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西方垄断世界90%新闻信息传播 俄反击争夺话语权

2015年05月21日 15:17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

  ■ 在红场阅兵中亮相的T-14坦克被一些西方媒体揶揄为“街道怪兽”

  俄罗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已经圆满结束,可是围绕着阅兵和二战的舆论交锋仍然没有停歇。有军事专家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舆论战”逐渐演化成传统战争的“兄弟”,其“第二战场”的特质日趋凸显。一些国家已具备通过舆论战,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对于这一点,各国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阅兵引发舆论反击战

  俄罗斯《观点报》报道,虽然红场阅兵早已结束,但“阅兵效应”并未离俄罗斯而去。俄罗斯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契机,举办红场盛大阅兵式等活动并不是简单的“国家典礼”,而是带有政治、军事、外交等多重因素的“舆论攻坚战”。

  俄《共青团真理报》指出,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蓄意歪曲二战历史、诋毁苏联在二战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混淆了视听。3月20日至4月9日,英国民调机构就“哪个国家军队在反对法西斯、解放欧洲的战争中作出决定性贡献”这一问题,对3000名美国、德国和法国民众进行调查,给出的选项共有5个,分别是美军、苏军、英军、其他武装力量和“很难回答”。结果,43%的受访者选择美军、20%选择英军,仅有13%选择苏军。但事实是,整个二战期间,苏军摧毁了506个德国师,以及100多个仆从国师,而美军和英军摧毁的法西斯军队只有176个师。俄媒认为,上述民调之所以得出悖离史实的结论,主要源于西方多年来对苏联二战历史作用的“虚无化”宣传。某些西方国家在欧洲掀起的“重新审视二战历史”思潮的本质,就是要“妖魔化”俄罗斯,为重建“对俄战略包围圈”培植土壤。

  作为反制,俄罗斯就是要通过大阅兵及其附属活动还原二战的真实面目。以此次阅兵为例,俄国防部的官网准备了丰富的二战背景信息。俄罗斯列瓦达调查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有接近90%的民众接受了相关信息,认同在面临现实威胁时,需要军队来保卫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阅兵活动中,一些西方国家的媒体刻意寻找“瑕疵”。在某些报道中,一辆“山毛榉-M2”防空导弹车因故障熄火,而最新的T-14坦克也被揶揄为“命运未定的‘街道怪兽’”。

  制造“战争一言堂”

  历史表明,舆论战往往是热战的前奏。回顾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就能发现,美军要到哪里打仗,其舆论就向哪里聚焦,舆论达到顶峰之时,就是美军开战之日。

  事实上,美军的舆论战越打越巧妙。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国媒体每天都有南联盟政府“迫害”科索沃阿族人的大量报道,播放美军武器摧毁南军目标的画面,动摇南联盟民众的意志。美军特战司令部所属的空军第193联队的6架心理战飞机轮流升空,每天向南联盟发送4小时广播和电视节目,用塞尔维亚语展开心理攻势。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利用通信卫星加强“美国之音”的宣传能力,延长普什图语和波斯语节目的播出时间,逐渐控制了阿富汗的舆论传播权。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更是大量使用高科技手段,通过近乎现场直播的方式报道军事“斩首”行动,并将涉及战争的报道固化为只有美国的“一家之言”,极大削弱了伊拉克军民的抵抗意志。

  需要强调的是,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运用舆论战手段并不局限于某场战争。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各种革命”(如原捷克斯洛伐克“天鹅绒革命”、格鲁吉亚“玫瑰革命”、乌克兰“栗子花革命”、突尼斯“茉莉花革命”)背后,几乎都有舆论战的影子。由此可见,国家的前途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舆论传播密切相关。

  如何面对舆论强权

  有军事专家指出,现代战争并存着两个互为依存(甚至融为一体)的战场,一个是互相攻防的军事战场,另一个是扑朔迷离的舆论战场。甚至可以说,没有传媒就没有战争,舆论战已经上升到战略地位。一个国家如果输掉舆论战,或者轻易授人以柄,那么这个国家就危险了。

  中国有句老话是“有理不在声高”,然而现实是严酷的:美国等西方国家垄断着世界大部分地区近90%的新闻信息传播,“军事强国”往往也是“舆论强国”,这就导致国际舆论往往呈现出一边倒的不对称性。俄罗斯总统普京此前就乌克兰危机问题在会见各国记者时表示:“美国几乎垄断全球英语媒体,一旦需要,他们能把白的说成黑的,还能让黑的变成白的。”

  新兴国家如何应对霸权国家的舆论战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这一方面,俄罗斯表现出令人瞩目的能力。俄总统普京曾表示,媒体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一种“软实力”的体现,必须强化媒体的作用以提升国家形象。2013年12月,他下令重组国有媒体,合并享有盛名的俄罗斯新闻社和“俄罗斯之声”电台,在其基础上组建“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2014年底,俄罗斯还整合俄罗斯新闻社与“俄罗斯之声”广播公司的外语报道,打造出新的媒体品牌——“卫星网”,对国际大事提供另外一种解读,以抗衡西方国家的“舆论战”。俄地缘政治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康斯坦丁·西夫科夫认为,这一举措显示了俄政府反击西方抹黑俄罗斯,塑造国家形象和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决心。 (章节)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