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军队老首长张志遗嘱交20万党费 拒“拉一把”女儿

2015年04月30日 09:00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军队老首长张志遗嘱交20万党费拒“拉一把”女儿
每天看报的习惯陪伴了张志几十年。图片由作者提供

  ■老首长张志常说,在老百姓眼里,共产党员的“员”字,通常是省略掉的。你在哪里,党就在哪里

  ■老首长张志病情加重后时常会忘记自己是谁,可有一次,前来陪护的工作人员李胜红听到老首长一字不落地唱着他最喜欢的歌——《在太行山上》

  ■按规定,老首长张志配有专车,可配了10年的车才跑了区区几万公里。这是因为,他从不允许家人坐他的车办私事

  这个画面令人动容——

  那天,认知障碍越来越明显的老八路、济南军区原副政委张志把家人都喊来:“我最近感觉身体不太好,脑子也是一阵清醒、一阵糊涂,趁现在还清醒交代一下后事:从我积蓄中拿出20万元交党费、遗体解剖供医学研究、丧事从简不给组织添麻烦。”一口气说完,他轻轻呼出一口气。

  4月20日14时25分,张志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把一半积蓄交给党、遗体用作医学研究、丧事从简,这也成为他——一个17岁就携笔从戎的老八路、有着7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生平最后的交代。

  对自己“抠”却对组织大方,上交20万元党费——

  他对党有着不同寻常的忠诚和情感

  他买衣服总是去批发市场“淘”衣服,因为那里的衣服便宜;

  一把木梳他用了20年,梳齿掉了一小半还在用;

  当年打仗缴获了一把水果刀,他一用就是60年,刀刃都秃了。

  对新来的工作人员魏兴烨来说,很长一段时间都很难把眼前的老首长张志与军区级别的领导干部划上等号。特别是有一次,张志的腰带坏了,他用了半天工夫硬是把多年前的一个旧皮包带成功“改造”成了腰带。他把新腰带扎起来,拍了两下,乐滋滋地对刚到家的小女儿张红红说:“看,新腰带不错吧!”

  魏兴烨当时看得一愣,心里暗自想道:这个老首长,对自己也太“抠”了。

  当得知张志要把平生积蓄的一半——20万元作为最后一笔党费上交给组织时,魏兴烨再度一愣——张志对自己“抠”,对组织大方,这种巨大的反差形成一个巨大的问号,缠绕在魏兴烨的脑海,直到那一天。

  那天,躺在病床上的张志,猛然抬头问陪护的魏兴烨:“今天几号?”

  当得知是那个月的28号,张志郑重交代:“别忘了过两天替我交下月的党费!”

  那天,魏兴烨才意识到,这么多年,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病床上,对张志来说,每月按时交党费是天大的事。

  在大女儿张芳的印象中,不管遇到什么,哪怕是在那些动荡岁月,父亲都从未动摇过对党的忠诚,也从未削弱过对党的情感。

  1990年前后,离休不久的张志带着张芳和小外孙专程去了趟离家不远的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张芳记得很清楚,当时面对英雄纪念碑,年近70岁的父亲一本正经地给未懂世事的小家伙讲起了济南战役,之后又教小家伙面朝纪念碑和烈士墓碑毕恭毕敬地敬礼……

  临走了还想着能为别人做点事,遗体解剖以供医学研究——

  他一辈子心里头装的都是群众

  很长一段时间,张志深受心脏病等病痛折磨,最严重时,他晚上睡觉不能躺着,只能半坐着。

  “让医生打开看看,或许,就能找到好法子,让别的病人少受点罪!”正是带着这样的想法,张志自愿去世后解剖遗体供医学研究。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辈子心里头装的都是群众,临走了还想着能为别人做点事。”提起张志这一举动,老部下、退休干部徐鹏热泪盈眶。

  张志出身大户人家,外祖父曾官至北洋政府少将,可他看到普通百姓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流离失所,便在17岁那年毅然投身抗战。后来,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懂得了党的理想与宗旨,从此认定一条道,这一辈子要为人民奋斗终生。

  这样的决心和选择,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都不曾褪色。在最艰苦的战斗岁月,他独自一人开展敌后斗争、身先士卒英勇作战……

  2008年汶川大地震,张志第一时间拿出2000元捐给灾区,“意犹未尽”的他又转身跑到商场买下新棉被寄给灾区。

  他常说,在老百姓眼里,共产党员的“员”字,通常是省略掉的。你在哪里,党就在哪里,你把群众放心里,他们才会把党放心上。

  在最后的日子里,随着病情的加重,张志时常会忘记自己是谁。

  可有一次,前来陪护的工作人员李胜红听到张志一字不落地唱着他最喜欢的歌——《在太行山上》。

  “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90多岁的老人唱得字正腔圆,满眼含泪。

  李胜红说,那是他听过的最动听的《在太行山上》。

  面对记者,李胜红动情说道,生活中有些事,看似已消逝得了无印记,其实它一直停留在那儿。这也正如张志那颗初心,它从未因漫长岁月和疾病缠身而改变,相反,经过岁月磨洗,它变得愈发坚定。

  从来不愿给组织添麻烦,特别叮嘱丧事一切从简——

  在他看来,大手大脚花组织的钱,就是党性修养出了问题

  那是几年前,掉了多颗牙的张志,到医院补牙。年轻的医生精心补好上颚的一颗牙,正准备接着补下颚的牙齿时,对新牙颇满意的张志顺口问道:“这牙不错,挺轻,什么材质?价格怎样?”

  当得知这颗假牙用的是钛合金材料、价值不菲时,张志说啥也不补了。

  “我是不用花钱,可组织的钱就不是钱了?”面对医生“按规定您可以享受这项医疗待遇”的好心劝说,张志很心疼地反问道。

  对此,隔壁眼科的医生就要有“经验”得多。张志眼神不好,偶尔来配眼镜,医生从不推荐价格偏贵的眼镜,因为他知道,老首长肯定不会选。

  在张志看来,大手大脚花组织的钱,这不是性格问题,而是人品问题、党性修养问题。

  按规定,他配有专车,可配了10年的车才跑了区区几万公里。这是因为,他从不允许家人坐他的车办私事。

  不仅如此,不管是在岗位上还是退下来,他很少为自己家里的事向组织开口。

  当年,大女儿在工厂做最普通的仪表工,日子过得很紧张。当时已是军职干部的张志安慰她:“你好歹有个正式工作,许多人还不如你呢!好好干,干到八级工,日子就好过了!”

  2008年,在部队工作、上次评职称没通过的小女儿想让父亲“拉一把”,没想到,只换来张志一番教导,话不多就几个字:人要靠真本事。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张志最喜欢的一句话。如今,他做到了:鼻梁上还是那副旧眼镜,嘴巴里依然是没补完的牙……他就这样,带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有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每当杰出的人物去世,我们便仿佛听到翅膀拍击的巨大响声。一个人的生命像火炬一样熄灭了,却以思想的形式重放光芒。于是人们看到,原来以为熄灭的东西是无法熄灭的。”(特约记者 魏 国 付晓辉 通讯员 裘 明)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