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官兵请贫困大娘到快餐店吃饭 大娘:84岁头一回

2015年03月04日 09:08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3月的抚顺,春寒料峭,春雪消融。

  雷锋走向世界的起点,全国学雷锋活动的源头——雷锋生前所在团处处春意盎然:新一代雷锋传人接力领航,让学雷锋这一永恒课题,在新形势下历久弥新、永葆青春,展现了学雷锋与时代同行的新图景。

  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情怀,一代人更有一代人的担当。在全国学雷锋纪念日前夕,记者前往雷锋生前所在团,触摸新形势下新一代雷锋传人学雷锋活动的时代脉搏。

  开启“线上线下”模式,让爱跨越时空

  2月11日,藏族学生贡去东珠心头格外温暖,身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恰盖乡尼江村的他,收到了沈阳市五里河街道办书记刘庆吉捐赠的“锋蜜”温暖包。这一天,包括贡去东珠在内的102名藏族学生,收到了内有棉衣、护手霜等物品的“锋蜜”温暖包。至此,来自北京、上海、武汉等17座城市的50位好心人,将爱心成功传递到藏区。

  天南海北的爱心汇聚藏区的一幕,源于“线上号召、线下行动”的学雷锋新模式。一周前,“雷锋班”在互联网上了解到,恰盖乡多名儿童家庭困难。经过与当地民政部门沟通确认后,他们在网上发起“锋蜜在行动”公益活动,很快得到50位好心人响应,认捐了102套“锋蜜”温暖包。“雷锋班”战士收集整理后邮寄到当地,并请民政部门转送给藏族学生。

  “跨越时空界限,汇聚爱的暖流。”“雷锋班”现任班长毕万昌告诉记者,随着互联网进军营,他们传播弘扬雷锋精神的渠道进一步拓展,在网上发起倡议,在网下集聚爱心,这种“线上线下”学雷锋模式,突破了地域限制,让爱跨越时空,能够汇聚更多爱,帮助更多人。

  2013年底,内蒙古赤峰市贫困大学生邢乔梅身患尿毒症,进入生命倒计时的她,在网上直播“生命日子”,引来大量网友关注。“雷锋班”的战士在网上看到这则消息后,立刻打去电话关心鼓励她。随后,连队还根据她的绘画特长,在网上发起“买画救人”行动,并带头汇款2000元认购油画。看到“买一幅油画,多一分生机”倡议后,各地网友纷纷行动起来,3幅、8幅……一幅幅油画,变成一笔笔透析费用,最终让邢乔梅转危为安。

  “线上线下”学雷锋模式,让爱跨越时空的故事何止于此。

  为帮助贫困山区儿童学习成才,去年2月21日,“雷锋班”在网上发起“爱心字典走进校园”活动。仅仅3个月便募集到13000余本字典,经共青团甘肃省委转递,惠及甘肃省226所小学的万余名学生。期间,来自铁路、学校等各行各业的3200多名爱心人士参与活动,奥运会羽毛球冠军李雪芮也捐赠了50本字典。

  “线上线下”学雷锋模式诞生以来,通过网络汇聚八方力量,在线上线下涌动爱心热潮,温暖了15个省市万余名需要帮助的人。谈起此事,雷锋生前所在团政委吕新胜欣喜不已:“与以往认领穷亲、摆摊便民等传统学雷锋模式相比,发轫于网络时代的‘线上线下’学雷锋模式,使学雷锋活动告别一地区‘单打独斗’,变为多地域‘抱团献爱’,既焕发了活力,又增添了实力。”

  倡导“小德微善”理念,人人可学雷锋

  “一块钱也能帮助他人。”去年初,该团汽车连指导员谢正谊发起爱心传递活动时,一些战士不禁问:“一块钱咋去帮人?”

  令大家没想到的是,一块钱迸发出不小的力量。连队开展“爱心1+1”活动,倡议每人每天节约一块钱用于献爱行善,一年下来,活动帮助了36名困难群众。

  “每天节约一块钱,点滴爱心成江河。”此事引来全团官兵的借鉴和参与,“爱心1+1”活动如星火燎原般在全团兴起,从团长、政委到普通一兵,从党委机关到基层营连,人人参与到活动中来。

  施人微善,温暖人心。去年初,毕万昌在沈阳北站候车时,发现一名衣衫褴褛的老大娘进德克士快餐店捡拾纸杯。出于同情,毕万昌点了一份鸡排套餐,请老大娘上座吃饭。没想到老大娘吃完后感动地说:“我今年84岁了,头一回到这吃饭。谢谢你,年轻人!”

  “总共花了23元,却让她感受到人间真情!”回想此事,毕万昌感慨道,23元温暖一个人,其实人人都能做到。

  抚顺市农民工子弟学校贫困生张佳兴,打小有一个航模梦。尽管一个便宜航模不过百元,可家里仍没有多余的钱购买航模。得知此事,中士任凯掏出积攒的零钱为他圆了航模梦……事后,任凯说:“其实,很多困难群众的愿望非常小,尽管我不富裕,但施以小德也能帮他们一把。”

  利用“数字传播”载体,亲切表达雷锋

  去年3月,由雷锋生前所在团联合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纪录片《雷锋班》杀青,在多家电视台上映,还在互联网播出,引来一片叫好。纪录片通过真实记录“雷锋班”学习、探索、弘扬雷锋精神的点滴,诠释了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和践行方向,让更多人了解雷锋、感悟雷锋、崇敬雷锋。

  “亲切表达雷锋,提高雷锋精神的传播效果,是我们拍摄影片的初衷。”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高山介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影片不说教、不做作,站在平民视角,用小事见真情。

  在雷锋生前所在团,像这样亲切表达雷锋的探索还有很多。团长李莹深有体会地说:“向成长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80后、90后军地青年传播雷锋精神,采用符合他们思维理念和审美习惯的‘数字传播’载体,如电影视频、MTV、照片、数字读物等,注入平易近人的风格,既叫好又叫座,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此言不虚。毕业于某音乐学院的战士雍文和、雍文森,受雷锋精神感染,入伍后自发用雷锋歌曲传播雷锋精神。此事得到团党委大力支持,鼓励他们传唱和创作雷锋歌曲。在著名作曲家吴颂今的指导下,两兄弟搜集了221首学雷锋歌曲,并创作出《如果你是一滴水》《雷锋啊,我们的好班长》等富有时代气息、朗朗上口的歌曲。在北京大学志愿文化节开幕式上刚一献唱,便赢得师生的称赞和喜爱。

  数字化礼包是传播雷锋精神的又一载体。据了解,这个团将雷锋经典故事、雷锋格言语录、雷锋精神授课等影像文字资料,汇编刻入光盘,形成关于雷锋精神的数字读物,通过赠送、邮寄、演示等方式在军地传播。获赠数字化礼包的抚顺市一位领导说:“轻点鼠标,仿佛走进了雷锋精神的殿堂,图文并茂、绘声绘色、可观可感,每看一次,对雷锋精神的理解更深一层,连自家小孩都爱看。”

  雷锋生前所在团还携手沈阳市海关开通“学雷锋数字图书馆”,在军地演唱自创雷锋歌曲,举办“雷锋——时代的偶像”全国摄影展……近3年来,一个个“数字传播”载体,风格平易、魅力独到,让雷锋精神在更多人心中落地生根。(石 榴 本报特约记者 李大勇 姜玉坤)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