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赴非洲维和医疗队乘机500里跃进密林救人 查看下一页

2015年01月26日 13:1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让“白求恩精神”漂洋过海 ——记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白求恩医疗队”

   “中国医疗队是最好的!”这是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的评价。

   “中国军人是真正的朋友!”这是加蓬人民群众的赞誉。

   “我们看到了高鼻梁的‘白求恩’!”这是河北唐县村民见到中加“白求恩医疗队”的惊奇。

   北京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白求恩医疗队”,近年来利用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组织中加医护人员“重走白求恩路”,把白求恩精神播撒到五洲四海。

   中国“白求恩”来到利比里亚

   2012年3月15日,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分队,开展为期8个月的维和任务。这是自2006年“白求恩医疗队”第一次赴利维和之后,再次奉命奔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医疗队,是由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白求恩医疗队”为主抽组的。这支医疗队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保障了各国维和官兵的身体健康,同时他们发扬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为当地极度缺医少药的群众救死扶伤,向利比里亚人民伸出医疗援助之手。

   一天早晨,“联利团”一名雇员罗伯特2岁的女儿突然高烧不退,虽经当地一家医院诊治,但病情并没好转,生命危在旦夕。医疗队立即派出一支3人医疗小组,驱车十几公里赶到罗伯特的家里。

   很快,孩子的血样被检测出来,患的是恶性疟疾。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白细胞已下降到正常值的八分之一,治愈的希望十分渺茫。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决不放弃。”医疗分队几次进行会诊,研究治疗方案,经过2天的抢救,孩子的各项生命体征终于恢复了。

   几天后,分队派出2名医生,再次来到罗伯特家看望孩子。罗伯特感激地把菠萝塞到队员的手里说:“你们救了我的孩子,我没有什么东西送给你们。这些菠萝是我自己种的,请你们务必收下。”临走前,队员翻遍身上的口袋,把仅有的800多元利币留给了罗伯特。

   “白求恩医疗队”成功实施两台手术、救活3人的事迹,在当地传为美谈。

   一天,当地一家医院打来的紧急求助电话:该院接诊的一名孕妇由于分娩持续时间过长,已经宫缩无力,胎儿严重缺氧,需要进行剖腹产手术,否则孕妇和胎儿都可能有生命危险,请求支援。

   “白求恩医疗队”没有妇产科,也没有专用的仪器设备。但时间就是生命,医疗队立即成立由5人组成的抢救小组紧急奔赴当地医院。

   到达后,5人小组迅速制定出手术方案,冒着极大的风险开始手术。由外科专家、出国前才在妇产科突击学习剖腹产手术的侯会池主刀。经过紧张的抢救,婴儿顺利降生了,但由于在宫内长时间缺氧,婴儿降生后全身发紫,无心跳及自主呼吸。医务人员立即对婴儿进行胸外按压,并迅速给氧、清除其呼吸道分泌物。1分钟后,婴儿终于发出了第一声啼哭。

   医疗队返回驻地不到一个小时,当地医院又一次打来求助电话,这次是一名重症宫外孕患者需要实施紧急手术。

   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大家更有信心了。医护人员立即赶到医院。这时,患者因腹部大出血已出现休克,生命危在旦夕。而医院里却没有手术所必需的麻醉机、监护仪和氧气,医疗队决定立即将患者转往中国维和医疗分队抢救。

   由于患者失血过多急需输血,在现场的队员们纷纷挽起衣袖:“抽我的!”“抽我的!”经查,只有侯会池、陈清奎、陈江文3名队员的血型与患者血型相符,侯会池还是主刀医生,但3人毫不犹豫每人献血200毫升,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在现场指挥的徐海滔副队长请驻扎在3公里外的中国维和工兵分队紧急支援,5名血型相符的工兵中国士兵共献出了1000毫升血。

   抢救过程中,患者曾出现心跳、呼吸骤停5分钟,术后也曾出现休克肺、心脏衰竭等症状,但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患者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几天后康复出院。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视察中国维和部队时,得知中国军人无偿献血,冒险救治患者的消息后,向中国维和部队深表谢意,并欣然提笔为“白求恩医疗队”题词感谢。

   一天,即将回国的巴基斯坦维和军官卡西夫专程来到“白求恩医疗队”,恳请中国军医为他母亲看病。原来,卡西夫的母亲双肢浮肿,关节疼痛,多年来一直遭受病痛折磨,在巴基斯坦国内四处求医效果不明显。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卡西夫来到“白求恩医疗队,”他激动地说:“虽然我的母亲不是保障体系内的病人,但是老人被伤病折磨了十几年,请你们务必帮这个忙。”

   这时,队员们有些犯难了:不当面询问病人的病情,单靠第三者口述确定病情、开具处方,是极不负责任的医治方法。看着卡西夫充满期待的眼神,队领导掏出手机,让卡西夫拨通了巴基斯坦家中母亲的电话,得知是中国军医向她询问病情后,十分激动,在长达半个小时的通话中,先后有5名专家向老人询问病情。经过会诊,基本确定了病情,并将诊治方案及3个疗程的药品送给了卡西夫。

   卡西夫回国一个月后,巴基斯坦军官萨黑德专程来到“白求恩医疗队”,送来卡西夫的感谢信,卡西夫的母亲在服用药品后,病情明显好转。为表达谢意,卡西夫在信中分别用母语——沃尔都语和汉语写下了“中国军医万岁”、“中巴友谊万岁!”

   地处利比里亚西诺州密林深处的一个村庄严重缺医少药,6年来没有一名医生来过这里。“白求恩医疗队”实施了跨区域远程机动医疗救治。他们成立了由内科、外科和皮肤科组成的专家组,由徐海滔副队长带队,乘直升机500里跃进至密林深处的村庄组织进行健康调查、医疗救治和卫生宣教。

   经了解得知,该村疟疾、结核、胃病、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病等发病率较高,发病人群以小孩、妇女较多,专家们对所有患病村民一一进行了精心诊治,共接诊患者470多人,对5名外伤患者进行了清创处理,发放药品涉及肠虫清、卡托普利、罗红霉素等48个品种。此外,他们还组织开展了卫生宣教,对疟疾、艾滋病的发病机理、预防措施、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讲解,宣教听众达600多人,发放宣传材料400余份。

   真诚的服务,精心的救治,换来了当地村民的拥戴和感激。维和医疗分队撤离时,村民们自发地步行10多公里山路,赶到丛林中停机处,列队欢送“白求恩医疗队”离开。

   “中国军医要来给我们看病了!”这个喜讯在利比里亚绥德鲁市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绥德鲁市曼琳医院以儿童、妇女和老人为主的患者,早早排满了就诊的长龙,翘首盼望着中国军医的到来。

   医疗队一行9人前往曼琳医院考察、出诊并商谈实施技术帮带具体事项。

   在简易的候诊室里,大吉德州卫生部长兼曼琳医院院长比尔先生介绍了医院的情况。曼琳医院是大吉德州省会绥德鲁唯一一所医院,成立于1976年。因遭受多年战乱的摧残,医院基础设施、医疗设备基本摧毁。内战结束后,由无国界组织牵头重新恢复了医疗,现开设床位75张,正式工作人员只有2名医生、2名护士,日均门诊量130人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当地人的就医需求,而且药品、设备奇缺,只能开展疝气等简单手术。比尔院长十分急切地说,由于利比里亚局势逐步好转,重返家园的难民越来越多,门诊量也正在增加,最多时一天能达500多人,非常需要中国军队的帮助。

   比尔院长又把医疗队的队员们带到病区,这里的状况更令人心痛:用竹子围成围墙的结核病房里,几名干瘦的结核病人躺在破烂的病床上,中国军医的出现使他们兴奋,争着支支呀呀的讲了起来。

   “这里的疟疾、结核病、霍乱、鼠疫、爱滋病等传染病在这里都有,而且发病率很高。”

   缺医少药的医疗环境,人手短缺的技术队伍,简陋破烂的病房条件,极其缺乏的设备药品,渴望救治的患病百姓,让维和医疗队的官兵感触颇深:“必须竭尽全力给黑人朋友最大的帮助!”

   “白求恩医疗队”本着“全面帮带、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原则,不定期派专家到曼琳医院坐诊,进行技术指导、卫生宣教、医学讲课,开展手术帮带,并适当给予物资援助。

   比尔先生对中国维和医疗队的无私援助表示十分感谢。这所医院在中国维和医疗队的帮带下,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医治。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