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老兵零下十几度裸手检测直升机 被扯下一大块皮

2015年06月09日 09:26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3位老兵在电视台演播室接受采访,由左至右依次为马西强、项有余、穆永厚。史帅磊摄

  5月18日晚,济南军区某陆航团3位肩扛“四道拐”的老兵齐聚团里自建的“翼虎电视台”,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大讨论,与全团官兵一起分享强军路上的精彩故事。

  马西强、项有余和穆永厚这3位老兵,有着相似的经历。他们都生于1972年,都在1990年入伍,均为该团空勤机械技师,去年同时荣立二等功,今年一起晋升为一级军士长,肩头扛上了俗称的“四道拐”军衔。仅去年一年,他们共参加10余项重大任务,人均空中伴随保障飞行超过300小时,是团里机务专业名副其实的“顶梁柱”。

  “没有部队这个舞台,就没有我人生的精彩!”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老兵穆永厚率先打开了话匣子。在他当兵的25年时间里,我军直升机主战装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他也由地勤机械员改为空勤机械技师。现如今,他熟练掌握3种机型维护技术,各类故障手到病除。演播室里,穆永厚拿出一大摞亮闪闪的军功章,从’98抗洪、汶川抗震救灾到青岛奥帆赛安保、珠海航展航拍,每一枚军功章都在无声地述说着完成一次次重大任务的艰辛与精彩,让电视机前的官兵认清自己肩上的使命和责任。

  老兵项有余平时就是个“闷葫芦”,面对主持人,他有些紧张地搓着双手。看到他手背上那道醒目的伤疤,主持人请他讲讲这枚特殊“荣誉勋章”背后的故事。那是去年冬天,一次机务检查,项有余发现直升机尾梁下方有几道油痕。为了弄清原委,他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后舱里实行裸手检测,因为天气寒冷,皮肤粘在了零件上,硬生生地扯下了一大块皮。伤疤见证的是一位老机务兵渗透到血液里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老兵的精彩在继续,现场的气氛越来越热烈。“都说飞行无小事、离地三分险,空中伴随保障这么些年,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险情?有没有胆怯过?”场站警卫连上等兵尚琳杰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

  “遇到险情谁都紧张,只有本领过硬才能沉着应对、顺利化解。”老兵马西强接过话题,为战友们讲述了自己的那次“空中惊魂”。一次复杂气象飞行训练,起飞后大约过了20分钟,他隐约闻到机舱内有股淡淡的焦糊味。“不好,有线路故障!”凭着多年的保障经验,马西强的神经立刻绷了起来,在飞行状态下第一时间进行拆卸检查,仅5分钟就找到故障点并将短路烧毁的线路元器件更换完毕。落地后,飞行员和机务大队领导向他伸出大拇指:“倘若多耽搁两分钟,后果不堪设想。”

  由于技术过硬,经常有兄弟单位遇到修理难题前来请教,马西强多次准确判断出故障所在,引得多位机务专家啧啧称奇。

  “我希望有一天也能像马班长那样,成为一个有本领的好兵。”互动交流环节,刚刚被选拔为空勤机械技师的冯成林说,他一直把马西强当作自己的榜样。(郭守伟 本报特约通讯员 陈 豪 何 兵)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