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兰州战区高原寒区演习 特种兵纵深机降助以少胜多

2014年11月25日 08:55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空地协同   张永进摄

  硝烟遮群峰,炮声震长空。

  深秋,昆仑山腹地战机轰鸣、炮声隆隆,一支由第21集团军与兰州军区空军、第二炮兵、陆军航空兵等军兵种组成的联合战役军团,在这里与“蓝军”激烈搏杀,携手探索多军兵种高原寒区联合制胜之策。

  联合指挥体系运转高效、联合火力打击模式研究更趋深化、战略战役保障力量首次全程参演……此次演习虽然亮点频现,但战后复盘,各级指战员仍查找出不少问题,比如联合的硬件欠缺、条件受限,联合的机制不全、行动受限,联合的素养不高、人才匮乏,等等。

  极目远眺,雪山连绵。参演官兵深刻反思:联训联战,还需迈过几多坎?

  单兵、单车、单炮效能的发挥,是形成联合作战能力的基础——

  攥指成拳,“指头”不硬不行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为充分发挥各军兵种火力的优长,确保联合火力打击效果,演习中红方指挥员反复研究筹划,制订了《联合火力打击细则》,各火力单元谁先打、谁后打、谁打什么目标、谁打多长时间等要素都一目了然。

  进攻战斗打响后,红方各军兵种火力单元依据《细则》,对蓝方目标发起一波又一波打击——

  红方某型陆基导弹呼啸升空,对蓝方多处要地进行精确打击后,数架轰炸机穿云破雾,对蓝方防御阵地、重要目标进行地毯式轰炸。

  紧接着,红方各型火炮齐声怒吼,一发发炮弹呼啸着直扑蓝方指挥所、通信枢纽等重点目标。炮声刚停,红方数架直升机悄然出击,对蓝方坦克、装甲车和炮阵地进行定点打击。

  在直升机下方,红方数十辆坦克风驰电掣,卷起漫天沙尘,向蓝方前沿阵地发起猛烈攻击……一时间,红方各火力单元你方唱罢我登场,自始至终密切协同、衔接紧凑,令前来观战的训练专家拍手叫好。

  打是打了,打得怎么样?复盘推演时,负责火力毁伤评估人员发现,红方火力打击效果总体较好,但个别火力单元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打击效果。

  比如,红方纵深夺控群迫击炮拦阻射击时,射弹散布较大,没有形成有效的拦阻线;又如,红方右翼攻击群对蓝方前沿坦克目标射击时,有两个目标一发都没有被击中;再如,某型坦克具有行进间射击能力,但为确保打击效果,红方坦克多数都是在停止间射击。

  剖析上述现象,演习总导演张建胜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问题反映了部分单位基础训练不够扎实。

  “联合作战犹如攥指成拳,‘指头’不硬,打出的拳头就没有力量。”直面差距,许多官兵深切感到:万丈高楼平地起,必须打牢联合训练的基础再攀高。

  讲评会上,兰州军区领导的话掷地有声:各级必须坚持严抠细训,强化单兵、单车、单炮专攻精练和一专多能训练,通过分步组训、反复练习,真正把实战必备的专业技能训实、训精、训到位。

  战术层次的联合行动,是落实战略层次联合指挥的关键——

  有了逐级“联”,才有整体“联”

  演习中的两个战斗场景,参演官兵记忆犹新——

  扮演红方的某团二营经过长途迂回,与兄弟单位一起对某地域之“敌”形成包围。该营营长判定目标方位坐标后,命令通信兵把信息传给武装直升机,然后空地一体向蓝方发起进攻。然而,由于信号不稳定,坐标信息没能传给在空中盘旋的武装直升机,最终未能实现歼敌的意图,眼睁睁看着“煮熟的鸭子”飞走了。

  战况陷入胶着,红方30名特战队员搭乘两架运输直升机,从侧翼迂回到蓝方纵深成功机降。紧接着,他们密切协同,完成偷袭蓝方炮兵指挥所、炸毁蓝方纵深警戒雷达、给炮兵引导打击目标等一系列任务,改变了战斗局面,收到了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的效果。

  两场结果迥异的战斗,引发许多官兵和在场训练专家的热议。

  “在信息化战场上,既有联合战役,也有联合战斗。”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战役战术系主任冯占立认为,战术层次的联合行动是落实战略层次联合指挥的关键,如果战术层次联不上或联不好,训练与实战就会脱节,战略和战役层次的联合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搞好联合训练,既要搞好战略、战役层次的训练,也要搞好战术层次的训练,使各个层次都联起来。

  有了逐级“联”,才有整体“联”。这个道理似乎不难懂,但收兵回营,某装甲旅几名营长说起联合训练,依然觉得与基层关系不大,主要是上级领导和机关的事。此次演习,该旅担负某方向进攻任务,用他们的话说,与过去没啥两样,就是相互间注意配合。

  显然,不澄清这种模糊认识,推进联合训练向战术层次延伸就是一句空话,否则今后打起仗来,各自为战的现象仍然会重复出现。

  “基层官兵对联合训练的误解,既有认识上的局限性,也有体制、装备和人才等现实难题的原因。”兰州军区司令部军训部领导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绝非朝夕之功,需要突破许多障碍,当前最要紧的就是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招一式练起。

  联训联战深入发展,离不开高效集约的联合保障体系——

  后装保障,对接联合作战“大战场”

  在高原训练作战,因高寒缺氧,武器装备与人一样会出现“高原反应”:车辆功率下降、导弹和火炮命中精度降低、装甲装备故障增多,因此离不开过硬的后勤和装备保障。

  此前,兰州军区为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组织油料、军需、运输、卫勤和修理等10多支保障分队挺进雪域高原,与作战部队进行全程对接演练,锤炼战时综合保障硬功,破解制约高原作战后勤和装备保障能力生成难题,为后勤和装备部队实现练与战的对接探索路子。

  前方铁鹰盘旋、战车怒吼,陆空协同拔点夺要;后方保障有力、衔接互补,多级联合保障打赢。记者在联合实兵演习现场看到,攻击部队油料告急,空中支援力量及时空投油囊现地补充;炮火硝烟中,伤员被直升机紧急后送到野战医院;装甲装备受损“趴窝”,应急抢修分队快速前出抢修……精确高效的一体化联合保障,使保障力量从自导自演的“小圈子”对接到联合作战的“大战场”。

  联训联战,保障为先。演习中,及时有力的综合保障,给来自总部和院校的训练专家留下深刻印象。

  “联合训练的保障条件直接影响联合训练的质量,建立集约化的联合训练保障体系,既是训练所需,也是形势所迫。”兰州军区联勤部领导介绍说,为实现保障效益最大化,他们统筹使用各种保障力量,按照谁牵头谁协调保障的原则,统一计划联合训练经费弹药、物资油料、场地器材等,构建起联合一体、衔接互补、精确高效的联合保障体系。

  不仅如此,他们还向上级申请调用了通信卫星、高空雷达、重型运输车和全地形加油车等装备,编配了导航测绘、气象水文、情报侦察等力量,把战略、战役、战术3个层次的保障力量运用于演习实践,使红方联合战役军团如虎添翼。

  战场机动时,某装甲团突然接到快速机动到某地域的命令。如果全团装甲装备继续采取履带行军,根本无法按时到达。正当该团领导万般焦急时,青藏兵站部某重装运输连受命及时赶到,使难题迎刃而解。

  此次联合实兵演习的实践使参演官兵深刻认识到:后装保障只有对接联合作战“大战场”,才能在未来作战中有所作为。(莫福春 本报特约记者 孙利波)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