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印媒挑衅性报道挡不住中国崛起 别总炒中国入侵

2015年02月02日 08:54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
印媒挑衅性报道挡不住中国崛起别总炒中国入侵
    11月25日,在印度马哈拉斯特拉邦浦那市奥恩德军营,中方联训观摩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参谋长周小周中将在结训仪式上给印方参训优秀士兵颁奖。当日,“携手—2014”中印陆军反恐联合训练圆满结束。

  中印是近三十亿人口的“大”关系

  莫迪执政理念和邓小平一致

  胡锡进(环球时报总编辑):莫迪当选总理引起全球热议。在中国,有人认为他是比较强硬的总理,有人说他是民族主义者,但事实证明,他是位“现实主义者”,也是位“爱国主义者”。从他对美中两国的态度可见,他对外友好,为迎接奥巴马,他亲赴机场迎接;为欢迎习近平,他跑上千公里去古吉拉特邦陪同。同邓小平一样,莫迪是现实主义者,他的执政目标是为解决印度最大的问题——发展经济。当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时,他多次去中国的经济特区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可见他想把中国的发展经验带到印度。

  要发展经济,印度就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形势,需要一个和平发展的机遇期。现在世界大国都重视发展对印度的友好关系,这对印度来说非常重要。印度应该利用这个大环境。这体现了莫迪的政治理性。谈到莫迪的爱国主义,就要面对边界问题。相信莫迪总理的态度是,不希望边界问题影响印中两国的大关系。

  拉贾·莫汉(印度快报专栏作家):莫迪外交政策有六大特点:重视经济外交、周边外交、关注印中边界和印巴边界问题、注重与东亚合作、加强与大国合作、向中国学习多元化。莫迪是有着与邓小平一样执政理念的领导人,就是通过与他国合作发展印度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会更容易了解中国。印度强调经济外交,中国是重要邻国。印度过去犹豫是否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当莫迪政府对中国合作态度明确时,印度对中国投资就会非常感兴趣。

  “小小泡沫不能影响大厦”

  阿肖克·马力克(印度时报评论员):中印两国缺乏互信。印度抱怨自己的优势企业,如医药、软件企业很难进入中国市场,常在WTO投诉中国反倾销。印度的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等项目建设,中国投资是重要选择,但又不能忽略安全问题。我想传达一个信息,就是印度新政府对发展印度经济的决心不可动摇,“印度制造”不是一句口号。印度电子过去主要从中国、东南亚国家进口,这涉及到安全问题,如果把这些企业搬到印度,还可以为年轻人创造就业机会。两国政府的目标都很清楚,就是提高近30亿人口的生活质量。减少两国之间的冲突,两国媒体人都有义务,都要有责任感。

  苏哈希妮·海德尔(印度教徒报外交事务编辑):中印贸易额还可以定得更高。习主席访印时有130多家中国企业承诺投资两百亿美元。中印边界1963年以后就没有开过枪,但也要承认边界摩擦对领导人访问的影响。5年前,印度一些电视台为争收视率热衷报道边界问题,现在少了。两国媒体常把对方作为竞争对手来报道,很少涉及两国一起能对世界经济做什么贡献。印度媒体还认为中国不太鼓励印度企业进入中国。双方逆差大,占贸易总额的40%。建议两国多培养能讲对方语言的人才。媒体人拿签证还很头痛,要等很长时间,也不给多次签证。

  旅游行业要更开放,特别是涉及宗教方面。我2014年去西藏两次,对西藏的旅游很了解。边界地区也有很多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有的还与宗教有关。习与莫迪会晤时给印度教徒最大的礼物,是他们可以通过一个新的路线去西藏的神山圣湖。中印一周有22次航班,但都是在新德里。新德里不能代表印度,应开放更多的航班。中国的铁路已经修到西藏,等时机成熟,中印之间也可以有铁路连通。印度媒体的重点还将放在冲突和政治热点新闻上。但印媒的一些夸大性报道没有影响中国企业进入印度,如小米手机在印度正创造奇迹。要增进年轻人之间的相互交流。我认识古吉拉特邦的一个年轻企业家,只会说古吉拉特语,但因为学了汉语现在发展得很好。他和我说的一句话让我很感动,“中印人民是兄弟”,这是上世纪50年代的口号,现在有句新话可以形容两国关系是:“小小泡沫不能影响大厦”

  印度媒体没说出真相

  白岩松(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中印两国总人口接近世界一半,但双边往来每年还不到百万人次。显然,我们是世界上离得最近,又离得最远的两群人。作为媒体人,我们理解对方国家吗?如果不了解就会有误解,如果不了解,就不能相互理解。有时我们对对方国家媒体属性的认识也是误解的一部分。有误解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机会去纠正。

  拉贾·莫汉告诉我,过去中国在印度媒体中的形象单一、封闭,但这些已经发生变化,中国的形象复杂和多元。我带来一本5年前的中国杂志,主题是《再认识印度》,说明中国媒体也注意到要改变对印度的传统认识,去认识一个新印度。同样,印度媒体也要“再认识中国”。

  吕鹏飞(人民日报驻印度首席记者):这两年半,我读《印度时报》、《印度斯坦报》的感受是,对中国的报道具有挑衅性。印度同行说,印度99%是私人媒体,但99%的态度和立场是一致的。去年《印度时报》几乎每个月都有中国“入侵”印度边境的报道。《印度斯坦报》2013年、2014年甚至无中生有报道边界上的消息。印度媒体没有告诉印度读者真相。一些印度人不喜欢中国,印度媒体要负责任。在领土问题上,中国媒体强调合作,印度媒体强调冲突,这是两国媒体间的分歧。《印度时报》网民的评论代表了部分印度人对中国的真实看法。希望印度媒体发挥建设性作用。印度是个大国,印度媒体要更加自信,应该平视中国,而不是仰视或轻视。我想告诉印度媒体朋友,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中国,中国就在那里,中国在崛起;你可以忽视它,但无法阻止它崛起。中国崛起符合印度利益,双方在国际上还都缺少话语权。

  狄伯杰(尼赫鲁大学中国及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印度在面积、人口、经济、军事实力上都远远超过巴基斯坦,印度媒体没有必要与巴基斯坦争来争去。印度的媒体平台很多,但一些印度记者的素质太低,知识面太窄,缺少必要的培训。有记者甚至无知地问我:中国现在侵略西藏你怎么看?

  牛震(文汇报驻印度首席记者):新媒体打破物理接触的局限性,给两国民众接触创造了条件。双方的媒体都存在问题,中印关系有很多正面的东西可以描述,但有时媒体却总放在吸引眼球的东西上。举例来说,中国某新闻集团曾两个月不停地报道印度的强奸案,让印度有关方面不得不出来公关:难道印度只有强奸事件值得报道吗?而印度媒体习惯在中国领导人访印前后,炒作中国入侵印度。这是一些印度媒体缺乏专业精神的表现。印度国徽上写着“唯真理必胜”这句话,这和中国的“实事求是”是一个道理。印度同行应该做到这一点。中印关系中有很多正面的东西还可以描述,不能总是集中在吸引眼球的东西上。(胡锡进 拉贾·莫汉 阿肖克·马力克 苏哈希妮·海德尔 白岩松 吕鹏飞 狄伯杰 牛震)

【编辑:刘艳】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