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东海舰队潜艇极限深潜创纪录 技师右眼视网膜脱落

2015年02月03日 08:42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东海舰队潜艇极限深潜创纪录技师右眼视网膜脱落
远航归来的高级士官群体。宛敏武 摄

  引子

  平均0.3平方米,在这仅容转身的潜艇战位上,他们挥汗如雨;在这终日不见阳光的战位上,他们舍生忘死铆在这里,少的17年,长的达30年。他们一次次在大洋深处挑战极限,创造出一项项潜航记录,用忠诚和奉献铸就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水下长城”。

  他们,就是东海舰队某潜艇支队高级士官群体——平均年龄43.8岁,2人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13人荣立二等功,69人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

  百炼成钢:坚不可摧的潜艇“龙骨”

  大洋深处,一艘潜艇待命执行鱼雷大深度发射任务。

  舱室内,身着蓝色迷彩、肩扛“粗拐”的发射技师姚奇峰,静待发射“零秒”到来。“发射!”只见他满是老茧的手指运行如飞。

  鱼雷精准命中目标!此刻,姚奇峰露出欣慰笑容,这位入伍30年的老兵,已成功发射上百枚雷弹。

  那年,姚奇峰担任某型国产潜艇首任发射技师,从指令传递到操作动作、从接触按钮到运指用力,为了这短短的“读秒”时段,他足足用7年时间练习了数万次。

  “平时百炼成钢,战时亮剑必胜!有他们在,将来打起仗来我有底气!”在该支队领导眼中,姚奇峰们是“刀尖上的刀尖”,一声令下就能一剑封喉。

  隆冬,一场水下对抗在深海打响。声呐室里,三级军士长宋平双眼紧盯显示屏。突然,一个绿点如流星般一闪而过。宋平当即判定:那是“敌”潜艇。他们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一击即中,让“敌”潜艇葬身海底。

  “未来战争将是班长的战争!”如今,在该支队,从运筹帷幄的中军帐,到大洋出击的战斗前沿,到处都有高级士官的身影。

  一次,某艇参加战雷远距离实射。雷弹准备时,动力技师高占庭靠平时经验的积累,在参照标准基础上多装填了一点燃料。一周后的海上实射,证实了高占庭的高明所在——原来他充分考虑到了台风季节风速和流压对装备带来的影响。

  采访中,高级士官们一个建议改变指挥员决策,一次革新改变装备性能,一个建议改写战局的事例不胜枚举。据悉,他们提出的建议,有的被纳入战法创新数据库,有的被直接编入院校教科书。

  精兵骑鲸蹈海,骁勇引弓仗剑。该支队创下了某型常规潜艇航程最远、时间最长、极限深潜、齐射战雷等数项第一。这一成绩,高级士官们功不可没,他们堪称坚不可摧的潜艇“龙骨”。

  不可替代:安全潜航的“定海神针”

  那年初夏,百余位科研院所专家齐聚一堂,专门鉴定该支队内燃机技师刘雁武的创新成果。

  全票通过!一种新型密封圈研发宣告成功,获得两项国家专利。谁也没想到,刘雁武——这项创新成果的研制者,竟是一名普通的士官。

  前年冬天,某军工企业和某研究所分别发函,感谢三级军士长吴刚排除了一起重大故障。原来,因海水进入燃油系统导致靠泊的潜艇柴发机组无法启动。若不及时处理,十几个小时内价值昂贵的柴发机组就将报废。刻不容缓,吴刚艺高人胆大,成功排除故障。

  “部队战斗力建设需要专家教授,也需要解决具体问题的技术能手。特别在潜艇部队,像吴刚排除故障手到病除,就是一种权威,有时连专家都替代不了。”支队领导对记者说,潜艇上的许多疑难杂症,高级士官通过电话“问诊”就能立马解决。

  一次,兄弟部队一艘舰艇的发信系统和终端机出现故障,舰队机关打电话向老士官杨东慧求援。老杨“听诊”后,当即拿出处置方法,按此法一试,果然灵验。

  潜艇内部管路错综复杂,为摸清管路分布和走向,首批接装艇员戴本林“倒挂金钩”双脚勾住管路,将双手伸进去摸管路、查位置、熟悉功能。如今,他总结出10多万字《两型潜艇保障系统功能对比分析》教案。

  大海作证:忠诚无声的“压舱石”

  出航即出征,下潜即战斗,潜艇艇员经常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极限深潜,是潜艇必经的“生死关”。一次极限深潜创造了全新的深潜记录,因连续工作,舵信技师孙建文竟然右眼视网膜脱落。

  水下高速试航,同样是生死历险。某艇首次赴某海域水下高速试航,舵液压突然失灵,千钧一发之际,舵信技师戴长宏立即启动应急操纵,“就像是把汽车从悬崖边拉了回来”。

  面对生死考验的事,在这群老兵的记忆里还有很多。过硬的技术,给他们带来荣誉,也带来另一种考验——不少用人单位和私企想用高薪“挖”走他们。

  而他们,依旧选择了铆在潜艇。是什么让他们甘愿做忠诚无声的“压舱石”?

  “是责任,是使命!”该支队领导给出了答案。

  采访中,记者采撷到了一名高级士官的故事——那年7月,电工技师潘远平和妻子在驻地刚办完结婚登记手续,就接到归队通知。出海训练7天,妻子一个人在部队招待所傻待着……

  大海作证,他们把军人的责任看得比天还高!那年5月,海军下达专项任务,刚做完结石手术的轮机技师杨志诚,第二天就参加出海。在海上,他每天都要吞下大把的消炎药。

  去年11月,已宣布退役的一级军士长刘胜地向艇领导申请:参加最后一次出海!半个月后潜艇返航,他像与亲人告别一样,把执掌阀门管路摸了又摸,走下舷梯,含泪向潜艇敬了最后一个军礼。

  同样即将退休的一级军士长于治军,每天依然爬进舱室,艇领导劝他“休息休息”,他总是那句话:干一天就少一天了!

  甘将此生长报国。以艇为家,他们深知:行得越远、潜得越深,国家越有底、对手越没底!(记者 陈国全 特约记者 代宗锋 特约通讯员 宛敏武)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