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航天日前瞻:创新时代需要宽容失败

2016年04月21日 14:01 来源:中国军网 参与互动 

  当地时间2016年4月8号下午,在美国东部大西洋中一艘无人船上,迎来了人类太空技术发展上的历史性一刻——由SpaceX公司发射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第一级在将“龙”飞船成功送入轨道后,反向朝地面飞来,逐渐减慢速度,不断调整姿态,最后稳稳地垂直降落在无人船甲板中心。这精彩一幕通过互联网的迅猛传播在世界引起了轰动,SpaceX公司也赢得了众多粉丝,再度名声大噪。可以说,这是人类航天史上第一次由一家商业公司而不是由国家行为创造的奇迹。欢呼之后冷静思考,此事对人类航天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与象征意义,并从多个方面预示航天新时代即将来临。

  廉价太空运输初露曙光

  运载火箭回收和重复使用并不是现在才提出的概念。实际上,早在20多年前,美国航天飞机就实现了助推器通过降落伞海上回收和轨道器自主着陆返回。然而时至今日,航天飞机项目已悄然谢幕,留给我们的更多是关于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两次飞行爆炸事故的惨痛回忆。为什么在航天飞机并不成功的背景下,世人对SpaceX海上火箭回收成功如此看重?我认为,其中的关键便是SpaceX海上火箭回收成功让人们真正看到了廉价太空运输的曙光。

  进入太空是人类太空活动的基础与前提,长期以来,高昂的航天发射费用一直是制约人类太空活动发展的主要障碍。当年美国航天飞机项目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发展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大幅降低航天发射费用。客观上说,航天飞机项目确实在技术上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但功能上贪大求全,技术可靠性与实用性设计不足、维护复杂、故障频发,导致实际发射费用相比传统一次性运载火箭不降反升,这是航天飞机项目最后下马的根本原因。与之相比,SpaceX公司以尽可能降低费用、便于商业应用为根本目标,选择海上火箭回收方式,安全风险小,回收火箭维护简单,易于控制成本。这也是即使在火箭陆地回收成功后,SpaceX公司仍然坚持试验海上回收的主要考虑。

  廉价太空运输一旦实现,将极大促进太空产业发展。航班化的太空运输、太空观光旅游、太空工厂与制造等新事物将成为现实,未来人类太空活动面貌将焕然一新。从这个意义上说,SpaceX海上火箭回收成功使我们朝廉价太空运输更进了一步,有可能改变太空产业版图,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商业航天发展势不可挡

  SpaceX公司是美国商业航天发展的标志,海上火箭回收成功仅仅是其众多成就的一个亮点。从2002年成立至今,SpaceX公司陆续研制开发了猎鹰1号、猎鹰9号运载火箭和服务国际空间站的“龙”飞船,与NASA和美国空军签订了多个商业发射合同,并正在向载人航天与深空探测领域进军。除了SpaceX公司外,近年来还涌现出专注于微小卫星的Planet Labs(行星实验室),专注于卫星互联网的OneWeb以及专注于太空旅游的维珍银河等商业航天公司,都在各自领域成为创新的领头羊和价值创造的标杆,昭示着商业航天发展的巨大潜力与活力。

  人类航天活动最初主要面向国家安全与军方需求,存在高难度、高投入、高风险、高保密的“四高”特性,使得航天产业自然形成了政府大包大揽的发展模式,这在任何国家航天事业发展早期都不例外。这种模式在集中国家资源,确保航天产品可靠性与质量,防止失泄密方面是十分有效的,在人类航天发展历史上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上述模式带来了技术封闭垄断、管理成本高昂、产品定价虚高、创新动力不足等弊病,并且这些弊病随着人类航天活动的快速发展愈发突出,已成为影响制约航天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正因此,商业航天发展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为人类航天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商业航天发展在航天产品设计、制造与服务等方面与传统航天发展思路不同——以低廉价格赢得市场和快速响应用户需求是商业航天崛起的根本所在。SpaceX公司创立之初就将降低航天发射成本作为主攻方向,组建高效扁平化管理结构和优秀个体组成的小型化团队,敢于采用创新的设计与技术,大幅压缩元器件成本,开辟新的航天应用市场与商业价值,通过商业竞争优势在太空领域脱颖而出,充分体现了商业航天发展的内在活力与强大竞争力。

  太空运输、卫星互联网与太空旅游是当前商业航天发展重点,航天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成为商业航天新的发展趋势,“创新、共享、网络、用户至上”等互联网思维也体现在商业航天发展的多个方面。当然,商业航天发展也离不开政府支持。近年来,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法规,加强了向商业航天公司的技术转移和专利转让,通过政府采购和项目支持来释放商业航天发展空间,为商业航天公司崛起创造了不可或缺的生态环境。可以预见,商业航天迅速崛起将改变已有航天强国发展模式,军用、民用与商业航天协调发展代表了航天新时代的发展方向。

  创新时代需要宽容失败

  SpaceX海上火箭回收项目并非一帆风顺,期间历经坎坷与艰险。从2015年1月开始,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SpaceX海上火箭回收商业连续四次失败,让多少人扼腕叹息。然而SpaceX公司不抛弃、不放弃,这其中除了海上火箭回收本身风险成本不高的客观因素外,宽容失败也是今日成功的重要推手。可以设想,如果是由政府主导的航天项目,保成功的巨大压力将使得上述景象很难出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SpaceX公司在去年12月就成功完成了相同型号运载火箭的陆上回收,传统体制下完全可以放弃海上回收技术路线而转向陆上回收,同样可以宣称技术突破。当然,如果那样,我想不会出现今日成功所产生的轰动。

  SpaceX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是当今世界最富创新激情的商界奇才,从电动汽车到商业航天,马斯克立志做那些能够改造世界的项目,不论遇到何种挑战都不轻言放弃,遭遇失败也初衷不改,这才有了SpaceX海上火箭回收屡败屡战的传奇。事实上无论什么领域或行业,真正的创新必然密布荆棘,充满不确定性,而失败就是成功的奠基石,是打通成功之道的开路先锋。从这个意义上讲,宽容失败实际上就是鼓励创新。

  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改变“一试定终身,成败论英雄”的传统观点,在全社会倡导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理念与氛围。一旦蕴涵在大众身上的创新激情与活力激发出来,就将汇聚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巨大力量,推动中国智造与中国创造走向深入。

  结尾的话:迎接航天新时代来临

  今年4月24日是我国设立的首个航天日,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航天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航天人的支持与关爱。我们应以此为契机,从SpaceX的成功中看到机遇与挑战、把握方向与趋势,进一步树立创新驱动、开放竞争的航天发展新理念,大力发展航天事业,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以更加昂扬的精神和主动的作为迎接航天新时代的到来。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