北冰洋底。2003年,俄罗斯探险家、议员阿图尔·奇林加洛夫在北极圈内对天鸣枪,高喊:“这是我们的北极,这是俄罗斯的北极,俄罗斯的旗帜应当飘扬在这里。”(林爽喆)

【编辑:刘艳】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