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内蒙“生命禁区”:战士把救命水让给战友后牺牲

2015年05月14日 08:59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落日余晖下,边防官兵骑跨战马迎风驰骋。褚文杰摄 

  内蒙古八千里边关,像腾飞的骏马,横亘在祖国的正北方。

  莽莽林海,辽阔草原,千里戈壁,浩瀚沙漠……从东到西,这些标志性的地形地貌依次铺展在内蒙古边防一线。这里苦,冷得出奇,热得要命;这里美,天高云淡,风景如画;这里甜,边疆的歌声甜,军民的情谊甜。

  踏访内蒙古军区八千里边防线,一路聆听边防战士的戍边故事,一路感悟他们的爱国情怀,我们的心弦一次次被拨动,我们的脑海中一次次浮现出这样唯美的意象:草原胸怀、胡杨意志、骆驼品格、战马雄风……这些极具地域、边防、部队特色的比喻,正是“北疆卫士”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北疆官兵卫国戍边的“精神名片”。

  草原胸怀

  包容豁达、志存高远、质朴纯洁、忠诚可靠

  像草原一样博大宽广

  “我的心爱在天边,天边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草原辽阔宽广,歌声豪放悠长,一如北疆边防军人豁达的情怀。

  2015年第一天,冰雪笼罩着北疆边防线,一条消息像长了翅膀,在八千里边防线传递:某边防团中士鲁建华获2014年度“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喜讯传开,远在利比里亚执行国际维和任务的鲁建华通过长途电话向战友们报告:“是北疆草原培育了我,我要加倍努力回报!”

  一个从大凉山走出的彝族汉子,如何成长为一名草原雄鹰般的优秀边防战士?记者驱车穿行茫茫雪原,来到驻守呼伦贝尔草原深处的该边防团一探究竟。

  提起鲁建华的成长轨迹,某边防连指导员李磊如数家珍:鲁建华参军入伍时,北疆一线正是零下四十摄氏度的极寒,克服气候的巨大落差,是他迈过军旅人生的第一道坎。2014年,当团党委研究决定推荐他为士兵提干对象时,却因年龄偏大失去机会。但失败并没有把他击倒,经过短暂的调整,他重新精神焕发地投入工作,这是他迈过的第二道坎。去年,得知部队担负国际维和任务,鲁建华主动提出申请,经过层层选拔后,成为中国第17批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大队的一员,随队前往埃博拉疫情肆虐的西非地区执行国际维和任务,他勇敢地迈过了第三道坎。

  在某边防团荣誉室,记者看到一位烈士的名字——骆超强,为救落水渔民而英勇牺牲的年轻士兵,他被北京军区评为2012年度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新闻人物。他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为了实现边关梦,他继承先辈遗愿携笔从戎,用参军报国的价值追求锁定卫国戍边的人生坐标。为了救渔民兄弟,他舍生忘死、纵身一跃,用北疆卫士的英雄壮举定格了人生的长度和意义。”

  得知团卫生队军医周金成刚刚被驻地政府评为 “十佳青年”并荣立二等功时,记者前去采访。不想,周金成连连摆手:“我的事儿微不足道,这是我们边防军医的传统。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团的军医王新民就被军区授予了‘戍边爱民雷锋式好军医’荣誉称号。”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北疆边防军人的形象在记者脑海中渐渐清晰。北疆草原,这片热土孕育、滋养、凝结着他们包容豁达、志存高远、质朴纯洁、忠诚可靠的品格,生生不息,不断升华。

  胡杨意志

  生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

  像胡杨一样坚忍不拔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余晖下的沙海美得像一幅油画。

  记者随清河口一连执勤官兵登上巡逻车,实地体验边境巡逻。执勤小组共7人,最吸引记者的有2个。副政委陈宝,这位在一连当了整整5年指导员的老兵,调机关工作后下连当兵,主动申请再到清河口一连。一排长张琳,军校毕业后强烈要求到最艰苦地区锻炼,美滋滋地来到一连。

  记者不禁奇怪:一方面,来到一连的官兵,像进了蜜罐一样兴奋不已;另一方面,一连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周边荒芜寂寞,人迹罕至,“天上不过鸟,沙石随风跑,四季一个色,人烟无处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生命禁区”。两者之间,似乎很难找到某种内在联系。

  正当记者陷入沉思之际,一阵狂风卷着黄沙呼啸扑来。浑黄的沙尘如遮天的幔帐,铺天盖地。巡逻车仿佛汪洋中的一叶船,在颠簸中摇来晃去,车身与沙石撞击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

  “请大家下车,瞻仰张良烈士!”听到连长石旭峰下达的命令,官兵们鱼贯跳下车。记者裹紧迷彩服,刚一露头,就被狂风狠狠地掀了个跟头。

  巡逻小组却已整齐地肃立在一块简易的墓碑前,庄严地举起了右手。石旭峰戴上洁白的手套,小心地擦掉浮尘,直到“张良烈士墓”几个大字清晰可见。官兵们把舍不得喝的矿泉水打开,一滴滴地洒在烈士墓前……

  巡逻车迎着风沙继续前进,车厢内的气氛变得凝重,大家的话题集中到一个人身上——2002年5月14日,18岁的战士张良,巡逻途中突遇极热天气,他把仅有的半壶救命水让给了中暑的战友,自己最终长眠在大漠戈壁。

  是什么让他做出生死抉择?是“胡杨哨兵”精神,陈宝说。军分区每年评选“胡杨哨兵”,一代代官兵传承着“环境苦吓不倒,任务重压不倒,困难多难不倒”的胡杨精神。那种“生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的特殊秉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驻守在这里的边防官兵。清河口连虽小,却先后涌现出“戈壁红柳”何卫平、“白发军医”赵俊飞等10多名闻名全军的杰出代表。

  返回连队,天色渐黑。回望漫漫边防巡逻路,有一棵胡杨在风沙中英姿勃发,傲然挺立,忠诚地守护着脚下的土地。

  骆驼品格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

  像骆驼一样执著坚守

  “遥远的海市蜃楼,驼队就像移动的山……”歌里唱到,骆驼是山;诗里写道,骆驼是舟;边防军人眼里,骆驼就是他们自己的写照。

  在阿拉善某边防连,记者看到了一座绿意盎然的蔬菜大棚。种植员李世雷对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记得一清二楚。正在连队蹲点的团政治处副主任刘柏林告诉记者,这个兵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利用休假时间学习种植技术,又自费到北京育种公司购买了种子,现在已经成为连队的种植专家。

  说到菜,刘柏林讲起了“一个西红杮”的故事。那年春节,上级给连队送了一车蔬菜,因路远颠簸,车辆趴窝,到达连队时所有的菜都被颠碎了,只剩下一个完整的西红柿。最后,熬了一锅西红柿鸡蛋汤,全连官兵过了一个难忘的除夕夜。

  吃菜难是边防官兵的一块心病,但他们不服输,一代代戍边官兵向恶劣的自然环境宣战。没有土,他们从几百公里外的地方拉;缺少水,大家洗脸不打香皂,一盆水洗了脸洗脚,洗了脚浇地;风沙大,就筑起挡风墙、栽上防沙柳;菜苗枯死,他们栽了一茬又一茬,硬是在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上,创造了“千里戈壁,十亩江南”的奇迹。

  顽强生存,吃苦奉献,执著坚守,官兵们像大漠骆驼,昂首行走边关。

  在祖国版图鸡冠顶上的伊木河边防连,每一名官兵都知道“布娃娃”的故事。那年春天,连长张国臣的妻子带着4岁女儿来部队探亲,坐汽车、倒火车,辗转几千公里,好不容易来到距连队50公里的山脚下。可是一场大雪封住了上山的道路,两地长相思,咫尺难相见,一年一次的探亲机会就这样失去了。天真的女儿把心爱的布娃娃放在冰河边,哭着说:“雪化了,你一定要替我去看看爸爸!”

  被授予“模范边防营长”荣誉称号的刘成,如今已经任职兴安军分区副参谋长。说起自己的经历,他十分感慨:“当兵18年,天天守边关;任职3个连,全在边防连;后来当营长,还在边防上。”记者问他为什么,他说:“打骨子里喜欢边防,身体里流着边防的血,我选择,我无悔。”

  后 记

  在内蒙古边防采访的最后一站,是地处大兴安岭深处的三角山哨所。

  那里,“相思树”的故事无人不知。带领战士巡逻的连长李相恩,为救战友白乙拉被汹涌的哈拉哈河卷走,妻子郭凤荣亲手在哨所前栽下一棵树,取名“相思树”。此后,每年丈夫的祭日,她都会带着儿子来到哨所,在“相思树”前寄托哀思,30年从未间断。弥留之际,郭凤荣请求把她的骨灰撒进界河,撒在她丈夫失踪的地方,永远陪伴他。

  去年春节前夕,习近平主席到三角山哨所视察,连队官兵列队“相思树”下举手敬礼。指导员王磊动情地告诉记者:“主席来到哨所和我们一起站岗,指示我们要扎根边关、安心边关、创业边关、立功边关。我们一定牢记嘱托,像‘相思树’一样,把根扎在哨位上,做祖国和人民放心的北疆卫士!”

  这,就是新一代北疆卫士的豪迈誓言。(记者 钱晓虎 特约记者 覃照平 王忠辉)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