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东海舰队某防救船大队:沧海横流练就海上救护神

2015年04月25日 10: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东海舰队某防救船大队:沧海横流练就海上救护神
防救船大队士兵海上清理杂物。 海军提供 摄
防救船大队士兵为潜艇接供气管、高压气管。 海军提供 摄
防救船大队士兵夜间训练。 海军提供 摄

  中新网宁波4月25日电(倪晨琪)“老婆说,家里有事想到的第一个人永远是丈夫,但是永远找不到他。”东海舰队某防救船大队二级军士长、二级潜水员刘安学微笑却极尽愧疚地向记者这样开场。

  刘安学所在的东海舰队某作战支援舰支队防救船大队,长期担负援潜救生、舰艇救援、沉船打捞、航道清障和陆地机动抢险等使命任务。

  从探摸“跃进”号到“桑美”台风后打捞沉船,从打捞运载火箭数据舱到为“神舟”飞船返回舱保驾,从APEC会议到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水下安全保障,从援潜救生训练到突发灾难中的人道救援……“刘安学们”用“闯龙潭、战险恶,下头水、建奇功”的团队精神搏击江河湖海,勇闯生命禁区,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锻造血性底气

  “18岁那年,在大连舰艇学院学习,期间遇到有个女孩落水了,我去救援。等我抓到她,她已经没了呼吸,虽然把她和我绑在一块将死者打捞上来,但当时我确实吓哭了。”刘安学对于20多年前第一次打捞死者的感觉记忆犹新。

  而如今,无论是打捞船只、飞机残骸,还是打捞死者,刘安学都已经习以为常。  该防救船大队前身是华东军区海军抢险救生队,成立于1954年,是海军组建最早的防救专业队伍。60多年的发展史,既是经受国家和军队各种重大任务考验的成长史,也是官兵无私无畏、奉献拼搏、敢打硬仗的奋斗史。

  1963年,该大队奉命执行由周恩来总理领导的“跃进”号沉没原因调查任务,在失事海域浪大流急暗礁多的恶劣环境下,连续一个多月水下探摸取证,查明事件真相,澄清是非谣言,以事实和行动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1977年,国家作出打捞“阿波丸”沉船决定后,大队官兵突破世界公认的60米常规空气潜水作业极限,在78米水深的复杂海域,成功打捞出沉船物资,打破国外所谓中国无法自行打捞“阿波丸”沉船的断言。

  2001年5月,杭州萧山机场在布设水下光缆过程中,突遇河堤大面积崩塌,一名正在作业的地方潜水员被沙石掩埋河底,大队接到紧急求援后火速赶到现场,凭着一股“不怕死”的劲头,在水下连续作业6个小时,将被困28小时的遇险人员营救出水。

  2003年,中国国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中队官兵领受了搜索打捞飞船逃逸救生舱任务,前出陌生海域,深化针对性训练,圆满完成了任务。

  2006年6月,大队担负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水下安保任务,24名潜水骨干凭借参加2001年APEC会议水下安保任务的成功经验,在下水作业159人次,潜水时间10900分钟,探摸面积近9.7万平方米,共检查浮动码头14座、水下桩柱120余根,直接保障与会各国元首、贵宾的水上活动安全。

  2010年大队官兵参加上海世博会水下安保任务,先后检验论证各种实战方案预案30余种,丰富积累了内陆水下安保任务的实战经验。

  细数大队的历史,刘安学总觉得数不清道不完,“前辈们那种‘不怕死’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官兵,艰苦的环境铸就我们铁血一样的战斗力。”

  “2006年在福建沙埕打捞沉船作业中,被水下渔网缠绕,困在28米水深的海底长达3小时,当时真的以为自己就会这么没了,但战友的鼓励和一直以来的冷静精神以及对妻女的责任,让自己坚持住了。”四级军士长、二级潜水员张虎成回忆起当时的生死时刻还是有点激动。

  “但脱困出水后,他又继续投入战斗,当时我在船上感动万分,而这也已成为大队官兵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作为十几年的战友亦是朋友的刘安学也清楚记得当时的感受。

  沧海横流练就“技术精”

  “东海水下特别浑浊,情况很复杂很特殊,我们在水下都是爬的。”刘安学这样形容自己的日常工作。

  而为了训练和提高“爬”的技术,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刻苦训练。由此大队有一个常用词—“爬码头”。

  “我们有个代名词叫‘捞中人’,兄弟单位有人说,‘捞中人’很傲。不错,‘捞中人’确实很骄傲、很自豪,因为‘捞中人’有骄傲自豪的资本。”刘安学表示。

  官兵们介绍,在联合援救打捞作业中,没有“捞中人”干不了的工作。

  1987年9月,海军举办首次潜水专业大比武,“捞中人”两名官兵取得名次,双双立功,他们是:张登银、章以木。

  1998年11月,海军举办第二次潜水专业大比武,捞中人勇夺金牌,荣立二等功,他就是现任潜水分队分队长龚向东。

  2003年8月,舰队举办首届潜水专业比武,“捞中人”夺得三项第一、一项第二,他们是曹守杰、刘安学,双双立功。

  ……

  如今已是某作战支援舰支队支队长的前防救船大队大队长董焱,对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打捞记忆特别深。

  “当时‘库尔斯克’号沉没到108米深的海底,10天救援失败,艇上118名官兵全部遇难。我问官兵们‘我们有没有能力实施这样的救援?’回答我的是一片沉默。”董焱说。

  董焱回忆到,前所未有的紧迫感,促使官兵向大深度援潜救生冲击。2005年6月11日,芮红军、周小超等21名潜水员首次进行100米大深度氦氧潜水作业训练。头戴铜盔、脚登铅靴,以每分钟15米的速度向深海下潜。凭借平时练就的双眼蒙闭焊接技术,芮红军完成了水下焊接任务,顺利出水。

  “此举标志着我们能够利用现有潜水装具多批次同时实施大深度水下作业。为了这一天,潜水员付出了多少艰辛:10公里长跑、100次负重杠铃下蹲、100个俯卧撑、100次仰卧起坐,负重80公斤行走,进入加压舱,在15个大气压下生活一周……”董焱感慨。

  采访中,记者曾钻进加压舱体验潜水员的训练,刚增加了0.3个大气压,就感到浑身燥热、耳膜胀痛、头脑发懵。可想而知,潜水员们要锻炼出多么超强的耐压力。

  “水下尖兵”有传人

  记者采访中发现,大队办公楼前耸立着一尊铜像——该大队原大队长张达伍。

  张达伍一生献身于惊涛骇浪中,完成数百次艰难任务。1980年3月21日,中央军委授予他“献身海军事业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军指战员向他学习。

  回忆起父亲张达伍,儿子张克至今谈不上和父亲究竟有多少共同的回忆,因为小时候父亲基本不回家,长大后父亲也早已不在身边。

  “结婚25年,父亲和我们共度过两个春节。小时候他就好像陌生人,妈妈说有一次父亲随船到沪,回家准备吃饭时,5岁的我指着他对妈妈说,‘我们要吃饭了,这个人怎么还不走?’”张克向记者说到。

  防救船大队政委王寿宽说:“张达伍的精神,就像航道上不灭的灯标,永远激励着防救战士前进,争做英模人物。”

  在张达伍精神的激励下,该大队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张达伍”:朱其华、葛洪明、曹守杰、倪磊、刘安学、张虎成等等。

  组建60多年来,防救船大队先后完成急难险重任务400余次,支援地方抢险救灾1000余次。防救船大队官兵的足迹踏遍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等十三个省市,留下一片赞语:“军民协作的典范”,“海上救护神”,“水下尖兵为国为民”……(完)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