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军押宝五大技术欲改变战争规则 敌人不明成麻烦

2015年01月29日 15:30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

  近来,美国军界围绕“抵消战略”展开激烈的讨论,美国国防部副部长鲍勃·沃克表示,“抵消战略”旨在促使美军开发和部署新一代技术装备,对抗“潜在对手”正在研发的先进武器系统,确保美国“在各个领域(包括空中、陆地、海洋、网电空间)始终保持技术优势”。美国军事专家理查德·阿布拉菲亚则认为,美军“抵消战略”尚处酝酿阶段,但核心思想已经十分明晰,那就是“必须解决美国所面对的最为紧迫的军事挑战”,即当对手拥有“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手段时,美军仍能维持全球力量投送能力,以震慑潜在的对手,“令美国的盟友和伙伴国不会对自身安全保障产生疑虑”。

  计划押宝“五大技术”

  早在去年9月,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就透露美军正在发起历史上“第三个改变游戏规则的‘抵消战略’”,目的是在未来继续维持美国在军事上的决定性技术优势。“抵消战略”是美国五角大楼的独特术语,专指利用美军优势抵消对手的优势。此前,美军曾两次制定“抵消战略”,试图利用美国的技术优势抵消苏联在常规力量方面的数量优势。第一次“抵消战略”即上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实施的“新面貌”军事战略,所倚仗的是美国在核武器质量、种类以及远程投送平台、主动被动防御体系等方面的优势;第二次“抵消战略”由时任防长布朗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基础是先进信息技术、隐形技术在美军的应用以及一系列精确制导武器系统的装备。

  从“抵消战略”的相关分析报告来看,美军自认为今后会面临四大“A2AD技术威胁”,即战区或战区周边基地更易遭袭;大型水面舰艇更易被发现锁定,乃至遭到敌方远程岸基火力打击;非隐形战机在一体化防空作战体系压制下缺乏生存力;美国部署在中高轨道的军用卫星战时将面临被击落的危险。

  作为回应,美军新“抵消战略”应着重发展五大关键技术,即无人作战系统技术、增(远)程空中作战技术、隐形航空器技术、水下作战技术以及复杂系统工程与集成技术。其中,最受美军关注的是无人机技术。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的一份报告称,“未来由无人机实施的远程火力打击,将是美军全球力量投送的主要手段之一,就目前来看,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美国这样(使用无人机)在全球实施持续、快节奏的侦察、监视和火力打击行动。”分析认为,大规模应用无人机技术,是大幅降低全球力量投送人力成本、提高投送效率的选择。

  最大麻烦:“敌人是谁”

  然而,美军所追求的第三次“抵消战略”,未必能像前两次那样迅速成型并顺利贯彻实施。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指出,美国新“抵消战略”的最大麻烦是“敌人是谁”,要知道美国正面临一个不确定的战略环境,而且需要应对的“威胁源”五花八门,“例如过去在中东展开的军事行动,凸显了美军同小规模敌对力量斗争的不适应性,而且这样的对手今后会越来越多”。

  不仅如此,“抵消战略”所需动员的国家资源绝非五角大楼一家就能搞定,而五角大楼习惯打交道的大军火商也不再是技术创新的“领头羊”,一个很明显的迹象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科技研发与创新的主力军已转变为数量庞大的私营公司,这意味着美军获取新技术的思维和途径发生重大改变。

  美国《防务新闻》还注意到一个细节:美军重要武器平台的技术“同质化”趋势日益明显,它们的作战能力会被经验老到的对手事先“预估”,并且提前找出应对措施。例如,技术上处于劣势但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可投资于诸如瘫痪全球卫星定位服务或反卫星作战等领域,通过瘫痪“关节点”的方式,削弱美国技术优势。众所周知,美国的研发和能力开发工作昂贵且费时,使得竞争对手能够利用“后发战略”,迅速开发出更加便宜的技术,“即便是数量和技术均处于劣势的恐怖组织,都可从商业市场获得全球定位服务,精确导航技术和无人技术,通过利用简易爆炸装置(IED)来达成战略效果”。

  要强调的是,美军构想的“抵消战略”不能天马行空,自说自话,必须与美国政府的财政状况挂钩。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就多次强调,在军费紧缩的大背景下,五角大楼在采购符合“抵消战略”的先进技术装备时要学会“量入为出”,建立所谓“更佳购买力3.0”的采购流程,更多地采用模块化和标准化产品,更早向承包商说明部队初步需求,更广泛地在全球市场搜索所需技术,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作战适应性。(安然)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