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军报:强军路上,法治信仰伴我们坚毅前行

2016年01月29日 09:42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写在前面

  “鼓荡激情扬征棹,一路轻舟乘东风。”

  改革强军,这艘满载希望的航船正乘万里风,破万里浪。

  海风劲吹,铁流澎湃。奋勇前行中,“依法治军”就像高高扬起的风帆,把不可阻遏之力传递到改革的船上、官兵的心中,让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法治的威严和力量。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从指挥员的带兵经验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治军方式转变的背后是“尊法”;从训练场上折射的新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的背后是“学法”;从领导干部拒收红包的故事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勇于战胜“潜规则”的背后是“守法”;从维和战场官兵的无畏壮举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科学处置突发情况的背后是“用法”……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面对改革这场大考,官兵不乱心神、坚守岗位、守纪如铁、珍视荣誉,彰显的不仅是忠诚、担当和热血,也是植根于内心深处的法治信仰和法治理念。

  坚守法治,我们“改革必成”的信心更加坚定。改革的推进离不开法治,法治的完善离不开改革。如果把改革比作奔腾不息的大河,法治就是那坚不可摧的长堤。配套的政策、健全的法治,让改革的每一步都于法有据、有章可循。

  信仰法治,我们“改革强军”的担当更加自觉。尽管这轮改革力度之大、触动利益之深前所未有,但官兵拥护改革的热情高涨,投身改革的步伐铿锵。这其中离不开我军的政治优势,离不开官兵的思想觉悟,也离不开法治的引导、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

  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必然是一支变革图强的军队,一支现代化的军队也必然是一支法治军队。

  改革强军,让我们看到了人民军队的光辉未来;依法治军,让我们坚信全军官兵一定能向党和人民、向历史和战场交出时代大考的合格答卷!

  把依法治军的种子,种进第一个脚印

  “一组建就正规运行,一开局就严格规范”,无论是新组建的军委机关,还是新成立的基层单位,之所以能够迅速适应新体制、进入新角色、履行新职责,一个重要原因是坚守法治。如何缩短新老体制的转换期、过渡期、磨合期?如何凝聚改革共识、平衡各方利益、化解矛盾风险?从陆军后勤部部长韩志庆的心语中,我们听到了新组建部队官兵铿锵有力的回答,看到了他们在推进改革中强化法治信仰、确立法治方式的信心和决心——

  “法者,治之端也。”从军39年来,我深刻体会到,认同法治、守好规矩,对于部队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8年前,作为基层连队的一名班长,对于如何确保班里战士上了战场能打仗、打胜仗,我内心深处有过彷徨。

  当时,部队很多领导干部都亲历过战争。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他们,更加注重的是经验,认为靠自己总结的一些“土招”“妙招”,就能够带出响当当的部队。我的老班长就曾反复教育我,“别看这些办法土,带兵打仗很管用”。

  恰巧在那个时候,部队开始重视依法治军、依法施训。尤其是以“郭兴福教学法”为代表,掀起大练兵活动,“红、活、硬、细、实”5个字,为依法施训画出了一个规范可行的框架。我决定把老班长的“授业”和依法施训结合起来抓管理、抓训练。

  一段时间后,我尝到了甜头。一次,连队组织各班之间进行战术对抗。比武场上,我们班的战斗精神和血性士气和其他班战友不相上下,但由于我们平时注重依法施训,全班的战术行动配合默契、连贯顺畅,我的指挥意志更好地得到了贯彻落实,最终在对抗中勇夺桂冠。

  此后,我更加坚定了依法施训的信心决心。一块块枕木并不能托起火车呼啸驰骋,但是,有了铁轨,就能将其聚合在一起,承载火车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法规就好像我们部队建设管理的两道铁轨,能够凝聚各方力量、确保正确方向。由于严格依法施训,在火热的大练兵中,我们班先后被团、师、军树为“战术训练标兵班”,荣立集体一等功、二等功。

  从对法规的漠视,到对法规的重视,有类似经历的绝非我一人。那个时候,全军千千万万个基层带兵人,都尝到了依法治军、依法施训的甜头。

  当然,法规制度也并非是固化、僵化在书本上的“条条框框”。“在战场上,需要临机决断地视情处置,照搬条例、墨守成规打不了胜仗。”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在某部担任训练处处长时,有同志曾经这样对我说。

  其实,法规条例和灵活处置并不相悖。战场指挥、战术战法千变万化,但指挥员的意志能够得到有效地贯彻落实,靠的一定是依法治军、依法施训所带来的高效的执行力和精准的贯彻力。这也是被多少次战争反复验证的结果。

  不久前,我出差路过甲午战争古战场。放眼茫茫大海,对那场改变民族命运的战争,我有了更深的感悟与思考:严治肃军威,松散必自溃。军队没有严明纪律、官兵没有法治信仰,即便拥有再先进的装备和坚硬的舰船,也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今天,改革强军的历史重任落到了我们肩上。在各级履新之始就树好规矩,把依法治军的种子种进第一个脚印,就一定能建立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

  军规如山,山在心中路在脚下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然涉及人事调整、岗位变更、进退去留等现实问题。面对岗位调整、转业离队等选择,是去争取优越的岗位,还是服从组织安排?有的部队可能面临转隶迁址,是该争着走呢,还是抢着留?对于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陆军第27集团军某旅旅长陈克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用法律方式化解改革风险、用制度机制维护官兵权益、用实际举措解决矛盾淤积,确保各项改革措施不偏离强军目标、不脱离法治轨道——

  近段时间,我心里一直喜忧参半。喜的是,去年底以来,军队“脖子以上”改革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动作,精简指挥机构、完善领导管理体制等新变化,必将促使人民军队浴火重生。忧的是,“脖子以下”改革即将展开,改革越来越逼近基层,自己有可能成为“三十万分之一”,转岗或脱下军装回地方。

  往事历历在目。回想起个人成长进步的20年,正是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大潮席卷之时,每一段亲身经历,都让记忆历久弥新。

  1998年,我所在部队进行“师改旅”整编。当时,担任连长的我对个人进退去留一片茫然。一天,忐忑不安的我找到营长,说出了自己的考虑:“很多人都走了,我也想‘随大流’。”没想到,平时和蔼可亲的营长表情一下子变得十分严肃:“上级命令什么部队裁撤、要求什么人离队,都要无条件服从,这是作为一名军人的天职。”

  听了营长的话,我对“依法治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知道个人必须服从组织、必须服从改革大局。后来,组织上决定让我继续留队,而部队从一个团裁成了一个营,一大批官兵都脱下了军装,但大家全都无怨无悔。

  历史的车轮始终向前,改革中的阵痛客观存在。如今,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后,留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难涉的险滩。面对这些骨头、险滩,有人观望,有人迷茫,有人心存疑惑。

  说心里话,改革方案出台前,我的内心不是没有过纠结和顾虑:单位下一步的级别、编制、结构等尚不清楚,如果面对撤并降改、进退走留,自己该怎么办?再有,即使当前的工作干得再好,改革实施后,单位的情况可能会有变化,很多工作会不会是白忙活一场?

  但是,老营长当年的那句话,让我始终牢记一个真理:部队不可一日不训,军队的战斗力不可一日不存。在这场时代“大考”中,即便困难再大、任务再重、矛盾再多,我们也必须按照改革时间表,一手抓政策落实,一手抓依法施训。从纪律层面上说,这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从法规层面上说,这是对法律制度、条令条例的贯彻落实。

  前不久,上级指示我们旅队按照时间期限、标准要求进行调整改革。在此期间,我们不折不扣执行改革纪律、公平公正搞好干部调整分流、干干净净抓好资产清理移交,力所能及做好排忧解难工作。短短几天,从教育管理到战备训练,从办公设施到营连宿舍,我们全部依法落实、依法推进。

  我们是一支从血与火的战场中走出来的钢铁部队,无论任何时候,法律法规和严明纪律都是强化信仰和淬炼灵魂的“铁”和“钢”:把改革主张转换成法治规范,用法治方式巩固改革成果,就能确保强军兴军之路越走越宽广。

  天上有导弹弹道,心里有法治轨道

  火箭军某洲际战略导弹旅成功发射的一枚战略导弹,让该旅旅长王锡民想起50多年前发射的那枚新中国“争气弹”。历经半个多世纪,导弹弹道也许难有重叠的时候,但蕴含其中的法治精神、法治信仰依然一脉相承。王锡民深深懂得,投身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强军兴军伟大实践,官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弘扬法治精神、强化法治信仰,用热血奠定和平之基,用生命铸就通天之路——

  中原隆冬,山也银装树也素裹。尽管天未破晓,我却睡意全无,兴奋于刚刚结束的这场演练。

  铁甲奔流信息变幻,我的部队我有底,厮杀对决我掌控,倒是作训参谋提供的一组数据引起了我的兴趣:营连长和主要操作号手的替代率分别为31%、28%!

  临近春节,休假人员比较密集。但这次演练关乎单位综合成绩评定,按照惯例,军事主官和主要号手肯定会被提前召回。不过这一次,旅机关和基层营连没有为此提前召回一个人。

  我问一个副连长怎么看这件事,他告诉我:不轻易下令召回,既是尊重官兵的休假权,也能检验部队的真实战斗力。训练有计划、演练有章法,只要按规行事依法施训,部队就有底数!

  说得好!依法治军是我们建军治军的基本方略,近年来,我军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正在日益强化。这一点,我感同身受。

  体会最深的,就是制度“笼子”越扎越紧,“关键少数”用权不逾规不逾矩。前不久,一个高中同学到我办公室,丢下一个“信封”,要求参与承包某工程。我说,这个工程公开招标、全程公布,我个人说了不算。他只好悻悻地回去了。

  去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规规定相继出台,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日趋严密,纪检、巡视、审计部门监督职责日益明晰,给领导干部提出了按规则办事、按程序办事、按法定职权办事的更高要求。作为大考中的“重点考生”“关键少数”,只要我们时时处处按法规制度办事,用权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班子的权威就会提升。

  感悟最深的,就是依法治军运行在心灵认同的轨道上,才能凝聚起改革强军的磅礴力量。在全面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的背景下,官兵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对法治建设的思考也在深入。

  改革过程中,我们不仅注重开展好法治教育,还注重讲好法治故事、搭起文化桥梁,让官兵自己动手搭建法治文化长廊、表演法治文艺节目、开展法治辩论演讲,在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心贴心的思想共振中,让法治信仰照亮每一颗心灵,让官兵发自内心地崇尚法治、信仰法治。

  “改革关头勇者胜”。我坚信,只要我们将法治信仰当作融于灵魂的血脉基因,将法律法规当作心中坚守的红线底线,就一定能建设好这支执掌大国重器、支撑国家安全的战略力量。

  维和战场,让我懂得了“法”的力量

  从国际维和到远洋护航,从人道主义救援到国际联合军演……近年来,国际舞台上留下中国军队越来越多的身影和足迹。是什么在支撑和保障着我们这支人民军队阔步向前?我军首个维和步兵营教导员杨钊209个日日夜夜的战斗历程,让他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官兵参与执行任务提供了坚强保障。同样,强军路上,只有依靠法治保证各项改革的实施,才能确保改革不偏航、不脱轨——

  去年5月10日,刚刚到达任务区完成战位部署,维和步兵营就遇到了突发情况——难民营发生了大规模械斗。我奉命带领应急防暴队和支援分队紧急出动。

  当我们赶到现场,数百名难民正缠斗在一起,手持棍棒、挥舞砍刀相互砍砸,2名难民当场死亡,几名联合国保安和近百受伤难民急待救援。

  时间就是生命!我们迅速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条例》对现场情况进行了处置。那一刻,满目血腥、遍地疮痍的场景与国内的安全祥和形成鲜明反差,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震撼,也真切地感悟到了不远万里走出国门依法维和的意义所在。

  去年10月,我带领82名官兵及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组成的巡逻分队,到蒙德里地区执行长途巡逻任务并建立临时行动基地,没想到遇到当地武装分子与南苏丹政府军发生交火。当时,我耳边回响着剧烈的爆炸声,头上则是满天的曳光弹,情况十分危急!

  置身于战火之中,作为指挥员的我迅速稳定情绪、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心中有法指导,工作依法展开,整个事件处置得非常圆满。

  每次执行完任务,硝烟散尽,我的思索便久久萦绕在心。近年来,中国军队参与国际维和、国际救援、国际护航任务越来越多。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国际舞台发挥积极作用,依靠的是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彰显的是前所未有的实力、能力和自信。

  其实,自步兵营组建以来,我和战友们心中有过许多“为什么”“怎么办”。每当此时,一条条执行维和任务的法规依据就会在我脑中闪耀跳跃:《交战规则》《标准作业程序》《维和人员行为准则》《战时干部工作规定》……

  细细想来,部队每次执行备受瞩目的跨国任务,都离不开法治的有力保障,脱离法治行之不远,法治滞后则步履维艰。

  心中有法,作战有规,兵心有矩。我们始终严格按照相关法规条例抓正规化,结合任务实际制订行动方案预案24个、突发事件处置标准流程21个,这些都是官兵圆满完成各项维和任务的依据之所在。

  如今,我们凯旋回国,正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按下启动键、吹响冲锋号。哲人有言:“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面对国内的盛世祥和,对比国外的战火频仍,祖国强盛,让我听到了改革强军的呼唤,维和战场,让我懂得了依法治军的力量!

  改革路上难免布满荆棘,甚至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矛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信仰法治、坚守法治,就一定能实现改革蓝图,筑起坚固牢靠的钢铁长城!

  (本报记者陈利、特约记者李大勇、邵敏、吴天喜、张圣涛、高冰、陈豪协助采访整理)

【编辑:陈海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