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战士困惑:班长不懂健身 以为训练就要猛跑猛跳

2016年04月12日 09:23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战友,今天你健身了吗?

  ——对南部战区陆军某旅开展健身活动的调查与思考

  ■濮 照 于 航 本报记者 石瑞宁

  编辑同志:

  我是基层连队的一名列兵,当兵前,我就有去健身房锻炼的习惯,入伍后,听说部队也有一个健身房,但不是每天都能去,需轮流安排。好不容易轮到我们连队了,可等去了之后才发现,里面的器械并不像外面健身馆里那么丰富,而且也没有专人指导,很多以前没“玩”过器械的战友,根本就不知道怎么使用。战友小李想试试跑步机,可还没启动机器就在上面跑了起来,弄出了笑话。另一名战友想试试美腰机,结果没把握好力度,一不留神把腰给闪了。一些老兵也是东摸摸、西瞧瞧,一看就是健身房的“稀客”,只不过图个新鲜。后来,又有几次轮到我们连队,可每次情况都差不多,一点都没有健身氛围,让人提不起兴趣。

  更让我困惑的是,连队一些带兵骨干压根儿没有健身理念。就拿上次来说吧,为迎接阶段性考核,连队一连组织了几天长跑,大部分同志都感觉有点吃不消。我想到以前健身时,教练曾说过身体一个部位训练不要过于疲劳和频繁,要结合器械来锻炼不同肌肉群。于是,我向班长建议这几天可以适当加强上肢力量的练习,让下肢休息调整几天。可谁知,班长却“剋”了我一顿,说:不要给偷懒不跑步找借口,训练就是要猛跑、猛跳。

  虽然连队的体能训练量我也能承受,但相比以前那种每天健身时的快感,多多少少对现在的“疲劳战”还是有些倦意。要是部队能把健身的那些方法和理念用于平时的日常训练,我想效果一定会更好,也能提高那些健身器材的利用率。

                                                               某部战士 陈 伟

                                                              (王岸鸿 整理)

 

  图表数据来源于中国军网和军报记者微信公共账号发起的问卷调查,共计2600多人参加了在线投票。制图:李宇阳

  针对读者来信反馈的问题,编辑部联系记者到南部战区陆军某旅进行了一次调查。作为一支官兵体能基础十分扎实过硬的部队,在如何看待健身这一问题上,他们也经历过一段摸索前行的心路历程——

  体能达标还需健身?

  “部队天天练体能,还用得着健身?”——过去,由于该旅年年考核军体达标率都在95%以上,这一观念在一些带兵骨干中颇有市场。

  几年前,他们曾做过一次关于体能训练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1%的官兵认为体能训练安排较为枯燥,主动训练积极性不高;64%的官兵认为训练针对性不强,组训存在“一锅煮”的情况;23%的官兵存在不同程度训练伤……

  近两年来,随着社会上“健身潮”不断高涨,该旅官兵中入伍前有健身习惯或掌握一些专业知识的人越来越多。一些连队也逐渐将一些因人施训、循序渐进、重点强化、器械辅助等健身理念运用于体能训练中。记者了解到,在组织群众性健身运动较早的一连,2013、2014年度新兵训练成绩优秀率比往年平均提高了8.2个百分点,其训练伤出现概略平均下降近10个百分点,而参训积极性则提高近30个百分点。去年年初,一连的经验得到推广,并由此在全旅掀起一股健身热潮。

  “军队的任务是打仗,官兵达到《军事体育训练与考核大纲》中规定的各项标准——这是丝毫不能含糊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能机械地盯着考核课目训,瞄着考核标准练。毕竟人体机能是互为关联协调统一的,一切有助于提高成绩,让官兵强身健体的科学训练方法都应该为我所用。”旅领导向记者介绍说。

  健身时间从何而来?

  部队训练任务重,哪有时间健身?

  健身活动推广伊始,针对不少官兵心存疑虑,该旅明确了“任务牵引、区分内容、统筹时间、科学组训”的思路。

  首先,各连按照《大纲》组织普考,而后根据个人成绩区分训练重点,合理安排健身项目。警侦连战士吴展腿部粗壮,跑步是强项,但上身比较单薄。据此,连队在他的健身计划里,将上肢“增肌”作为重点,并适当压缩下肢训练时间,而组织他与其他有着相同训练需求的战士开展哑铃、杠铃训练。而全旅将有类似训练需求的战士集中起来,通过合理调配健身房的使用,使他们每周都有3至4次运用专业器械进行训练的机会。一段时间过后,吴展练出了强健的胳膊,单双杠训练成绩也轻松达标。

  同时,旅里还运用专业健身知识,摸索推广诸如“哑铃操”“花样跳绳”等不受场地、时间限制的小健身项目。二炮连战士刘念入伍时身体较胖,在坚持每天睡前做10分钟“哑铃操”后,3个月下来整整减掉10公斤,从“小胖子”转型为“肌肉男”,体能训练成绩也达到优秀。

  健身之路能走多远?

  官兵健身之路能走多远?

  在优秀的体能训练成绩面前,旅领导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将开展健身作为党委抓建基层的一项长期任务。

  记者了解到,在场地建设上,他们请来专业人员,根据人数和作息规律精确规划健身器械和场地需求,建成集力量区、循环力量区、有氧区、无氧区、动感单车区和休闲娱乐区6个功能区域于一体的健身中心。除购置专业室内健身器械外,他们还为营连安装了200多套室外健身器材,并与相关企业签订协议,每月组织对器材进行检修。

  此外,该旅采取“办班培训、外请辅导、择优送学”等方式,保证为每个连队培养配备一名兼职健身教练。定期外请专业人员,针对季节和训练阶段的不同,有针对性开展科学健身讲座。他们还在旅政工网上开设健身论坛,上传各种易学易操作的健身方法,组织建立搏击操、太极拳等兴趣小组,进一步提高大家参与健身的积极性。

  “青年官兵的人生路还很长,让他们保持健身的习惯,拥有健康生活方式也是我们各级带兵人的应尽之责。”旅领导不无感慨。

  部队派我学健身

  编辑同志:

  今年初,支队与驻地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签订共建协议,决定依托大学优质师资力量,为支队培养健身教练员。而我,则有幸成为第一批选派学员。

  由于每天晚点名前得赶回部队,校方特意为我们量身制订《强化训练课程表》,白天跟着大学生一起听课训练,晚上为我们开设两个小时课外辅导班,帮助消化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接触一些专业知识,我逐渐认识到将“疲劳训练”当作“极限训练”的误区,按照《运动生理学》的论述:“有针对性的刺激训练往往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运动训练学》里提到的针对性、阶段性、渐进性的训练方法则直指“一锅煮”式的体能训练弊端;“如何激发官兵训练热情,有效缓解厌训情绪”这个“老大难”问题,在《体育心理学》里有着详细解答,稍作变通就可为部队所用……

  经过一个多月系统学习,当我信心满满赶回部队时,正赶上年度“特战骨干集训”,这让我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我施展拳脚的好时机吗!

  通过观察,我发现在“武装5公里越野”课目训练中,官兵们习惯通过增加负重来提高成绩。而长跑运动主要依赖大腿肌肉的张力和柔韧度,单纯增加负重不仅收效甚微,还可能对膝关节造成损伤。于是,我有针对性的为增强大腿肌肉制订了专项训练计划——每天骑“动感单车”30分钟,利用“坐姿内展器械”做拉伸运动20分钟,跳绳10分钟……结果,半个月下来,队员们的平均成绩提升近两分钟。

  支队还从各中队抽调训练骨干展开集训,由我与另一位参加学习的战友担任教员,组织大家进行为期1周理论强化学习。之后,集中2周时间,利用训练馆开展“体验式训练”,并仔细记录队员各项身体指标以及各类器械在使用中的相关数据,摸索出一套既立足科学健身理念,又带“部队特色”的体能训练新模式。支队还开设咨询热线和健身网站,战友们随时可以和我们交流。最近,我们又打算把瑜伽引进部队,它对保持官兵平和心态,增强专注力很有帮助。

  看着大伙蹭蹭提升的训练成绩,我心里甭提多有成就感了。

                                             武警兵团指挥部第六支队战士 彭一洋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