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解放军演练曝大量问题:OK手势被误解为3发余弹

2014年12月23日 08:44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解放军演练曝大量问题:OK手势被误解为3发余弹
武直-10超低空海上实弹攻击 郑希胜 摄

  ■观念不变,难有胜战: 明天的战争,说到底是“脖子以上的战斗”

  ■聚力体系,攥指成拳: 让明天的战场“烽火”在今天的训练场点燃

  ■问题倒逼,弥补短板: 打通“最后一公里”,才能赢得“关键下一秒”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有多远?

  一位军人这样回答: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你站在训练场,却看不到敌人在哪里”。

  诚哉斯言。当前世界,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快速发展,战争形态、制胜机理深刻演变,如果不把明天“打什么仗”“和谁打仗”“怎么打仗”等问题搞明白,不把未来战争制胜机理研究透,又何谈领军打仗的资格,又怎能领取到明天战场的入场券?!

  年终岁尾,记者走进广州军区某陆航旅部队采访。作为引领陆军“飞起来”的新型作战力量,在今年的战斗力标准大讨论中,陆航官兵的感悟尤为深刻:能打仗、打胜仗,军人的目光始终要瞄准下一场战争。

  ■过时的标准不是战斗力标准,喊在嘴上的标准也不是战斗力标准。标准偏了,战斗力建设就会偏离“靶心”;标准错了,战斗力建设就会南辕北辙——

  破除打仗“观念差”,一刻也不容或缓

  费尽心机背记的密语,上了战场为何毫无用武之地——

  “长江左三,黄河右二!”一次火力突击,该旅直升机编队遭遇“敌”电磁干扰。改频换频、多频共用、甚至改用密语下达作战指令……却始终未能突破如影随形的“天网”遮蔽。

  “飞机上明明装备了终端战术互联网和某通信系统,运用数据通信和短代码指挥完全可以有效克服干扰。”指挥员曲亮懊悔地谈到,“可是我们就是习惯了使用电台,拧都拧不过来。”

  平时烂熟于胸的坐标,临近实战为何险些贻误战机——

  “××机组,两分钟后实施敌后机降!”一次联合训练,一名飞行员手拿地面部队提供的作战地图,居然一时间脑子“短路”,找不到指定地点坐标,幸亏地面及时引导才摆脱困局。

  “双方使用的作战地图格式不一,陆军使用的是直角坐标,陆航用的是经纬度。”大队长陈沙深有感触地说,“仅仅熟悉自己的‘方言’,在联合战场上‘失语’在所难免,失败也不足为奇。”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败得没价值!”战斗力标准大讨论中,该旅指战员一次又一次重温昔日的战场“败笔”、“折翼”之痛。

  现代空中战场,电磁攻防必定步步惊心。这样的道理似乎谁都明白,为何对抗时却“有了新法宝、偏使旧家当”?

  未来作战,靠的是体系,打得是联合。平时常常挂在嘴上,为何上了战场依然“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

  几次折翼之痛,胜过千百次耳提面命。大讨论中“晒”出的这些问题,引发官兵们的共鸣与反思:过时的标准不是战斗力标准,喊在嘴上的标准也不是战斗力标准——标准偏了,战斗力建设就会偏离“靶心”;标准错了,战斗力建设就会南辕北辙。如果我们的思维方式、战争理念还停留在昨天,那么今天即使练出再多汗,明天战时依然无法少流血。

  破除打仗“观念差”,一刻也不容或缓!今年上半年,该旅做出决定:对年度训练计划进行调整,对信息化程度较高的40余个课目进行分类和细化,并重新修订了2.5万字的训练规程和评分标准。

  旅长姜军说:“如此大动干戈,目的只有一个:强化全旅官兵‘运用信息系统打胜仗’观念,推动训练重心向‘熟练掌握信息化装备’‘提高实战化急需能力’等内容位移。”

  采访期间,正值该旅年终考核。“大考”当前,几条 “新规”格外引人注目:

  考核全程突出指挥信息系统运用,全程突出信息攻防,对地突防考核,首先穿越的是“电磁丛林”;

  低空飞行、编队突防,全部不组织预演,不准先行勘查靶场目标,不准提前进入考区;

  实弹射击,全部按武器性能极限发射:最远距离、最低高度、最快航速、最大攻角、最多弹量……

  一条条考场“新规”,逼着官兵们的思维行动向未来战场聚焦。一连几天的考核,一架架战机飞到了战技术性能极致,创造了该旅实弹射击使用攻击方式最多、新训课目最多、参训机型最全等多项新纪录。

  ■真正的战争,发生在战争之前。只有将战斗力标准树到未来战场的“峰巅”,以此引领和推动战争预实践,今天才能未战先胜,明天才能决战决胜——

  明天的战场“烽火”,要在今天的训练场点燃

  飞起来的陆军怎么打?

  去年秋天,粤东某地,由该旅旅长充当的陆航指挥员首次执掌三军“帅印”,一道道作战指令,从飞翔的“中军帐”里传往海上舰艇、火炮阵地和装甲集群,引导并聚合起了各类作战要素、各个作战单元,对岸滩之“敌”发起致命一击……

  硝烟虽已散去,但回忆起去年总部组织的这场实兵演练,该旅官兵仍觉劲风扑面:未来的战争,是信息化战争;未来的战场,是三军联合战场。陆航作为新型作战力量,只有加速融入作战大体系,钢铁旋翼才能成为陆军转型的“翅膀”,才能成为制胜未来战场的“尖刀利刃”!

  然而,攀登体系作战的山峰,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一蹴而就之举。在战斗力标准大讨论中,大队长肖志刚谈起他亲身经历的两幕场景:

  2012年珠海航展上,他驾驶着新式战机首次精彩亮相,一飞惊天,享誉中外;

  然而,在接踵而至的一次对抗演练中,他率领的空中分队却“有劲使不出”,低空突防时,总是难逃地面雷达的“眼睛”。战机先进了,为何没有发挥出更好的作战效能?演练复盘,原因毕现:“新装备按老战法去练,犹如一把宝剑没有开刃,怎能御敌于沙场之上?”

  “新装备自身形成战斗力不难,难的是怎样建立适应三军联合作战的新战法。”该旅政委张益强说,真正的战争,发生在战争之前。只有将战斗力标准树到未来战场的“峰巅”,以此引领和推动战争预实践,今天才能未战先胜,明天才能决战决胜。

  紧盯明天起跑,聚力体系作战,围绕训练转型、战法创新、人才升级、技术创新等一系列难题攻坚克难,该旅训练场上燃起新的“烽火”。

  “烽火”中,空中飞来“变形金刚”——今年,他们按照不同机型的性能特点,将空中作战力量编组为侦察预警、火力打击、空中输送等一个个随调随用的作战模块,这些模块“平时一起训、战时一起打”“地面宜整合,空中可重组”,不仅推动着陆航多机种大机群作战能力不断跃升,也在引领着陆航的训练理念发生深刻变革。

  “烽火”中,战鹰不再“短视目盲”——由于采取目视观察、导航,陆航直升机历来存在“看不远”的通病。针对这一问题,今年他们借目远眺,经过上百次联合攻关,打通了陆航与特种无人侦察机“两家”之间的情报信息链路,为直升机安上了“千里眼”。一位军委领导看完他们的专项演示后,当场作出评价:“陆航一个课题,带动了整个海上作战样式和流程的改变。”

  “聚力体系,攥指成拳。”在日趋常态化的多军兵种联训联演、联合课题攻关中,陆航与联合作战体系之间的“路”正在越走越宽。统计表明:仅这两年他们参加带联合背景的演训活动,飞行架次已经超过了以往5年的总和;携手多军兵种、横跨多武器平台的联合战法创新成果,有20余项被全军推广。

  冬日岭南,寒气初现,一场地空协同打击演练却在如火如荼进行。红方两架新型直升机超低空隐蔽侦察,将蓝方两栖装甲集群坐标方位信息快速传输至后方炮兵群,实时引导新型远程火炮群实施火力覆盖……

  硝烟散尽,该旅“战法创新库”里又多了一项关于新型战机的实战创新运用。

  ■战斗力标准立起来还要落下去。面对“短板”决定打赢“空间”、细节决定成败的信息化战场,我们是否拧紧了体系的每根“链条”、踩实了训练场上每一个脚印——

  打通走向实战的“最后一公里”,赢得决战决胜的“关键下一秒”

  今天发生在训练场上的真实一幕,明天可能就会是战场上的“黑色幽默”:

  那一次,机长梁首竞驾驶战机完成实弹射击后,返回野战机场中转检查。旋翼刮起的巨大旋风中,军械员小吴低头迅速钻到战机下面检查弹药,几秒钟后,小吴向梁首竞伸出3个指头。

  “还有3枚航炮没有打出去。”梁首竞这样理解小吴的手势,马上关停发动机,让小吴排除弹药。

  “OK了啊!怎么还熄火了?”看着走下飞机的梁首竞,小吴满脸疑惑。

  原来,小吴弯曲大拇指和食指,伸直中指、无名指、小指,是通用的“OK”手势,而梁首竞却把这个手势理解为“3发余弹”。

  “一样的手势,竟然出现两样的判读!飞行员误判,战机再次升空的间隔就会被拉长;战机晚几分钟投入二次作战,影响的可能就是一场战斗的胜负。”在对各型直升机指挥手语进行规范统一的同时,这一典型事例也成为该旅战斗力标准大讨论的“焦点话题”:体系作战,环环相扣,每一个战斗岗位、每一次作战行动,都像“一颗马掌钉改变了一场战争结局”中的马掌钉,哪怕是毫厘之差都会导致全盘皆输。

  只有打通走向实战的“最后一公里”,才能赢得决战决胜的“关键下一秒”。面对“短板”决定打赢“空间”、细节决定成败的信息化战场,我们是否拧紧了体系的每根“链条”、踩实了训练场上每一个脚印?一个个发自思想深处的自我拷问,如今正在成为该旅官兵谋打赢、苦练兵的强劲动力──

  子夜时分,战机轰鸣。过去只有在昼间飞的高难战术课目,今年以来他们加大难度强度平移到夜间,甚至是午夜后实施;

  千里机动,马不停蹄。飞行三大队、六大队今年连续参加了3项重大演训任务。任务一结束,他们就直接开展了“补差、补弱、补漏”训练,对薄弱的基础课目进行“回炉”,不给战斗力留“短板”;

  南海之滨,雷霆出击。今年夏天,他们扎扎实实“铆”在海训场,一连创下“某型直升机极限值下超低空火力打击”“夜间某新型武装直升机导弹和火箭尽远攻击”等多个我军陆航史上的“首次”……

  谋打赢的脚步,既有阔步前行,也有千回百转。为了获得突破防空雷达的最佳方法,他们连续两年邀请“对手”防空兵某部过招,不惜千百架次的反复飞行;为了完善各型武器弹药的极限作战数据库,他们对所有武装直升机、近十种航空弹药毁伤机理及效能逐一探索,耗时半年,采集更新试验数据数千组,构建出陆航火力运用模型。

  学会“用数据打仗”,关键时刻才能一招制敌。一次跨区机动演习中,上级临时更改了战场,一下子超出了某型直升机的航程极限值。如果中途着陆加油,势必贻误战机。关键时刻,他们却“成竹在胸”:调整挂载弹药种类数量、增加相应重量的副油箱……“变身”后的战机及时赶到了战场,通过精准点穴一举扭转战局。

  地平线远在天边,起跑线就在脚下。训练场上一幕幕场景、一个个变化,看似静水潜流,实则惊心动魄,这是因为:今天我们每人向前迈出一小步,明天战场上我们就会向着打赢跨出一大步!(记者 周 猛 特约记者 石斌欣 骆宏望 霍东兴)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