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军报:中日长久和平最可靠前提是中国比日本强大(2) 查看下一页

2015年09月24日 09:03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人民的觉醒是抗日战争最重要的胜利果实,但这一成果蒋介石没法享受,只属于唤醒人民的共产党、毛泽东

  如果说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前,中国统治者对日本是盲目自大,丧失警惕的话,那么在明治维新之后,则是一味屈膝,导致患上了软骨病。1874年日本入侵我台湾,遇到了瘴气,病死者数百,病倒者数千,已完全丧失了战斗力,清朝派福建船政沈葆桢挂帅援台,本可将侵略者击败,可还没有交战,清廷就软了,被日本谈判代表大久保利通讹去白银50万两。一看清朝这么好欺负,日本得寸进尺,步步紧逼,甲午战争后,清廷更是在日本人面前一直跪到灭亡。从清朝到民国,皇帝没有了,但对日的软骨病遗传下来。1915年,袁世凯政府在日本人面前骨头软了,接受其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蒋介石的骨头软了,下令不抵抗,让日本兵不血刃占领了东北。他一再强调:在“共匪”剿清之前,绝对不能言抗日。

  从晚清传下来的软骨头“基因”被中国共产党消除了。正是蒋介石处心积虑要剿灭的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表现出顶天立地的硬骨头精神。“九一八”事变后,第一个向日本宣战的是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而蒋介石奉行的是对日“不宣战,不绝交”的方针,在1941年美国对日宣战之前,他一直不敢对日宣战,始终留有和谈的后路。而比蒋介石更悲观的人还有很多,后来成为大汉奸的汪精卫自不待言,就连大文豪胡适也曾是附和汪精卫观点的所谓“低调俱乐部”的成员。

  他们之所以被日本吓破了胆,是因为看不到人民的力量。而在毛泽东看来,日本之所以敢侵略中国,除了中国武器落后外,主要是因为中国人一盘散沙,只要将人民组织起来,日寇就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而要唤醒民众,必须要进行民主革命,让人民切身感受到自己的利益与抗日利益是一致的,让中国人活得像个人样。抗战不止是军事的抗战,更是经济、政治的抗战。

  全面抗战初期,据国民党中央农业研究所对20个省737个县的统计,欠债农户平均占62%,主要是欠地主的地租。全国一大半农户欠租,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你要他跟你抗战,可能吗?怎么办?唯有在抗日的民族革命中补民主革命的课。“耕者有其田”是“国父”孙中山的遗训,国民政府1930年公布了《土地法》,1932年公布《保障佃农办法原则》,但根本就没有实行,抗战以后更是抛在脑后。国民党不愿做的事,共产党做了。在陕甘宁、晋察冀等边区,普遍实行了减租减息政策,同时建立“三三制”民主政权,实行公开竞选制,一切抗日农会、青年救国会、妇女会、商会等群众团体组织均可以推荐自己的候选人,采取“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投票选举制。鉴于边区民众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实际状况,基层普遍采取“背箱子”“投豆子”的投票办法。1943年,毛泽东在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时的讲话(收入《毛选》第三卷题为《组织起来》)总结了边区组织民众的经验。据统计,仅在陕甘宁边区,我党领导或指导的各类群众团体就达25个,各类组织几乎覆盖了所有社会成员。旧社会妇女是最没有地位的,但在边区妇女翻身参政了。陕甘宁边区的县级参政会,女参议员的比例达20%,还有许多妇女被选为乡长、区长。

  试想,一个连妇女都挺起了腰杆的地方,日寇还轻易敢来吗?在民主革命中得到实惠的人民积极入党,踊跃参军,从1937年到抗战胜利时,共产党员和人民军队均从4万发展到120多万,还有民兵220多万,根据地人口从150万发展到近1亿。

  国民党内也有人认识到不进行民主革命就没法动员民众,蒋经国在赣南通过设立土地银行的办法扶持了991户自耕农,但他要调离,便寿终正寝了。陈诚任湖北省主席后,于1941年公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可推行不开,他在回忆录中无可奈何地说:“地主势力之大,竟可迫使无知乡农自动地放弃其应得的利益”“所可痛心者,就是在‘做’字上太差劲……于是大陆遂不复为我所有”。对这个问题,外国人都看得很清楚。抗日名将吕正操之女吕彤邻收集了5000余份来自美国的有关抗战的历史文献,发现这些西方观察者把民众对中共的支持力度作为衡量中共军事力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根据这一标准,他们预言如果抗战结束后国共开战,赢家一定是中国共产党。

  在抗战胜利时,蒋介石的威信如日中天,可仅仅3年多后就日落西山,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没法享受人民觉醒这一最重要的胜利成果。有人指责共产党在敌后乘机做大,其实该埋怨的是国民党自己,前面陈诚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