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武警狙击手打80米外不到1毫米刀刃 子弹被劈两半(2) 查看下一页

2015年07月07日 16:54 来源:中国武警网  参与互动()

  突破困境中的自己

  透过十字分划瞄准镜,110米外靶纸上的“小苹果”图案清晰可见。瞄准镜的这边有着一双犀利的眼睛,盯紧了晃动的“小苹果”。猎鹰突击队参赛队员王永川一次次调整着呼吸。这是一场以解救人质为背景的城市狙击课目,而“歹徒”正是刚刚瞄准镜里晃动的“小苹果”,“模拟人质”紧紧挨着“歹徒”。

  王永川感觉这刚刚构建起来临时狙击平台实在让他不舒服。其实,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已经在军警狙击手世界杯比赛第二天的凌晨5点就开始了。6月22日凌晨5点起床,又是不吃饭、喝水,再经历1个多小时的颠簸,王永川走下大巴车,眼前近似“城市”的居民楼错综复杂。没有来得及过多思考,王永川就和队友一起被带到了拉有警戒线的区域等待。已过中午12点,王永川和队友还未沾水米,他的体感已很难受,但他心里明白,作为一名狙击手就是要适应不同“作战环境”。这时,命令下达,王永川和队友立即进入“战斗”状态。

  “vigyázz, kész, rajt!(匈牙利语:预备,开始!)”快速从一楼突入到二楼指定区域,漆黑的楼道内王永川只能跟着指示牌前进,在二楼的一个窗户下,跪姿、架枪、瞄准。直径4cm大小的“小苹果”就在“模拟人质”的头上,而此刻瞄准镜内的景象却在上下晃动,如果这样不可能完成射击,甚至可能误伤人质。

  赛事组不提供任何辅助器材,只能利用窗户作为依托,参赛队员打中“歹徒”加15分,误伤“人质”要在总分中扣除20分。王永川明白,误伤人质的后果比跑靶还要严重,可作为狙击手就是要在危机时刻,一枪毙命,将人质救出。身高仅有1.75米的他,跪在沙袋上勉强能达到适合高度,而此时要稳定枪支,只有将一只手的肘部抵住窗沿,他深吸一口气,击发。身边的队友也在他的带动下,开始击发3发子弹。

  “jó, fantasztikus!(匈牙利语:很好,棒极了!)”在场检靶的外国赛事裁判员对王永川和李文竖起了大拇指,刚刚结束的课目中,他们六发子弹全部命中目标。

  “战场上,我们狙击手可能要经过很漫长的等待,甚至是要在忍受身体上各种不适的情况下,面对一无所知的环境,和极其简单的作战条件,最终一击毙敌。如果没有超于常人的忍耐力和过硬的战斗作风将无法完成任务。”领队米彦广对此深信不疑。

  第一天和第二天的比赛课目皆是11个,设置在6个陌生场地。比赛第二天,前5个城市狙击课目结束后,已经临近傍晚。在不到20分钟的时间内,李知雨和其他队员趁着转场的空档,才吃下了白天的第一顿饭。而此时,他又走上了赛场,摆在面前的两个目标没有告知具体距离,赛场上到处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而此时野外靶场上的风更是变幻无常。

  “实战中,如果说狙击手不知道敌人的距离,而且还要面对不停变换的风,将会是很可怕的事情。”教练员孟庆峰有些担心,因为他知道此时李知雨虽然有3分钟的射击时间,但合适的射击机会可能不超过两次。

  风,夹杂着赛场上的火药味,缓缓吹过李知雨的脸颊和耳朵。身体紧贴着装甲车车板的李知雨,已经完全忽略了装甲车凹凸不平的铁部件给他身体带来的不适,稳稳的据着狙击枪,静心捕捉着风的方向和速度。

  “砰!”伴着震耳发聩的狙击枪声,远处400多米的“歹徒”应声倒地。熟悉的风再次夹杂着火药味,吹拂在李知雨的脸颊和耳朵上。

  “最高风速4米每秒,最低风速1.5米每秒,风向为斜纵风。”李知雨凭借着多年的经验,脑海中飞速的运算着射击数据,不断的修正着瞄准点。

  时间一分一秒流失,李知雨冰冷的眼神盯死了460多米外第二个“歹徒”。他在等待,等待那熟悉的风,因为他非常了解自己的狙击枪“小雷”的脾气,知道在这种温度、风向、风偏的情况下,什么时机可以一枪毙命。

  “砰!”又是一声震耳发聩的枪声,就在熟悉的风吹过李知雨脸颊和耳朵时。他果断的打出了第二发子弹,正中460多米外的“歹徒”。

  赛场上,李知雨两发子弹全部精准狙击,成为这个科目成绩最好的狙击手,并最终获得了警察组个人亚军。

  “知风者”是身边战友平时对李知雨的称谓。这个称谓,是李知雨用近万发狙击子弹,在各种恶劣环境中,不断修正风偏,一枪枪打出来的。“刚开始练习狙击射击时,遇到4米每秒的风速,自己就感觉只能‘靠天收’了,心里真是一点把握都没有。” 3分钟的倒计时间内,李知雨的脑海中飞速的运算着射击数据,不断的修正着瞄准点。每次参加比赛,他都会随身带着几本破旧的笔记本,上面记载着的是他积累的近万发子弹射击的数据。这次比赛,他又在笔记本上加进了前一天他得出的数据。

  与李知雨配组获得警察组小组冠军的陈军,是夺得本届警察组个人冠军的优秀狙击手。四年的狙击手生涯塑造了陈军沉稳的性格,“战场上的风、湿度和光照都有可能成为影响射击的因素,但是当面对凶残至极的敌人时,能够一击毙敌的机会可能不到一秒钟,狙击手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才能在最关键的时候把握住战机,将决定生死的天平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归国后的陈军,已经走上了武警特警学院射击教研室教员的岗位,在他的心里早已将赛场上的光环放到了一边,每天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有效的进行协同捕捉狙击、模拟城市狙击、死亡挑战狙击等训练,进一步提升队员对不同距离目标的精准计算、快速狙击等能力。他时常和身边战友讲道:“靶子上的弹孔显现着我们内心的变动。驾驭心者,驾驭枪。”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