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战史今日12月1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诞辰(7) 查看下一页

2014年12月11日 11:09 来源:中国军网 参与互动(0)

  军人品格:无论什么时候,他心里事业最重,名利最轻

  这是关于钱学森的一个猜想

  前不久,美国苹果电脑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去世,互联网上关于“乔布斯有多少钱”的“求证”连篇累牍。有人也在猜想:钱学森,一生对祖国、对人民功高盖世,那么他该有多少钱?

  毫无疑问,不谈在物质待遇丰厚的美国,钱学森即使回到中国也应该“很有钱”。鲜有人知,早在1958年,他就是中国的“万元户”了。

  那年,钱学森所著《工程控制论》一书被译成中文出版,并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稿酬加上奖金,共计1.15万元。

  然而,钱学森是怎么用这笔钱的呢?一次,他到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授课时发现,许多听课学生家庭贫困,连必备的学习用具都买不起。于是,这1.15万元被他悉数捐出,用于给力学系的学生买学习用具。

  也鲜有人知,在中国很多人为实现“万元户”打拼的时候,钱学森已捐款上百万元。1994年,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奖金100万港元;2001年,他又获得霍英东“科学成就终生奖”,捐款也是100万港元。秘书涂元季回忆说,这两笔奖金的支票还没拿到手,钱老就让代他写委托书,将钱捐给祖国西部的治沙事业。

  奖金捐出时,钱学森调侃了一句:“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钱学森“不爱钱”,也“不爱名”

  当年,他毅然挥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喷气推进中心主任等职务回到祖国;名扬四海后,他坚持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参加鉴定会、不兼任任何顾问或名誉顾问;报刊上颂扬他的文章被打招呼“到此为止”,他反复强调自己只是“沧海一粟”,始终反对人家称他为“导弹之父”……

  1985年,美国政府准备授予他美国国家科学奖。钱学森拒绝了:“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为民族做了点事,那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那些外国荣誉头衔。”

  钱学森“不爱钱”“不爱名”,也“不爱官”

  在今年11月举行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事迹展里,有一份钱学森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的任命书。为了集中精力思考和解决重大技术问题,钱学森在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3年之后提交辞呈,自此他的主要职务一直为副职。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平静逝世。人们这才发现:他这样的“大人物”居然蜗居在这座不起眼的红砖公寓楼里北京阜成路8号院。从上世纪60年代初搬进这幢楼,他一住就是整整49年。

  涂元季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我动员他搬家,您看和您同船回国的人大部分都当上了院士,现在都搬进了新居。您若住进别墅,可以在院内晒晒太阳,对身体有好处。”钱老却摇摇头说:“你别再讲这件事。我在这里住惯了,你让我住进小楼,我浑身不自在,能对身体有好处吗?”

  钱学森逝世的那天,漫天飞雪,人们从四面八方自发赶来祭奠。公寓楼门口的保安一边指挥着前来吊唁的车流,一边喃喃道:“怎能想到,钱学森这么伟大的人物居然就住在这里。”

  功名利禄都不爱,钱学森爱什么?

  这里,记者照录钱学森亲口所说的一生3次“激动”

“一次是在1955年,我被允许回国了。我拿着一本我刚出版的《工程控制论》交到老师冯·卡门手里,他翻了翻感慨地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我钱学森超过了这样一位世界闻名的大权威,我激动极了!”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时,我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激动得睡不好觉。”

  “第三次心情激动,是我读了王任重同志为《史来贺传》写的序,他说中央组织部决定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和钱学森这5位作为解放50年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我能跟他们并列,心情怎能不激动?!”

  写到这里,我们又想起了那幅照片,想起了钱学森的那个军礼。

  钱学森,你用军礼告诉祖国,你是一名无愧的共和国军人!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