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军区某部攻克全军重点项目 专家认为难完成

2015年07月02日 09:41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下好科研创新的“先手棋”

  ——南京军区某部加强科研创新工作纪事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几年,驻地颇为偏远的南京军区某部,屡屡成为上级关注的焦点:先后获全军“科技创新群体奖”,5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近期又有一项国家级重点课题取得突破……

  是什么让他们屡创佳绩?“习主席指出,国防科技创新要超前谋划,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我们着眼打赢、瞄准前沿、主动转型,走上了科研的‘快车道’。”该部部队长周恩一语道破奥秘。

  科研创新,要时刻有不换思想就换人的紧迫感——

  搬开思想的“绊马索”

  记者来到该部时,正赶上每周一次的技术交流活动。讲台上,一名上尉侃侃而谈一个多小时;讲台下,不少资历老、级别高的工程师仔细听讲,认真做笔记。

  “打破年龄、资历、级别束缚,让能者上。”该部领导告诉记者,科研战线容不得“官本位”思想,必须搬开思想的“绊马索”,让“老马”奋蹄、让“千里马”领跑,最终形成万马奔腾的态势。

  前些年,该部经验丰富的专家不少,但大项科研创新却总是停滞不前。在某项目的联合攻关中,该部已连续奋战了2年,设计方案数十套,但由于研究手段单一导致进展缓慢,结果率先进行信息化转型的兄弟单位攻克了该项目。

  2013年初,该部党委决定成立信息化小组牵头转型。但万事开头难,部分专家骨干态度不够积极,不愿放弃多年来积累的传统技术和工作模式,对转型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不换思想就换人。该部经过信息化能力素质考评,对16名科研岗位带头人进行了调整:几名考评不合格的老专家离岗补课,3名80后青年骨干走上科研带头人岗位,新组建的信息化小组更是由85后博士马大海领衔。

  随后,一个急需突破的全新课题摆到该部科研人员面前。按照传统的攻关办法,现有的理论完全行不通。马大海主动请缨,在一年多的攻关中,他领衔的年轻团队灵活运用前沿知识,以多手段、多方位、多角度的集成创新,先后解决了数十个关键性技术难题,最终成功完成了项目,创新的理论和技术在同行业引起震动,马大海因此荣立一等功。

  近年来,该部先后有6名老工程师主动转行,在新的研究领域攻关;20多名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成为科研攻坚主力,先后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数十项。

  科技创新,要时刻有当先锋打头阵的责任感——

  争当“过河卒子”

  科技强军,要求官兵不仅要把课题搞懂弄会,同时还要放远目光,思考得更深入些。

  一段时间,该部党委调研发现,随着科研攻关不断向纵深推进,部分科研人员不同程度存在追求短平快的现象,“拿来主义”思想盛行,甘于当“替补”,对前沿性和基础性课题的研究都投入不够。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无疑可以轻松地摘到果子,但我们更应该去努力做那个巨人。”为此,他们在部队科研大会上引导官兵:象棋中,小卒子貌似用处不大,但过河之后却威力大增。作为科研战线的干部,首先要有这样敢过河的追求,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往前“拱”。

  “科技领域是一个开放的竞技场,没有绝对的强者,只有不努力的弱者。”该部领导介绍,当前,云计算技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等新兴技术方兴未艾,如果不开展前瞻性、基础性课题研究,没有自己的核心产品,科研将始终陷于被动,最终被淘汰。

  为此,该部组建了前沿信息技术研发中心,在任务部署、力量投入等环节前瞻考虑,对新兴技术进行预研,将研究时间点前移;同时,对基础性课题进行立项,哪怕十年八年难出成绩也狠抓不放。

  紧盯前沿、扎实攻关,带来硕果累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该部研发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受到上级业务机关和权威科研机构的称赞。

  科技创新,要时刻有紧盯战场服务打赢的方向感——

  瞄准战场下好“连环棋”

  2013年初,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实战对抗演练中,该部使用的系统无法兼容,战机最终失去。

  此事促使党委“一班人”深刻反思:前些年搞科研创新,各部门各自为战,出现了单项冒尖的现象,平时看不出问题,一运用到实战中弊端显现。

  “下棋,一步往往很难将对手将死,只有环环相扣才能形成杀招。”该部领导感到,科研创新形不成合力,拿再多的单项奖都作用有限,必须紧盯战场需要,协力攻关。

  为此,该部科学统筹,着力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与研发的融合,解决部门间条块分割的现象,推进专业优化组合、力量编成混合、技术高度融合,加强深度协作。

  2014年,一个“硬骨头”摆在该部面前。这是全军某领域的重点项目,此前上级先后召集多家单位联合攻关,但进展缓慢,甚至有的专家认为,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完成。该部调集精兵强将,组成多个精干课题组,按照体系对抗、模块运作、系统集成的思路,研发人员制订了一套又一套方案,应用人员对应用环境进行了一次又一试验,半年后,该部率先实现攻关突破。

  ■马传友 本报记者 欧阳浩 通讯员 戴斌亮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