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潜艇兵出航12天每天睡2小时 90%艇员起痱子

2015年03月03日 09:01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刚刚过去的2014年,“新”或许是最生动的注脚。“新常态”“新发展”“新动力”等改革热词鼓劲提气,改革“好声音”更是不绝于耳。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谋划、全面布局,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不仅让国家的方方面面发生了深刻变化,也给亿万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这一年,奋进在伟大复兴梦想征途上的中国,改革热情持续高涨,改革措施频频落地。对此,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亲历者,来自不同岗位的军队人大代表有着真切的体会。

  军队人大代表华明——

  出航、准备出航,我们只有这两种状态

  “我们只有两种状态——出航、准备出航。”在军队人大代表、海军某艇艇长华明的眼中,这是2014年让他感触最深的新常态。

  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引导官兵把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如今,我们进行战备训练,是怎么严怎么来,怎么难怎么做。”华明介绍说,去年一年,他率潜艇参加执行的演习演练、远航巡逻、战备值班等任务的次数,比之前两年加起来的总数还多。“所有演习演练中,无论海军还是舰队组织的,绝大部分是无预案的背靠背式自主对抗演练。”

  去年9月的一次紧急拉动让华明记忆犹新。那次任务由海军直接下达命令,只有24小时的准备时间。“出航前,我们既不知道要去哪里,也不知道要去干什么。有的艇员以为时间不会很长,只带了几身换洗衣服,结果我们这一去就是31天。在我曾执行过的任务中,这是准备时间最短,海区情况最复杂的一次。”

  华明说,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在出航期间有12天艇上严格限制用电。那段时间不能做饭,大家就吃罐头。限电还造成艇上温度、湿度很高,加之不能洗澡,90%的艇员身上起了痱子。任务艰巨则是更大的挑战。那12天,华明和艇员们几乎每天只能睡两个小时。正是凭着一股子拼劲,华明所在潜艇不仅顺利完成了这次紧急拉动任务,还收获了喜人的成绩。“在去年我们参加的所有比武中,所有项目全部进入前三名。”华明说。

  风正帆悬,破浪远行。“2015年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训练难度强度,推动部队训练进一步向实战靠拢、向打胜仗聚焦。”华明说,尽管身上的压力一年比一年大,但全艇官兵有信心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

  军队人大代表李丹妮——

  多一道“质检”,立法更科学

  “如果说以往立法看重的是解决问题,那现在更注重的是效果和质量。”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军队人大代表、海军潜艇学院某教研室主任李丹妮这样向记者描述自己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感受。

  2014年8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自1990年军事设施保护法颁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作为一名多次提出建议修改《军事设施保护法》的军队人大代表,李丹妮对其修订过程印象颇深。

  “与以往不同,在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前,这部法律经历了一个‘质检’环节——围绕法律出台的时机、实施的社会效果、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全国人大法工委专门举行了一场评估会。”李丹妮说,“我本人也有幸应邀参加了会议。”

  李丹妮告诉记者,参加评估会的12名代表中,既有从事军事设施保护研究的专家学者、军队代表,也有地方政府部门军事设施保护工作负责人,还有来自乡镇街道的基层工作者。会前,代表们不仅研读了草案等相关文件,全国人大法工委还就草案的起草过程、主要内容、审议和修改情况向代表作了详细说明。

  在评估过程中,参会代表们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有的代表说,为了确保法律的实施效果,应及时完善配套规定,加大对法律的宣传力度;也有人表示,在做好军事设施保护工作的同时,也要通过产业转移、就业安置等方式解决受影响群众的生计问题。

  “在法律草案出台前对其进行评估,是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以来采取的一项新举措。最近几年,从军事设施保护法到安全生产法、从商标法修正案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从旅游法到特种设备安全法……至少十几部法律都经历了提交审议前的评估检验。”李丹妮说,这一新常态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新出台法律的质量,也是我国不断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生动体现。

  军队人大代表西西玛——

  沙尘暴走了,游客们来了

  “过去,我们这里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山上连棵树都没有。最近几年,周边全都绿了,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去年,来了好多游客。”军队人大代表、武警某部副参谋长西西玛告诉记者,他们部队驻地位于宁夏固原市。从前,由于自然环境恶劣,这里曾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列入世界上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在野外训练,开饭时一阵风过来,碗里就是黑乎乎一层。不管什么季节,只要在室外半天,衬衣的领子、袖口就脏的不像样子。”西西玛回忆说。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西西玛介绍说,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年来,固原市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出台多项措施,下大力改善生态环境。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工程,与以往不同的是,哪个单位种的树哪个单位就要负责管护,要对种下的树苗终身负责。

  “驻地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帮助驻地群众改善生态环境是人民子弟兵义不容辞的责任。”西西玛告诉记者,5年来,他们单位共出动兵力3000人次,为驻地植树造林5000余亩。

  经过当地军民的不懈努力,今天的固原焕然一新——戈壁滩少了,山上的绿色多了;沙尘暴少了,蓝天白云的日子多了。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也让旅游业持续升温,去年当地共接待中外游客近200万人次,创造经济效益8亿多元。

  军队人大代表宋善玉——

  领导接地气,部队长士气

  “战士们住进了新房,大家可高兴了。”谈起2014年自己身边最大的变化,军队人大代表、济南军区某部教导员宋善玉脱口而出。

  作为一名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干部,宋善玉讲话很接地气。记者了解到,去年以前,他所在单位的战士还住在原来盖的老房子里。“老房子有年头了,楼内很多线路老化,造成安全隐患,楼体也出现不少裂缝,真是‘夏天一身汗,冬天打寒战’。”宋善玉深有感触地说。

  去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宋善玉所在部队的领导班子走入班排,发现战士们对营房问题反映较多。经过研究讨论,党委一班人决定改建营房。

  “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我们并没有扒掉老营房另起炉灶,而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建,在楼房外加了一层保温层,在楼内进行了粉刷修补,并改装了老化线路。”宋善玉说,在改建营房的过程中,团领导充分倾听基层战士的声音,采纳了大家提出的很多合理化建议。比如,楼内安装了很多声控灯,既节能,又方便;楼顶新建了塑钢顶棚晾衣房,战士们再也不用担心洗好晾晒的衣服被雨浇湿了。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给官兵们带来的变化不仅体现在营房。他说,去年以来,全团从上到下“递条子”“拉关系”“送礼找人”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如今,战士转士官、立功、考学,想靠‘小聪明’、搞歪门邪道肯定是行不通了。”

  改进作风永远在路上,这一新常态,既是中央提出的要求,也是军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接地气、全团上下树正气,不仅使战士们的合理诉求得到满足,密切了官兵关系,也遏制了不正之风。”宋善玉说:“风清气正的环境惠及的是每一个人,所以大伙都特别支持,行动更加自觉。”

  (罗铮)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