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媒:“珍珠链”无法支撑中国海空军海外拓展

2015年02月10日 14:3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外媒:“珍珠链”无法支撑中国海空军海外拓展
    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与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在巴基斯坦总统府举行瓜德尔港运营权移交协议签字仪式。

  中国向海外拓展军力 但不是“珍珠链”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1月22日发表美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克里斯托弗·扬的一篇文章,题为《忘掉中国的“珍珠链”》,全文编译如下:

  在2014年11月8日的一篇专栏文章中,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教授(同时以海军外交官而闻名的)詹姆斯·霍姆斯批评了笔者和一个分析师团队2014年10月发表在国防大学网站的一篇关于中国海外基地建设的报告。霍姆斯错误地把这篇报告的结论描述为断定“几乎没有理由预期中国将寻求印度洋上的基地建设”,并指责报告流于“线性思维”及“直线式的分析”。事实上,这份报告认为,中国不断扩张的全球利益将产生对区域外海军行动的更大要求,并预言中国很可能会建立至少一个“军民两用”基地,以便为其增加的海军作业提供后勤支持。该报告还得出结论,称所谓的利用中国投资修建商业港口以获得秘密准入途径的“珍珠链”模式并不能支持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的强大的、以作战为导向的存在。报告指出,实行这样一条路线对于中国来说并无战略上的意义。

  国防大学的报告题为《并非我们不得不回避的主题:21世纪中国海外基地建设要求》,由罗斯·鲁斯蒂奇和笔者执笔,并在资料收集方面得到了斯科特·代瓦里和詹妮·林的帮助。我们研究了中国在海外不断增加的对外经济和安全利益,假设了什么样的利益需要得到保护并会成为解放军的使命,纵览了关于海外基地建设的媒体报道及政府官方声明,研读了中国民间和军方分析人士的著述,并对后勤专家进行了采访。我们的结论是,从中国的角度来说,中国目前单纯依赖于商业港口准入来保护其海外利益的方法并不令人满意,这表明情况很有可能会出现变化。很多中国评论人士认可这一结论。

  这便带来了问题:中国军方需要什么样的后勤支援来支持规模扩大的海外存在?报告指出并分析了6种潜在的后勤模式,每一种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

  1.“进站加油”模式是中国目前用来支持其亚丁湾反海盗护航行动的模式。它单纯依赖于使用现有的商业港口,是一种昂贵、特定和有限的海军舰艇补给手段。

  2.以德国一战前的太平洋基地为代表的“精简殖民模式”,其特点在于它们是专门的商业性设施,设置目的并非为了投送军事力量,而是为了支持海外商业活动和促进一国作为国际强国的形象。

  3.“双重用途后勤设施”模式的特点是对为海外非传统安全使命提供后勤支持的强调以及商业和军事的双重特点。

  4.“珍珠链”模式类似于“双重用途后勤设施”模式,不同之处是前者将包括秘密准入协议和秘密开发支持后期军事用途的商业设施,其最终目标是能够支持针对印度以及主宰印度洋的重大战斗行动。

  5.仿照英国在2次大战之间的太平洋基地的“仓库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个“一站购物”式的军事基地,中国军队可以在此补给和修理舰艇、储存军火及其他物资、驻扎部队以及不可或缺地存放前线作战部队所需的一切物品。

  6.“美国模式”是美军目前的军事后勤支持系统,它拥有庞大的军事基地网、大量后备补给舰以及对世界各地补给链的特别使用权。

  报告针对中国长期对外政策的原则探讨了每一种模式的特点。例如,中国曾强调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并奉行邓小平韬光养晦的教诲,把精力集中在发展经济上。因为某些基地模式(包括“精简殖民模式”“仓库模式”和“美国模式”)是把大量部队部署到所在国的主权领土上,我们评估认为中国采用这些模式的可能性很低。只有2种模式在评估过程中幸存了下来,那就是“双重用途后勤设施”模式和“珍珠链”模式。

  我们采用了若干方法来分析这2种选择。在各个设施中存在的实物证据或当前活动的证据暗示了什么?现有的中国海军作战行为模式对于其未来与印度洋地区国家及设施的准入协议意味着什么?军事基地需要什么特点来支持中国对印度洋对手展开常规军事行动的长期计划?是否有证据表明,这些特点包含于中国在印度洋投资建成的商业港口设施中?最后,中国秘密地在印度洋集结自己的军事力量,把极其珍视的海军资产放置在高度威胁的环境中,并有可能使海军资产闲置在那里而无法迅速应对中国本土受到的威胁,这样做对中国来说是否有战略意义?

  我们断定,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中国将推行“珍珠链”模式。港口分析师认为,所谓的“珍珠链”港口(巴基斯坦的瓜德尔港、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孟加拉国的吉大港和缅甸的可可群岛等)缺乏支持大型作战行动的必要地貌特征,也几乎没有证据证明这些港口中存在秘密的军事集结。目前中国海军作战行为模式依赖于其他设施,支持中国海军反海盗行为的不只是一种“珍珠链”模式。此外,目前的海军作战行为模式(如一次出动少量舰艇、大多是访问自由港的特别停靠)与一个正在为大规模常规战争准备作战空间的国家并不相称。

  总之,“珍珠链”模式鼓吹者所断言的行动对中国没有战略意义。这些行动包括:把中国海军的高价值资产放在印度精确的空中和导弹威胁的范围内,使中国海军力量化整为零从而让其本土更容易受到威胁,以及通过在印度洋集结大型攻击型海空力量和相关的后勤保障基地而危及中国“和平崛起”形象。

  我们得出结论认为,“双重用途后勤设施”模式对于支持未来中国海军在印度洋上的行动最有意义。这样的后勤设施将旨在应对中国海外利益的非传统安全挑战,它将缓解中国海外海军作业的后勤负担,还有指挥中国公民的非战斗疏散行动、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和救灾行动以及可以在诸如非洲等地方展开特种部队地面作战以保护中国人员、财物及其他经济利益等作用。

  对美国军事后勤专家的访谈表明,这样的双用途设施也许可容纳100多名中方人员,能在一个非常有限制性的政治和法律环境内运作,而且可能包括诸如后勤保障、船只设备维护、通信保障和军火存储等特点。“双重用途后勤设施”模式将会得到区域内国家的政治认同,而中国政府也会在国内兜售这一概念。我们断定,“双重用途后勤设施”并不会对地区国家、对美国的全球军事优势或是印度的地区主导地位构成直接威胁。但它仍会对美国和印度构成政治和外交挑战。

  在2014年11月份的专栏文章中,詹姆斯·霍姆斯认为中国可能仍然会建立“珍珠链”,并对国防大学的报告提出批评。我们相信,中国不大可能试图在军事上主导印度洋地区。即使它有这样的野心,“珍珠链”模式也不足以支撑专注于战斗作业的大规模中国空军和海军力量的后勤需要。中国需要一个强大得多的后勤基础设施来支持这样的军队。

  从理论上说,这将包括大型医院和医疗设施、弹药存储与分发、油料存储与分发、太平间服务、大型船舶装备修理设备、空中交通管制及其他空中支援设施以及空防与导弹防御系统等。而基于在商业港口秘密开发军事设施的“珍珠链”概念是不够的。此外,开发这样的设施需要很长时间,必要的建筑工作无法做到保密,因此在中国愿意承认这样的行为之前,外国就能完全猜透中国的意图。国防大学的报告详细地阐述了这种情况,并认为表明中国意图的最准确的指标将是其建立可以支持持久战斗行动的强大得多的海外军事后勤支持系统的努力。而“珍珠链”模式早已失去了其作为战略概念的有效性。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