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军媒谈城市国防建设:能源设施避免过度集中

2016年01月11日 10:15 来源:中国国防报 参与互动 

  现代都市,城墙没了更要设防

  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央政治局常委全体出席。会议强调要改善城市规划与基建,加强城市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及数字化管理。这是改革开放37年来首次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近日,笔者获知另一条消息:某超级大国的军队正在制定一项时间跨度长达百年的战争能力建设路线图,其核心内容竟是研究如何在人口超过2000万的国际大都市作战并占领他国大都市。这一信息,引发了本文话题:现代都市,城墙没了,但不能城不设防。

  “城者,所以自守也。”城市的“城”字,最初是指城墙,即战争防御设施,其内者称城,外者称郭。《孟子·公孙丑下》有云:“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从军事角度探索城市的起源,可以说古代城市的兴起就是为了适应防御战争的需要。《吴越春秋》有云:“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卫民。”考古资料证明,世界最早的城市、距今9000年左右的古里乔,就有了厚1.5米、高9米的围墙,并且附设了瞭望塔。

  现代大都市,通常是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中心和交通枢纽,是先进生产力要素高度聚集区。因此,城破国亡、城乱国衰已成规律。面对高技术战争,现代城市存在着诸多软肋:高楼大厦多、重要目标多,在高新技术武器的精确打击下,损毁严重;立交桥多、环路多,一两处交通中断,全城堵塞;水、电、气等各种管线多,犹如城市血管神经的这些设施受到破坏后,容易导致城市瘫痪;人员大量集中的场所多,人民群众的生命受到威胁时疏散困难,等等。科索沃战争中,南斯拉夫因“马桶效应”而屈服北约的空袭,教训惨痛。由此,现代都市需要更加重视城市的防御能力建设。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贯彻落实国防需求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巩固国防的需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和短板需要补上。例如,由于军民标准的通用程度低,有的铁路、公路、机场、码头等城市大型基础设施,难以满足部队重型装备的运输装卸需求;各类管线的安全防护措施少,道路桥梁的替代选择少,城市自我防护和损毁后恢复能力弱。因此,在加快大城市建设和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当下,要特别注意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解决好城市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问题。各级地方政府要强化忧患意识和国防观念,在推进城市建设中切实把国防需求记在脑子里、写进方案中、落到施工处,以增强城市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能力。要建立统一的基础设施建设军民兼容标准体系,统筹制定完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军用标准。在城市信息网络设施建设上,要尽可能为军队的信息化建设留有余地和接口,以便战时快速实施民转军;在能源设施建设上,要充分考虑高技术武器的毁灭性打击问题,尽量分散建设,避免过度集中;在居民区建设上,要坚决贯彻落实《人民防空法》,为人民群众就近提供足够的隐蔽空间;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要重视对重要战略目标地带的绿化,着力撑起一把绿色“伪装伞”,努力增强城市安全防护能力。(石纯民)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