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民企研发新型等离子切焊机 大批量装备装甲部队

2015年05月11日 10:27 来源:中国国防报  参与互动()

  上海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大会暨项目对接会上展示的北斗卫星系统模型。张建松摄

  4月下旬,华东五省一市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科研生产与保障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上海在加快“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程中,将搭建军民两用技术平台作为军民深度融合的重中之重,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双向搭载的技术转化之路。

  构建两用技术融合机制——

  一批科技成果互惠共赢

  去年11月27日,由科技部、工信部、解放军总装备部和上海市政府、上海市国防动员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4第三届上海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大会暨项目对接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会议取得了许多重量级的成果。总装备部、上海警备区、核工业集团核动力院等中央和部队有关部门,分别与上海市有关单位和企业,签署了“军民融合射频识别产业技术”“某芯片百万量级应用示范”等10项战略合作协议。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第一战斗力。”上海市领导介绍说,上海在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程中,加大军民融合力度,探索搭建了军民技术交流、项目发布展示、成果转化对接的平台,让更多科技成果惠及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丰厚的政治、经济、社会效益。

  在前不久上海举行的“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项目”“国家军工集团在沪研究所项目”等4场对接会上,数家民营企业中标。

  研发某新型信息化指挥车的民营企业——上海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获得了接受军购订单的“绿色通道”。该公司总经理刘幸偕感慨地说,“作为民营企业,能够参与国防建设,在军地合作和军民融合中快速壮大,这对于我们地方民营经济的发展,本身也是一种激励。”

  为推进更多民营企业“参军”,上海还成立军民两用技术促进会,在企业工商登记、经营范围调整、项目申报审批、技术升级改造等方面建立绿色通道,在拓宽军民融合路径、创新军民融合方式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

  搭载民用科研生产体系——

  国防动员中心崭露头角

  某大学医用生物材料研究所研制的高效快速止血剂可以直接撒在伤口上,在几分钟内迅速控制创伤出血,适用于中度、重度开放性创口止血,特别适用于战场急救时单兵的自救或互救。

  “上海有着丰富的科技资源。”上海市国动委常务副主任、警备区司令员何卫东告诉记者,近年来,上海充分挖掘各行业领域的高新技术潜力,有计划地把国防动员项目“搭载”到地方重点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数字化制造、特种信息产品、车辆轮胎和等离子切焊机等12个国家级动员中心。

  可喜的是,这12个国家级动员中心先后研制出人工骨、人造皮肤、急救高效止血剂、人工血液代用品等一大批新型军民两用材料,被部队广泛推广应用。

  去年5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和警备区联合出台了《关于推动上海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产业发展、科技信息等7个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重点实施领域。

  由上海某企业研发的水介质等离子切焊机技术,因其便携、安全、瞬间高温切割的特点,被装甲部队大批量用于装甲抢修。由某公司研发的“国防交通辅助决策系统”,将民航、海事、地面交通和部队指挥系统无缝衔接。

  除了集优“搭载”大批科研院所外,上海还动员重点骨干企业也融入国防产品生产。记者在上海某食品公司的压缩饼干生产线上看到,这家公司建立的某野战食品动员基地,目前年产量可达数万吨。

  “上海在军民融合上经过多年努力,已从促进现有高新技术与军事需求的直接对接,向筛选布局,既有军事需求牵引,又有产业发展前景的军民两用技术一体化发展推进。”上海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党委书记陈东告诉记者,他们不仅抓好军民两用项目的签约,还建立一整套机制对以往三届大会签约对接的项目进行评估,提供个性化扶持引导,确保签约项目开花结果。

  2014年底,在上海市举办的军民科技成果展上,国内首颗40纳米级芯片、某燃料电池无人机、月球车、量子通信、新材料等一大批成果被集中展示,涉及卫星应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

  聚力两用技术成果转化——

  生产力战斗力比翼齐飞

  某大型车辆投送运输分队、某光电干扰分队、某电磁频谱管控分队……在前不久上海警备区组织的后备力量整组点验演练上,各类高技术分队让人目不暇接。

  “上海市依托各类高科技园区和科研院所组建了民兵水文监测、电磁频谱管控、测绘导航等10多支新型民兵专业分队。”上海市国防动员委员会秘书长、上海警备区参谋长韩志凯介绍说。

  走进位于上海虹桥的“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基地”,记者看到,长三角北斗导航卫星应用示范工程等一大批军转民项目已正式启动,内容包括车辆监管服务、大众位置服务和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等,这些智慧城市北斗应用示范项目已在长三角地区全面推广。

  “北斗导航示范应用、红外光电产业等重大项目落地,带动了上海产业发展升级,青浦区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上海市科委领导告诉记者,中国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技术基地正式落户该区,已经吸引了30余家企业入驻,形成了北斗产业链,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科技让上海军民融合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上海警备区政委马家利介绍说,如今,一大批军工产业纳入上海新一轮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规划,而上海也在民用核能、航天、飞机、船舶、民爆器材等优势技术产业上为军事斗争准备和国防建设注入了强大能量。(谢 聪 本报记者 丁绍学)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