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媒:中国潜艇总数已超美国 美军优势岌岌可危

2015年12月01日 08:55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 

美国“海狼”级攻击核潜艇破冰而出

  中国推出新型核潜艇、俄罗斯研制核鱼雷……在美国海军眼中,原本的水下优势在越来越多的挑战者面前变得岌岌可危。据美国《防务新闻》11月30日报道,尽管已拥有世界上性能最好的水下作战力量,但五角大楼仍对中俄印等竞争者保持高度警惕,并筹备发展一系列新型水下武器和传感器,以重建水下优势。

  宣称美军水下优势受威胁

  这篇题为“在海底寻找游戏改变者”的报道称,美国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水下舰队,但一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造价就高达20亿美元,美国海军每年仅能建造两艘,“供应永远不能满足需求已成为广泛的共识”。相比之下,中俄等国的潜艇建造速度惊人。报道称,建造及采购现代潜艇在世界范围内都在增加。俄罗斯、中国甚至印度都正在设计和建造多种新型潜艇,它们普遍装备了多种先进的武器和传感器。

  据称,仅俄罗斯北方机械制造联合体在2014年7月就同时开工建造3艘核潜艇,同年12月又开工了一艘0955A型核潜艇,在建潜艇数量上直逼苏联巅峰时代。美国海军作战部副部长马洛伊则宣称,中国拥有的潜艇总数已超过美国,并在不断加强远洋训练。美国传统基金会此前的评估报告认为,中国弹道导弹核潜艇开始战备值班后,每艘中国潜艇都能牵制两艘美国攻击核潜艇,这很快将导致美军核潜艇捉襟见肘。美国海军少将布雷肯里奇在回应议员质询时也描述了伊朗、俄罗斯和中国发展潜艇的趋势,称美军“可能保不住水下作战的优势”。

  美国海军潜艇部队前指挥官迈克尔·唐纳在11月27日的国会听证会上宣称,“水下环境至今仍是战争领域最令人捉摸不透的……在太空中探测一个小型目标,比在水下追踪拥有强大火力的巨型潜艇更为容易。这就是一些国家极力追求先进水下能力的原因。”

  利用先进武器弥补数量缺陷

  除了中俄等传统对手外,亚太多个新兴国家同样在大力建设自己的潜艇部队。《防务新闻》称,面对不断涌现的挑战者,美国海军拿出的应对方案不再是简单地建造更多潜艇“以量取胜”。唐纳和其他海军官员透露,美国海军将下一步发展重点投入到可以提升水下战斗力的新型武器和传感器的研制上。

  鱼雷是潜艇上最传统的武器之一。唐纳宣称,扩大这种武器的打击范围尤其重要,“新鱼雷射程应该超过100英里,即便使用传统化学动力驱动也能达到这样的远射程,在不久的将来可能电动鱼雷也能满足类似指标”。这种设计类似于从空中发射“防区外对地攻击导弹”,可以在对手核心反潜圈之外从水下发动攻击,避免暴露自身行踪。据称,目前美核潜艇使用的最新MK48重型鱼雷最大射程约38公里,而德国阿特拉斯电子公司研制的重型鱼雷射程远达140公里。

  报道称,与研制先进鱼雷匹配的是更好的指挥控制系统。“鱼雷就如同在水中移动的导弹,但它的优势在于很难被发现和跟踪。此外鱼雷配备有威力非常大的爆破战斗部,攻击部位又是水面舰艇的水线位置,这里遭受的冲击是最致命的。”唐纳还提醒说,美国需要重视潜射反舰导弹,新型反舰导弹将能攻击1000英里外的特定目标。

  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海军专家布赖恩·克拉克认为,掌握重要区域的水下环境,有助于美国潜艇“以寡敌众”。他主张美国大力发展水下传感器、艇载小型潜艇、部署在水下以及固定在海床上的无人航行器。克拉克披露,美海军正在研制的紧凑型超轻鱼雷就具备多种用途,平时可以携带侦察设备作为水下无人航行器,战时不仅能充当防御性的反鱼雷武器,还能装备在大型无人水下航行器上执行攻击任务。

  美国真的失去水下优势了吗?

  尽管美国海军时常表现出对未来充满“忧患意识”,但到目前为止,它仍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水下舰队。美国拥有超过70艘核动力潜艇,是世界唯一的全核动力潜艇舰队,仅最新型“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已服役了十多艘。

  事实上,美国海军高层也多次宣扬自身的水下技术优势。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格林纳特去年曾表示,“我对我们在潜艇静音和其他技术方面的优势充满信心。”美国国防部水下作战部主任、海军少将布雷肯里奇在国会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的听证会上也宣布,“在陆地、海面、天空,甚至太空和网络空间,我们与潜在对手的竞争正变得越来越激烈,但是在水下,我们依然拥有独一无二的技术优势。”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张学峰 魏云峰】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