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印媒:印欲升级与中国关系 双方携手开启亚洲世纪

2015年02月03日 10:49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

  “印度和中国可以一起实现‘亚洲世纪’。”正在中国访问的印度外长斯瓦拉杰向东道主传递的这一信息犹如一阵从新德里吹向北京的徐徐暖风,让外媒看到“两个亚洲巨人关系的欣欣向荣”。肩负为印度总理莫迪访华铺路重任的斯瓦拉杰2日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接见,这一“打破常规的会见”给了印度媒体一块颇有嚼头的“口香糖”。印度官员透露,莫迪将于5月26日上台一周年之前访问中国,习近平的故乡陕西可能是访问行程的重要一站。关注“龙象亲密接触”的同时,分析人士不约而同地提到斯瓦拉杰访华的一个背景——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周刚访问完印度。有西方媒体仍沉浸在“印度和美国走到一起与中国角逐地区影响力”的遐想中。而在中印两国多数分析人士看来,印度发展对华关系的愿望同样强烈,中美印三国之间更非“二对一”。印度《第一邮报》称,中国与美国经济关系深厚,美国政府欠中国的债比印度2万亿美元的GDP还多,中国肯定不会害怕莫迪与奥巴马的“兄弟情”。

  “习近平:中印关系步入新阶段”,《印度教徒报》网站以此为题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日会见了印度外长斯瓦拉杰,他回忆起去年9月对印度特别是印度总理莫迪的故乡古吉拉特邦的访问,并请斯瓦拉杰转达对慕克吉总统和莫迪总理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习近平表示,自从那次访问后,中印关系已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两国领导人共识不断得以落实,双方友好交流合作势头很好。在中国羊年即将到来之际,斯瓦拉杰向习近平转达了莫迪的诚挚问候。

  《印度时报》称,习近平主席打破常规,会见来访的斯瓦拉杰,中国国家主席很少会见来访的其他国家外长。“今日印度”网站称,人民大会堂是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场所,也是接待外国元首的地点,外国部长通常只能获得总理或一名政治局常委接见。在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印度、美印首次宣布亚太和印度洋战略后,斯瓦拉杰此行意义重大。印度官员透露,习主席会见斯瓦拉杰的计划安排在奥巴马访印之前,与此无关。

  “习近平会见印度外长显示了中方的善意,但不应被视为‘破格接见’。”中国印度问题专家钱峰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国家主席会见来访外长其实比较常见。而且去年9月习主席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前,中国外长王毅也曾于6月作为国家主席特使到访印度,并会见莫迪。不仅如此,外交部长在印度排名全国前四,影响力不容小觑。

  在与习近平会晤前一天,斯瓦拉杰与中国外长王毅举行会谈,并出席第二届中印媒体高峰论坛开幕式。《印度教徒报》报道称,印度发起一项雄心勃勃的升级印中关系计划,斯瓦拉杰宣布六点建议,以期与北京携手实现开启“亚洲世纪”的梦想。她在中印媒体高峰论坛上说,这六点建议可以在当今时代丰富印中文明,开创 “亚洲世纪”:两国应该采取以行动为导向的方式,进行广泛的双边接触,致力于共同的地区和全球利益,发展新的合作领域,扩大战略性沟通交流,实现共同愿望,以实现“亚洲世纪”的共同理想。斯瓦拉杰还承诺,将让中国企业在印发展更加容易。中方表示,中印两国进入“大国关系”新时期。

  孟加拉国《每日星报》2日题为“印度用‘亚洲世纪’向中国示好”的报道称,访问北京前,斯瓦拉杰先经停中国昆明,这里是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和孟加拉国-中国-印度-缅甸经济走廊的起点之一。《印度时报》称,中国努力推动宏大的“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计划,印度正在参与经济走廊的讨论,但尚未对“海上丝绸之路”做出反应,担心这将加强中国在“印度后院”——印度洋的作用。一名外交消息人士说:“我们必须扩大和深化与中国的战略对话,以解决这些关切。”

  为莫迪访华做准备是斯瓦拉杰访华的一大重任。印度《教徒报》称,斯瓦拉杰为莫迪对中国进行“结果驱动型访问”打下了基础,软化了重大边界问题讨论的调门,并推动中国对印度投资提速。莫迪访华具体日期未定,不过已明确将于5月26日他就任总理一周年前抵达中国。

  《印度斯坦时报》说,有消息称,莫迪访华时将前往陕西省西安市,陕西是习近平的家乡,中方以此作为习近平访问印度时莫迪请他访问家乡古吉拉特邦的回礼。“今日印度”网站2日称,印度官员表示,中方有意邀请莫迪访问西安之郊的富平县,但由于莫迪如果前往富平会增加后勤负担,因此他更可能访问西安。这座城市是联系中国与南亚和欧洲新丝绸之路的起点,别具意义。(邹松 李勇 曲翔宇 白天天 柳玉鹏 甄翔)

【编辑:刘艳】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