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中国研新一代航空弹射救生技术 与国外差距仍很大(2) 查看下一页

2014年12月23日 13:56 来源:中国航空报 参与互动(0)

  从飞行试验认识弹射救生技术

  航空救生系统包括弹射座椅、伞系统、个体防护装备、供氧系统和救生物品等。它不仅要满足现代飞机日益提高的战术技术性能要求,而且还必须符合人体生理和耐限的规定,是一个涉及数十个学科的典型的人-机-环系统工程。

  弹射救生系统试飞技术是在专门的弹射试验设备上,利用专门的测试设备,获取弹射救生系统弹射全过程的各种性能参数的记录曲线和数据,处理和分析确定出弹射救生系统的工作性能。弹射救生系统的试验是从易到难逐步进行的。一般先进行平飞状态,再进行各种简单机动状态,最后进行较为复杂状态的飞行试验。试验机飞行高度、速度采用逐步渐近的方式,以便保证试验机及试飞员的安全。

  平飞状态下弹射试验方法较简捷,地面按照任务单要求完成各项准备后,试验机与编队摄像飞机起飞编队,试验机达到试验高度后,按要求整好进入靶场的航线,当试验机临近弹射试验场区上空时,试飞员经请示指挥员同意后,严格按照试飞任务单要求执行弹射前准备,当试验机到达预定弹射试验范围时,接通弹射激发按钮,座椅弹射出舱;编队飞机摄影员和地面测量、回收人员根据试验机试飞员口令控制开拍和记录时机,并观察救生系统工作情况。

  机动飞行状态下的弹射试验一般包括相关国军标中规定的状态。机动飞行时飞机本身的高度、速度、方向、过载都在急剧变化,但为保障弹射试验的圆满成功,在弹射试验中飞机要求必须保持几个因素不变,如在倒飞、横滚、盘旋时,严格保持飞机姿态不变。

  弹射救生系统无论平飞状态弹射试验和机动状态弹射试验都是试飞中Ⅰ类、Ⅱ类风险科目,试验准备情况要求严格,必须确定开展试验时飞机状态在弹射试验机的安全试验包线范围内。飞机弹射救生系统的基本作用,是使飞行员顺利脱离失控飞机,并使救生伞可靠工作,保证飞行员安全。要完成这两项任务,在整个弹射救生实施过程中,必须同时考虑以下要求:救生自动程序;弹射救生系统必须顺利离开飞机,保证不出现与飞机任何部分发生干扰;弹射救生系统工作过程中,保证作用在人体上的载荷不超过人体生理耐限;防护装备应有效防护飞行员免受迎面气流的吹袭而损伤;弹射救生系统弹射离机后保证救生系统和飞行员处于稳定运动状态。

  飞行试验为弹射救生技术把关

  伴随弹射座椅技术的发展,在我国,由中航工业试飞中心承担的弹射救生技术的研究和验证工作也得到快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至今,试飞中心在弹射试飞技术方面先后经历了地面弹射、火箭滑车和空中弹射的发展过程。飞行试验的高度、速度及状态也经历了从低到高、从慢到快,从平飞到简单机动,再到复杂机动的发展。

  第一,地面弹射试飞技术。1964年,试飞中心正式展开飞机高空设备和防护救生飞行试验研究。当年,经试飞中心航空救生系统组全面调试验收后,我国首个大型立式弹射台正式交付使用,为航空救生系统的试验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因为进行一次弹射试验所需经费较大,为得到可靠的救生系统有关数据。1965年,试飞中心创造性提出使用弹射试验遥测记录系统,这是我国第一代弹射试验遥测系统。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这一技术还一直被沿用。

  第二,火箭滑车试飞技术。1969年,试飞中心组织某型火箭弹射座椅的性能弹射试验,包括零高度、零速度地面弹射试验,低、中速火箭滑车弹射试验及空中弹射试验等。仅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低、中速火箭滑车弹射试验,又生产了高速火箭滑车,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经费,为我国随后研制火箭滑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972年组织的第二阶段空中弹射试验,主要解决了我国弹射救生系统零高度、小速度下的飞行员安全救生问题。

  第三,空中弹射试飞技术。1968年,试飞中心组织人力物力致力于研究空中弹射试验机,全面推进航空弹射救生系统研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该机圆满完成了数十项弹射救生系统的定型和预研课题任务。1981年,在地面滑跑状态下进行弹射试验的成功扩大了弹射试验机的使用范围。1973年,首次结合火箭弹射座椅定型,进行的空中真人弹射试验成功,为我国弹射救生系统的研制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